5 月 25 日下午,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藝術家潘寨民的新書《北方的空地 —— 高溫顏色釉瓷畫創作隨筆》分享會在華光國瓷美學館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華光景瓷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景德鎮市作家協會、景德鎮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長薌書院共同協辦,文化名人、學者、教授、媒體人及眾多陶瓷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共赴這場藝術與文學交融的盛宴。
《北方的空地》全書約 12 萬字,分五個章節,以散文的筆觸,全景式呈現了他在高溫顏色釉瓷畫探索之路上的所思所想。書中既有對高溫色釉材質特性、呈色肌理及表現技法的深入鉆研,也有對個人創作構思、動機和觀念的深度思考,是他迄今為止藝術生涯最全面、最深刻的梳理與總結。
分享會上,潘寨民闡釋書名由來: “北方,既是對地理位置上北方高地的心馳神往,也是我我對以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為代表的北方浪漫主義繪畫傳統中“無限”精神的向往。”他表示,這本書作為個人創作筆記,希望借此契機與同行、讀者展開深度交流。
他說:“盡管陶瓷繪畫在學術界還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但我希望它能發展成獨立的小畫種,成為獨特的藝術類型。所以,我主張從大美術的視野去從事陶瓷藝術創作。我的高溫顏色釉實踐,沒有導師,之前也沒有這方面的學習經歷,因此是在一片空白中自由成長。沒有了束縛,反而獲得了自由。不要把釉當成材料的替代品,釉是有生命的、靈動的。我的色釉創作大概從2007年開始,題材來自故鄉,帶有個人的情感。我的創作受巖畫、浮世繪、版畫還有東山魁夷等大師的影響,文學也給予我很多靈感。旅行,感知大自然的萬千神采,這些都是我創作靈感的源泉。”
景德鎮學院校長黃國堅對潘寨民及其作品給予高度評價:“潘寨民廣泛涉獵各類知識,為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飽含對故土、故鄉、長輩的深情,以及對自然的詠嘆,展現出現代人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充滿意境,是高溫顏色釉領域極具價值的探索成果。”
景德鎮陶瓷大學教授、博士汪淩川指出,潘寨民是高溫顏色釉藝術創作領域中,極少數能創立鮮明個人風格的藝術家。其作品兼具繪畫性與觀念性,色彩氤氳磅礴,洋溢著濃郁的北方浪漫主義氣息,這本書對藝術創作者與鑒賞愛好者而言極具啟發意義。
著名媒體人黃茂軍稱贊潘寨民是集理論與繪畫實踐于一體的藝術家。現場,他與潘寨民就瓷畫繪畫性及作為獨立畫種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潘寨民直言:“瓷畫繪畫性的問題無需爭論,作品就是最好的注釋。”
在互動環節,潘寨民不僅為到場嘉賓簽名贈書,還耐心解答聽眾提問。他強調:“藝術創作一定要有熱愛,不要被材料束縛。釉是活潑且富有靈氣的物質,唯有不斷疊加嘗試、持續實踐,才能形成自己的語言。” 此外,活動現場,程正順帶來的浮梁茶香氣四溢,為這場藝術分享會增添了幾分閑適與雅致,眾人在茶香氤氳中度過了一個充實美好的下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