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無言,卻見證著農業現代化的堅實步伐;糧倉殷實,承載著減損增產的莊嚴承諾。
在交城縣夏家營鎮大辛村的金色麥田里,陽光穿透云層鋪灑在麥浪上,折射出耀眼的金光,成熟的麥香隨風彌漫。20臺聯合收割機宛如披甲的巨人,轟鳴著穿梭于麥浪之間。割刀輕舞,飽滿的金穗如瀑布般顆粒歸倉,勾勒出一幅壯美的豐收畫卷。隨著全市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在此拉開帷幕,大辛村的夏收工作迎來最繁忙的時節。
“作為農機手,我們的責任就是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力爭顆粒歸倉。”在作業間隙,農機手熊武生語氣堅定地說。
機收減損是降低農業損耗、提升糧食產量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市秉持“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以農業現代化為引領,全面推動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邁進,為糧食增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我們村種了1350畝小麥,如果靠傳統的收割方式,家家戶戶起早貪黑也需一個星期才能完成。現在,先進的聯合收割機只需三天便可全部收完。”大辛村黨總支書記王俊強感慨地說。這高效的背后,離不開黨建引領的精準組織與現代化技術的深度融合。
大辛村地處交城縣夏家營鎮東部,3878畝耕地承載著2222口人的豐收希望。作為純農業鄉村,在這場夏糧搶收的關鍵戰役中,為確保糧食顆粒歸倉,村里以黨建為引領,精心組織、高效推進,吹響夏糧搶收“沖鋒號”。黨總支專門成立起“夏收”工作組,劃分包保片區,明確職責分工,統籌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等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協調農機調度、保障晾曬運輸、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資保障,全鏈條護航夏收生產。同時,組建“麥收先鋒隊”,20余名黨員志愿者身穿紅馬甲,活躍在田間地頭,設立了農機接待服務點,提供飲用水、防暑藥品及維修工具,協助清理田間雜草、跟蹤收割進度、協調突發問題,用行動守護麥田的豐收勝景。
“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我們立足實際,探索出‘黨總支+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聯動發展模式,牽頭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作為服務主體,推行‘統一收割、統一晾曬、訂單加工’全托管服務,實現農業生產資料減量增效。通過集體晾曬場科學控濕、深加工生產線提質增效,打造‘大辛糧品’特色農業品牌,每斤小麥附加值能提升1.2元,村集體增收超30萬元,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王俊強介紹說。
金黃麥浪映初心,穗滿糧倉載希望。在黨建引領下,大辛村以現代化農業技術和高效組織管理,繪就了一幅夏糧豐收圖,譜寫了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夏糧收割完成后,我們將緊抓‘夏種’關鍵期,在這些土地上繼續搶墑復播玉米、油葵等作物,確保秋糧生產‘不斷檔’,為全年豐收打下堅實基礎。”王俊強滿懷信心地說道。記者 劉少偉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