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手術 - 復發” 的循環里兜圈】
2020年7月,河南方城的肖大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確診為肝癌。8月1日,在醫生的見一下進行手術切除,出院后肖大哥一直服用華蟾素膠囊。
2022年1月,肖大哥去醫院復查見:左肝轉移2.6cm占位,建議手術切除。于是,肖大開始進行第二次手術,術后使用索拉非尼靶向治療,但副作用很大不得不停用,接著換用侖伐替尼,但也因為副作用太大停用了。最后,醫生將靶向藥換成阿帕替尼,副作用可以接受了,肖大哥就這樣吃了一年。
2023年復查見:肝轉移2cm。當地醫院立即對肖大哥進行射頻消融術,并建議信迪力單抗+貝伐珠單抗靶免治療16個月。
16個月后,肖大哥去復查發現:復發7個小腫瘤,建議手術切除。肖大哥又一次被推進手術室。三次手術,多次復發,醫生坦白的告訴肖大哥的侄子:“活不過半年了。”
2025年2月,肖大哥復查,發現:肝內2個小轉移灶,醫院的治療建議是分別在2月、4月進行兩次射頻消融術,同時期間配合信迪力單抗+多納非尼靶免治療,但副作用開始變得強烈,全身開始起紅疹。詢問醫生后,醫生也十分的無奈,告知肖大哥:“沒有什么特別好的藥了,能用的都用了...你喝一下中藥試試。”
【從半碗粥到一碗面的距離】
通過醫生和病友們的介紹,2025年4月3日,肖大哥找到了袁希福院長。彼時的他體重已經下降了32斤,精神很差:“肝區很脹,兩邊的肋骨、后背不舒服...吃的不多,晚上睡不著,睡眠差,12點之后才能睡著......”肖大哥講述自己的身體情況和治療經歷,院長為他把脈問診后辨證開方。
兩周后復診,4月24日,肖大哥難言喜悅。“吃了感覺我消化逐漸恢復了,但飯量還是比較小....雙肋、后背的不適感變少了...以前大便的時候腸子都是疼的,現在感覺不咋疼!您看看,我身上的紅疹也好多了....”袁院長仔細為肖大哥檢查身上的紅疹,重新開具了方子。
5月15日,他跨進門的步子比上次輕快許多:“袁院長,您好啊!最近感覺我這個雙側后肋疼痛感啊,完全沒有了!以前困擾我四五年啊!”“我來的時候,我記得我只能吃半碗稀飯,現在我能吃一大碗面條。”袁院長笑著翻開病歷本:“舌苔比上次潤了,脈也好些...”
當我們談論 “抗癌” 時,究竟在談論什么?是與病魔的殊死搏斗,還是對 “活著” 的重新定義?我們見過太多被數據冰冷定義的“生存期”,卻常常忽略:生命不是精密儀器的運算結果,而是有人愿意用指尖的溫度,把“倒計時”焐熱成“慢慢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