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發布的《天津金融監管局關于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變更名稱的批復》顯示,同意將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 “天津京東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消金”)。這一批復標志著京東集團旗下兩家主體企業通過股權重組,正式入主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此前的4月21日,京東高管張含春接任捷信消金法定代表人及總經理。據報道,張含春為京東副總裁,京東科技風險管理相關負責人。與此同時,企查查信息顯示,“京東消金”的商標也正在注冊之中。
消金界了解到,未來京東消金也將承接小貸的存量業務,主要依托京東的場內業務。
值得關注的是,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新規”),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一面是對24%資產的合規整改,一面是“萬億規模”的增長目標,如何在兩者之間進行平衡,成為最受關注的問題。
01
京東金融營銷打法多
前些年,京東的金融業務一直低調展業。不過,迅速增長的規模,已經按捺不住其金融業務擴張的野心。這兩年,京東金融的打法備受業內矚目。
比如,其在產品架構上,分為白條/金條/分分卡/取現/額度加油包/借錢;在風控模型上,可分為單筆單批/循環額度;在主要合作模式上,分為分潤/固收……這樣的模式任意組合起來,玩法頗多。
當然,在貢獻最主要營收的,莫過于京東金條和京東借錢。當下,該業務也被其他互聯網大廠所效仿。
官方信息顯示,京東金條合作60+銀行資方;而消金界了解到,2024年京東借錢的合作資方就已達40余家。僅這兩塊業務規模就已超過3000億元。
其中,京東借錢主要從去年以來開放了24%以上資產的導流業務,而借錢板塊主要依托金科數據旗下的云工廠進行導流。據了解,某二線梯隊的助貸機構,依托京東借錢導流,日均放款4000萬-5000萬元。
而京東金融在營銷方式上也高調起來。比如,小紅書上很多用戶表示,他們被“金條借1元”活動所吸引,平臺通過設置借一元得白條立減券、1分購好物等優惠活動獲客。
京東金融也借助風頭正盛的外賣業務展業。有用戶表示,剛剛點完京東外賣,就收到京東金融的營銷電話。(詳情見《搭上外賣順風車,京東金融業務開始發力?》)
此外,京東金融還通過推出白條省錢卡、金條權益卡,通過收取49元/59元/79元不等的會員費用,向用戶提供提額、放款、滿減以及寄件優惠、外賣優惠等會員權益。
02
嵌套式獲客有利有弊
消金界了解到,京東借錢面向京東活躍用戶,將平臺流量類別,劃分為星漢、扶瑤、翠微三個模式,其中分別對應著“在京東生態有良好消費、資產和信用表現的用戶”“在京東生態有一定消費和信用表現的用戶”以及“在京東生態內消費和信用表現不足的用戶”,根據合作方的流量量級、轉化要求等,最終為用戶匹配不同的資方。
在這一過程中,用戶發起借款申請后,平臺根據客戶自身情況進行匹配,最終匹配到合適的資方。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有效做好用戶風險識別與產品匹配,極大提高了用戶通過率并做好用戶留存,間接降低了運營的成本;不過也存在弊端,那就是授信端不能精準管控,導致用戶信息流轉于多個機構之間。雖然簽署了相關協議,但是用戶也會因為不能理解產品邏輯而產生個人信息泄漏的擔憂。比如,有用戶就反映,點了京東借錢,結果推送了十幾家機構的查詢名單,也被多次查了征信。
導流類產品目前普遍存在這一問題,也是用戶投訴的一大焦點問題。有從業者認為從業務邏輯來講這樣符合監管要求,用戶自己應該在使用產品前了解流程;也有從業者認為應該優化產品說明書,貸前就讓用戶明明白白,才能減少事后的投訴。
京東金融運營逐步高調,應該也是在配合進一步擴大規模。如今拿到消費金融牌照,未來依托京東集團與場景,將在消金領域大展拳腳。在促銷費擴內需的背景下,京東消金可謂正當其時。加之新規的出臺,在大廠背書之下,以優質服務做一條鯰魚,改善消金行業生態,也應是京東的風格所在。
因此,如何在做大資產規模的同時,提升用戶滿意度,做好用戶服務也應成為其工作重心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