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栗秋
來源 | 廣告案例精選(ID:ad2829)
不知從何時起,Labubu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國際巨星”。
這個由泡泡瑪特打造的超級IP,在全球都展現(xiàn)出了驚人的吸金能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黃牛們?yōu)榱藫屬忂@個玩具,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打架斗毆。
1
就是這只長著鋸齒牙、尖耳朵的“丑萌”毛絨玩偶Labubu,一度讓英國街頭陷入了混亂。
就在凌晨三點,本該是寂靜的街區(qū),卻因一群“瘋狂”黃牛讓泡泡瑪特門店前徹底失控。
為了搶購Labubu,英國多家門店都發(fā)生了爭斗的場面。
在網(wǎng)友們的視頻里,人們在打架、喊叫,令圍觀群眾都感到害怕,甚至有職員和顧客打斗。
評論區(qū)也炸開了鍋,一群成年人居然為了一個玩具打架,簡直太荒謬了。
而這起暴力事件,直接讓泡泡瑪特宣布將在英國和法國全面停售Labubu,可能要等到6月才會恢復。
不得不說,果然黃牛不分國籍,全世界都是一個德行。
當天的混亂也源于泡泡瑪特推出的“發(fā)號排隊”機制。
顧客需先領(lǐng)取號碼牌才能進店購買。但黃牛們通過雇人代排、偽造發(fā)票等手段,毀壞了原本公平的規(guī)則,以此為自己牟利。
利益的驅(qū)使,讓黃牛們上演了一出“Labubu爭奪戰(zhàn)”。
或許有人要問了,就一個毛絨玩具而已,真的有這么火嗎?
是的,火到連貝克漢姆都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個自己的Labubu。
這個原本售價13.5英鎊至50英鎊不等的玩偶,在英國被瘋狂炒賣,連假貨都賺翻了。
而為了買到Labubu,人們通常都需要凌晨就在泡泡瑪特實體店門口開始排隊,連一張“購買票”都能賣到150英鎊。
有網(wǎng)友對此表示太開心了,以前大家瘋狂搶購潮鞋,現(xiàn)在終于輪到我們的品牌收割外國的韭菜了,風水輪流轉(zhuǎn)啊。
腦子靈光的已經(jīng)在思考怎么做去國外做生意了,就是不知道趕不趕得上這熱度了。
2
Labubu的走紅,堪稱魔幻。
香港藝術(shù)家龍家升在2015年就創(chuàng)作了這個北歐精靈與哥特小獸混血的形象,它帶著“壞笑”,牙齒鋒利,卻意外戳中人們對“反差萌”的迷戀。
但在早期,Labubu只是潮玩圈的小眾收藏,甚至排不上名號。
直到2024年,它的命運被一群巨星徹底改寫。
先是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在ins上連續(xù)三天曬出Labubu掛飾。
然 后網(wǎng)友又發(fā)現(xiàn)泰國公主思蕊梵的包上驚現(xiàn)同款,在皇室加持下,瞬間點燃了整個東南亞的熱度。
泰國為了慶祝曼谷第六家門店開業(yè),專門請來了Labubu到場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數(shù)百萬粉絲到場狂歡。
LABUBU在泰國甚至還有編制,不僅獲封“神奇泰國體驗官”,陣仗大到連泰國部長都要親自接機。
熱度愈演愈烈,國外蕾哈娜、杜阿·利帕等國際巨星都被拍到帶著Labubu出門。
國內(nèi)喜歡Labubu的明星就更多了,連歐陽娜娜、楊超越、范冰冰等不同風格的明星,全都被它一舉拿下。
似乎一時之間,明星效應帶來的光環(huán)讓Labubu從“小眾收藏”躍升為“時尚硬通貨”。
加上泡泡瑪特的“盲盒”的商業(yè)模式,本身也存在矛盾。
消費者花錢購買,卻不知道自己會抽到普通款還是價值翻百倍的隱藏款。
這種“賭博式快感”讓粉絲瘋狂囤貨,稀有款在二手平臺Vinted、eBay被炒至500英鎊(約4800元)。
眾多老款也直接起飛,例如Labubu聯(lián)名Vans的限量公仔,發(fā)售價599元,如今轉(zhuǎn)賣價飆升至1.8萬元。
通過這種限量發(fā)售和隱藏款設(shè)計制造稀缺性,確實能激發(fā)消費熱情,也親手導致了二手市場畸形繁榮。
這樣的暴利,自然會催生一條全球化的黃牛產(chǎn)業(yè)鏈。
泰國還有人以“正品Labubu”為噱頭,付款后卻未按約定發(fā)產(chǎn)品,騙走了20多名消費者一共237萬元人民幣。
饑餓營銷的反噬,就是讓黃牛和騙子成為了中間的贏家。
3
再看各大社交平臺,現(xiàn)在手里拎著一只愛馬仕已經(jīng)不算什么了。
但如果用愛馬仕搭配Labubu,那就是潮流的象征。
似乎買愛馬仕只是為了給Labubu找一個體面的“家”,這也足以看出全球頂流的實力。
據(jù) 泡泡瑪特2024年年報顯示,以La bubu為核心角色的THE MONSTERS系列,營收達到驚人的30.4億元。
大部分年輕人也愿意為這種“情緒價值”付費,仿佛掛著一個Labubu,就意味著躋身潮人圈層。集齊全套隱藏款,就能在社交媒體收割艷羨目光。
這種類似“社交貨幣”的屬性,已經(jīng)讓潮玩從玩具變成了身份標簽。
面對這場風暴,泡泡瑪特需要在商業(yè)利益與社會責任間找到平衡。
若品牌繼續(xù)依賴饑餓營銷,而非建立健康的收藏文化,很難說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滯銷的茅臺冰淇淋”——這種曾因炒作天價出圈,最終因背離消費者需求而黯然退場的商品。
Labubu 的本質(zhì)是玩具,而非投資品。與其為搶購熬夜排隊,不如回歸收藏的初心。
尋找快樂沒有錯,錯的是那些將商品異化為階級符號的資本游戲,以及縱容黃牛橫行的商家與消費者。
希望大家真正的樂趣,在于與 Labubu 共度的時光,而不是它的價格標簽。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精彩內(nèi)容,盡在【廣告案例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