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院給了我們喘息的機會,目前公司已經回到正軌,訂單量也在上升,我們有信心還清所有欠款!"近日,李某接到東莞第二法院大嶺山法庭的電話回訪時,言語中充滿希望。
誰能想到,數月前,這家企業還正被38家供應商追討700萬元貨款,面臨倒閉。
38案連環訴
“已經拖欠我們很久了,必須快點還錢!”2024年至今年3月,東莞第二法院陸續收到起訴某精密模具公司拖欠貨款的案件共計38起。
大嶺山法庭法官熊丹承辦了該批糾紛中的大部分案件。
原來,模具公司計劃擴大生產規模,購置了一批新設備準備“大干一場”。然而,因市場行情突變,公司訂單銳減、回款困難,無法及時向諸多供應商支付貨款。
努力調整后,公司經營狀態雖趨于正常,但仍然無法一次性支付這筆巨額的貨款。
“法官,我們很想調解,能不能幫幫我們再緩一緩!”模具公司代表李某懇切地說道。
因為案件并非一次性起訴,而是陸續起訴,案件被分到了不同法官的手上處理。
承辦法官們研究交流后認為,案件的情況簡單、法律關系明確,直接判決最“省事”,但或將引發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供應鏈斷裂等連鎖反應,顯然不是最優選擇。
秉持助企紓困解難、服務發展大局的理念,法官們在全面評估模具公司的經營狀況以及還款能力后,決定支持公司提出的分期付款方案,并迅速開展調解工作。
燙手的電話
針對案件牽涉較多企業主體的情況,大嶺山法庭采用“示范調解+個案協商”相結合的模式:選取典型案例先行調解形成示范效應,再對調解信心不足的供應商組織雙方單獨協商,根據欠款金額、原告資金壓力、被告經營收入情況等因素,量身定做相關的分期付款方案。
“在最先調解成功的案件中,模具公司都有按時足額付款,可見其是講信用、誠心想解決問題的。”熊丹介紹道,“同時調解也需要充分平衡各方利益,既緩和模具公司的生存壓力,也保障供應商們的正常經營效益。”
“我們不同意調解!”在調解一宗涉訴金額較大的案件時,某供應商代表許某一聽到法院要組織調解,抵觸情緒便十分強烈。
見狀,熊丹決定先行開庭查明事實。眼見案件基本事實已定,模具公司代表李某也真誠地陳述了現實情況,許某態度慢慢有所緩和。
“法官,對方被多家企業起訴,如果按他們給出的方案,回款周期太長了,我們害怕發生變故。”許某道出了內心的顧慮。
“可我們也還要顧及其他案件的還款金額,目前的方案我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李某一時也不愿意調整。
案件調解陷入困局,雙方當天協調未果。但熊丹沒有放棄,繼續通過電話與雙方溝通。
針對還款金額及期數問題,熊丹來來回回向雙方剖析訴訟風險:“如果直接判,判決結果可能成為壓垮模具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貨款更難追回,兩家企業都會陷入困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次次耐心溝通,李某先行作出了讓步,同意提高每期的還款金額,縮短還款周期。許某看到了對方的誠意,也同意在貨款上給予一定的減免。
“那天調解了很長時間,掛斷電話我一摸,話筒是燙的,臉也是燙的,但是心里很開心。”熊丹感慨道。
新生!
案件的調解工作還在陸續進行中。法官們向供應商們耐心闡明“竭澤而漁”的危害,引導各方理性權衡短期利益與長期發展。
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其中的35宗案件調解成功,達成分期履行協議,調解成功率達92%,案件平均審理天數為23天。
而余下3宗已經判決結案的案件,所涉欠款30多萬元,模具公司后續也已全部還清。
李某電話里還提到,省外有關招商單位近期來到公司實地考察,并與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模具公司的發展也即將迎來新機遇。
聽聞這個好消息,熊丹不禁看向了辦公室柜子里涉模具公司的那批案件卷宗。每本卷宗都不厚,調解書也只有薄薄幾頁紙,卻承載著企業重獲新生的力量。
2024年以來,東莞第二法院調解涉企案件1.3萬余件,訴訟標的金額達46億元,深入行業協會、企業開展座談交流及法治講座17場,實施拓空間、暖企護企等專項執行行動,幫助6669家企業回籠資金超16億元,切實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東莞中院 東莞第二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張涵青
采寫:江 楠 鄧玉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