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21日報道,中國已經自1月中旬起停止預約采購美國產大豆和玉米。在減少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和資源的同時,為保證穩定供應,中國增加了從巴西等國的采購。報道稱,《日本經濟新聞》調查了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外國企業的大豆和玉米預約采購情況:自今年1月16日以來,中國的采購一直為零。報道稱,取代美國的中國采購來源國是巴西。 4月上旬的一周時間里,中國至少簽訂了240萬噸的采購合同。
大豆(資料圖)
德國漢堡的行業刊物《油世界》稱,目前中國對巴西大豆的采購量異常龐大,采購量甚至包括2026年1月/2月裝運的巴西大豆,此舉旨在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油世界稱,過去兩周中國采購了大量大豆,目前正大幅增加4月/6月的大豆進口量,以補充因1月/3月大豆進口量低而減少的庫存。行業分析師估計2025年美國在華大豆份額將進一步下降至15%,因為關稅提高使得美國大豆成本上升到商業不可行的地步,促使壓榨企業轉向價格更具優勢的巴西大豆。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總統盧拉于5月10日晚間抵達北京,開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12日,盧拉在北京會見多名中國企業代表,20小時內在社交媒體更新109條。
盧拉收到了印有中文名字的球衣。盧拉還在社交媒體更新視頻,并配以中國風的音樂。他表示會與中國企業在汽車制造、可再生能源、航空燃料、高新技術等領域展開合作。盧拉還表示,中巴經貿合作會給巴西民眾帶來更多就業機會,實現收入增長。此前,盧拉在《高端訪談》節目中表示希望能繼續擴大與深化中巴兩國合作。
船運大豆(資料圖)
盧拉開啟第三任期以來,一直堅持對內實施再工業計劃、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外重塑地區領導力、鞏固全球新興大國地位的政策主線。在特朗普政府頻頻加征關稅、中美貿易戰顯著升級之際,盧拉此次亞洲之行體現了巴西對外政策的戰略性轉變,彰顯了在變亂交織的世界中,巴西作為全球南方國家獨有的生存智慧。巴西對美國市場存在結構性依賴,是美國第三大鋼鋁供應國。特朗普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征25%關稅,將使巴西的相關產業遭受巨大損失,加大巴西經濟下行和通脹壓力。
中華糧網易達研究院院長張智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替代、減量和增產是中國大豆市場維持健康發展的三個核心思路。盡管美國大豆進口基本停滯,但南美大豆產量卻再創新高,大量訂單由此發生轉移,同時,許多頭部飼料企業正在尋求豆粕減量的飼養方案,既可降本增效又能防范供應風險。此外,通過鼓勵套種、育種等方式也可以實現國產大豆的穩產增產,逐步提升大豆自給率。
中國市場對于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的冷淡態度,讓美國出口商大失所望。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雖然關稅降了,但美國商品的價格、運輸成本、以及對華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是讓中國買家敬而遠之的重要因素。同時,中國市場經過幾年的供應鏈調整,已經不再依賴美國一家。
港口碼頭(資料圖)
美方心心念念想與中方通話,如今終于等到了好消息,只是從中國外交部的通報來看,這次電話會談的結果,圍繞四個字展開,似乎預示著這次談判沒有取得什么實質性成果。根據外交部發布的消息,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與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蘭多舉行了電話會談,而中方的通報只有短短兩句話,對于中美關系和中美共同關心的問題,雙方交換了意見,并同意繼續保持溝通。其中“保持溝通”四個字,恰恰說明了這次談判的過程并不是太愉快,至少雙方除了繼續溝通之外,再沒有其他的共識。
日前,王毅外長在北京會見了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強調了中方對美政策的一貫立場——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不僅是口頭宣示,更是當前中美接觸過程中反復強調的政治前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