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病蟲害防控有新招,董市鎮助力農民增收!
彭開勁
柑橘產業是枝江市鄉村振興、 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2024 年枝江市柑橘種植面積 2.37萬 hm 2 ,產量 85 萬 t 左右,年產值近 32 億元。董市鎮是枝江市柑橘主產區之一, 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過渡地帶,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和濕潤。 全鎮柑橘種植面積 0.31 萬 hm 2 , 掛果面積 0.25萬 hm 2 。 其中 , 臍橙 0.25 萬 hm 2 ,蜜柑 500 hm 2 ,柚類等 26.67 hm 2 ,椪柑 6.67 hm 2 , 早、中、晚熟比例為 2∶7∶1 。 2023 年柑橘總產量 13 萬 t 左右, 已建成柑橘精品園 666.67 hm 2 ,產品出口加拿大、新西蘭、俄羅斯等國家,年出口柑橘鮮果 1.8 萬 t 。 董市鎮柑橘病蟲害種類繁多,蟲害有柑橘全爪螨(紅蜘蛛)、銹壁虱、柑橘粉虱、柑橘大實蠅、黑刺粉虱、矢尖蚧、紅蠟蚧、花蕾蛆、蚜蟲、天牛、爆皮蟲、葉甲、卷葉蛾、潛葉蛾、吸果夜蛾、盲蝽象等,病害有瘡痂病、炭疽病、煤煙病、樹脂病、腳腐病、潰瘍病等。其中,螨、虱、蚧、蠅及潰瘍病、瘡痂病、炭疽病等分布廣、發生量大、危害重,給柑橘生產造成嚴重威脅,是防治重點,尤其柑橘害螨和潰瘍病一直是該鎮柑橘生產發展的重要障礙。在柑橘病蟲害防治方法中,化學農藥防治由于具有速效、高效、使用方便等優點,在生產中被廣泛采用,并成為董市鎮柑橘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生產中使用的農藥品種繁多 , 其中以中、低毒農藥為主,如螺螨酯、阿維菌素、礦物油、炔螨特、氯氰菊酯、毒死蜱、噻嗪酮、殺撲磷、吡蟲啉、啶蟲脒、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丙森鋅、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多菌靈和銅制劑等。部分橘園由于化學農藥大量使用和濫用,如防治時施藥時期不當、靶標不明確、隨意加大農藥劑量等,造成了環境和果實污染,同時也使橘園生態群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病蟲害抗藥性出現、次要病蟲害上升為主要病蟲害等。 為了推動董市鎮柑橘病蟲害防控的綠色化轉型, 筆者根據生產實踐總結出董市鎮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
1 技術模式
模式結構 萌芽前橘園密改稀和大枝修剪技術+ 平衡配方施肥 + 礦物油或石硫合劑清園 + 橘園生草栽培 + 人工釋放捕食螨以螨治螨 + 殺蟲燈誘殺 +黃板誘殺 + 餌劑誘殺 + 無公害化學殺菌劑 + 蟲落果無害化處理 + 采后施還陽肥。綠色防控技術模式的具體農事歷見表 1 。
表 1 枝江市董市鎮柑橘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事歷
預期防控效果及產量減損目標 示范區綜合防控效果達到 90% 以上, 病蟲害損失率控制在 5% 以下,優質果率達到 85% 以上,無公害農產品合格率達到 100% ,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 30% 以上,天敵種群數量增加 20% 以上。
適用最小規模及其他條件 連片橘園統防統治,面積 13.3 hm 2 (200 畝 ) 以上。
主要推薦投入品 腐熟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復合肥, 中微量元素肥, 電動噴霧器或擔架式彌霧機,捕食螨,殺蟲燈,黃板,果瑞特餌劑,高精度農用礦物油,生物農藥,高效低毒化學農藥。
2 關鍵技術
橘園密改稀和大枝修剪技術 對每 667 m 2 栽植密度超過 60 株的橘園,按照 55 株 /667 m 2 的標準進行移植改稀。要因地制宜,采取隔 1 株或隔 2 株間移 1 株的方式進行移植。 對樹冠高大的柑橘樹采取大枝修剪的辦法,控制樹冠高度 2.5 m ,改善橘園通風透光條件。
平衡配方施肥技術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氮、磷、鉀合理搭配,及時補充中微量元素,增強樹勢。
生態控制 橘園適度留草或周邊種植蓖麻、絲瓜等,給天敵提供良好生境。生草栽培要點是鏟除果園內深根、高稈等惡性雜草,選留自然生長的淺根、矮生、與柑橘無共生性病蟲害的良性草。注意將離樹冠滴水線 30 cm 以內的草全部鏟除, 減少草與柑橘爭水、 爭肥 , 其余的草需要將高度控制在 20~30 cm內。 有條件的可以人工種草,草種可選黑麥草、三葉草、紫花苜蓿、百喜草等。
以螨治螨 通過采取生草栽培 , 建立生態果園 ,限制使用農藥 , 人工釋放捕食螨建立捕食螨種群 , 達到長期控制害螨發生為害的目的。 釋放捕食螨前15~20 天對果園內的病蟲害進行 1 次施藥防治 , 既防治其他病蟲害 , 又將害螨的數量壓低至平均每葉不超過 2 頭。 4 — 5 月,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將捕食螨袋掛樹進行釋放,每株 1 袋,釋放位置以二級大枝為宜。釋放時將包裝袋兩邊剪開缺口,在袋口上方加一張厚薄膜覆蓋袋口防雨水, 用圖釘釘在樹冠內部分杈處,避免陽光直射。 釋放時應注意天氣,避免掛后 2 天下大雨造成捕食螨死亡。 釋放捕食螨后,橘園嚴禁使用化學除草劑和殺螨劑,如果發生蟲害應選用選擇性強的生物農藥或無公害化學農藥進行挑治。
殺蟲燈誘殺 4 — 11 月,利用害蟲趨光性,在橘園內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誘殺金龜子、椿象、卷葉蛾、吸果夜蛾等害蟲。 將殺蟲燈吊掛在牢固的金屬支架上,固定好,防止搖晃,掛置在果園的制高點和外圍, 距離地面 3 m 左右。 每盞燈控制面積 2.67 hm 2 ( 40 畝),連片掛燈,每天傍晚亮燈,早上關燈。 需及時清理蟲袋,防止害蟲腐爛、腐蝕蟲袋。
黃板誘殺 利用柑橘粉虱、 蚜蟲等害蟲趨黃性的特點,掛放黃板誘殺。 4 — 10 月,在田間用塑料繩固定于竹竿頂部,插在柑橘樹旁,高度略高于樹冠頂部,每 667 m 2 放置 20~30 張。 當黃板粘滿害蟲時,可涂機油繼續使用。
餌劑誘殺 從 5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 用果瑞特實蠅誘殺劑 3 倍液點噴誘殺大實蠅成蟲, 每 667 m 2噴 10~15 個點,每點噴藥面積 0.5 m 2 。 選擇在樹冠背陰面、中下部枝葉茂密果多處的葉片背面噴藥,每隔7 天噴一次,連噴 4~5 次。 噴藥后若 24 h 內下雨,則需重噴。
礦物源和植物源農藥清園 春季萌芽前選用農用礦物油或石硫合劑清園,壓制越冬病蟲害。
化學防控 生長期選用環境友好型農藥,如: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丙森鋅等防治柑橘病害。
人工防治 9 — 11 月, 組織柑橘大實蠅發生區的果農每 2~3 天一次撿拾地面落果和樹冠上未熟先黃的蟲果,統一深埋。 同時,鎮域內柑橘打蠟廠和交易場所廢棄果均全部入硬化處理池進行無害化處理。
3 效益分析
經濟效益 綠色防控區比農民習慣防治每年減少農藥使用次數 2~4 次, 每 667 m 2 節省農藥 70~140元,節省人工 1~2 個,按每個工 100 元計算,每 667 m 2節省用工 100~200 元。 兩項平均每 667 m 2 節省成本 255 元。與農民習慣防治相比,綠色防控區柑橘果面光滑細密,口感好,優質果比例高 10% 以上,柑橘賣價平均高 0.2 元 /kg , 按每 667 m 2 產柑橘 2 000 kg計算,平均每 667 m 2 增收 400 元以上。 以上兩項合計,每 667 m 2 共增收 655 元。
社會效益 推廣綠色防控技術, 有效控制了柑橘病蟲害的發生危害, 同時提高了柑橘果實安全質量,保障了枝江市柑橘產業的健康發展,增強了產品市場竟爭力,促進了柑橘的順利銷售,有利于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生態效益 集成應用綠色防控技術, 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相應減少果品的農藥殘留量,果品質量達到了無公害食品的要求。同時,減少了環境污染,改善了果園生態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