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局全國總計設有41個外勤站,根據轄區規模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各站站長級別對應少將、上校、中校/少校軍銜。
軍統局外勤站通常采用:區→站→組→隊四級架構,其中站級單位分為三個等級。
一、各站級別體系與編制規模
甲種站 站長軍銜一般為少將
設于直轄市、重要省會城市,以及主要戰略地區(如北平站、天津站、上海站),站本部下設行動組、情報組、電訊組、總務組等職能部門,定編160人。
乙種站 站長軍銜一般為上校
設于普通省份(如安徽站、貴州站),定編110人,站本部下設行動組、情報組、電訊組、總務組等職能部門。定編110人,編制人數較甲種站少三分之一。
丙種站 站長軍銜一般為中校/少校
設于偏遠各省城市(如康定站),站本部下設行動組、情報組、電訊組、總務組等職能部門,定編60人,主要承擔基礎情報的收集任務,非特殊情況,一般不實施外勤抓捕行動。
二、各站實際運作特征及系統外編制
根據各外勤站級別和所承擔的任務,各外勤站還存在三類補充力量:
1、軍警憲特機關合作人員,如警備司令部稽查處(隊)。
2、因特殊任務要求,實際并未列入在冊人員花名冊的特工,譬如電臺潛伏組、敵占區情報站、秘密行動組等等,一般每組少則1、2人,多則20人不等。
3、從站外各行各業中發展來的特勤人員(線人),譬如抗戰時期的上海站,全站特勤人員竟高達800余人。
上海站站長陳恭澍在任期間,刺殺日酋和汪偽,鏟除漢奸和叛徒,以及破壞我黨地下組織等行動,曾單月最高調動過1400余人執行聯合行動。
就連級別僅是丙種站的康定站,編制人員僅60人,特勤人員竟也有數十人之多。
綜上所述,各站實際人員編制因編外特勤人員規模龐大,無一例外全都遠遠超出了額定的編制數量。
三、兼職與軍銜
各站站長除軍統站長身份外,往往在當地駐軍(警)兼任其他公開職務,以方便開展工作。
甲種站站長 兼任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
乙種站站長 兼任警察局副局長
丙種站站長 兼任警察局警務督察
抗戰時期軍統局為激勵各特勤站,對于站長的軍銜晉升,有著嚴格的軍功要求,條條框框都有著明文規定。
1、組織實施,并成功完成3次以上甲類任務(如刺殺日酋或是汪偽高官)。
2、組織實施,并成功破獲5部敵臺,或成功完成一次重大策反行動。
3、組織實施,并成功獲取足以影響戰局或時局的重要情報。
以上三項得其一者——
甲種站站長:軍統局報請軍事委員會銓敘廳批準,將其少將職務軍銜變更為銓敘少將軍銜。
乙種站站長:其職務軍銜由上校晉升為少將,其銓述軍銜在原基礎上晉升一級。
丙種站站長:其職務軍銜晉升一級,由中校/少校,晉升為上校/中校。
此處需要簡單地闡述一下國民黨軍隊的軍銜體系,國軍軍銜體系分為職務軍銜和銓敘軍銜兩個不同的類別。
職務軍銜是臨時軍銜,也就是說,你的職務在,軍銜就在。你的職務哪天不小心丟了,站長當不成了,你的軍銜也就沒了。
而銓述軍銜是由軍事委員會頒授的正式軍銜,一旦獲授,哪怕職務丟了,但軍銜仍然保留。
譬如,軍統香港站站長王新衡少將,因成功組織營救75名美軍飛行員,其職務軍銜就由少將擢升為中將,他本人的銓述軍銜也由技術中校晉升為技術上校。
再如,杜聿明中將、廖耀湘中將,二人的職務軍銜都是陸軍中將,但杜聿明的銓敘軍銜是步兵少將。
廖耀湘則更慘,他的銓敘軍銜僅是騎兵上校。
四、軍統兩大站——天津站、北平站,歷任站長最終歸宿
咱們先從天津站講起,因為天津站的歷任站長都是有故事的人。
1、軍統天津站
陳仙洲 中將
陳仙洲,別名鶴齡,河北人。其資料比較敏感,懂的都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資料,在此就不展開細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陳仙洲是軍統有名的“夏侯惇”,只聽命于戴笠一人。此人心狠心辣,藝高膽大,能夠左右開弓,槍法極準。精于搏擊、刺殺、下毒、駕駛、爆破。
無論是對付日軍高官,還是對付汪偽漢奸,抑或對付我黨地工人員,甚至是對付國民黨各個系統的自己人,陳仙洲都從不手軟,手上沾滿了不同陣營者的鮮血。
就連軍統三巨頭鄭介民、唐縱、毛人鳳都要讓他三分。
由于始終沖殺在第一線,其特工生涯中多次被俘,他被日軍梅機關俘獲過,被汪偽76號俘獲過,被我黨特工也俘獲過,但陳仙洲每次寧死不屈之后都能化險為夷,總能從各方勢力的手中逃脫,一次又一次上演著絕境逢生的巧合。
以至戴笠墜機尸骨未寒之際,毛人鳳即著手調查陳仙洲,毛人鳳始終懷疑陳仙洲是一名多面間諜……
1949年,陳仙洲撤至臺灣后,擔任臺灣省警務處長,掌控著整個省的警察系統。
由于臺灣檔案館至今沒有解密陳仙洲的資料,以至于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各個陣營中但凡有大人物死于非命,這筆糊涂賬最后都記到了陳仙洲的頭上。
由于背景隱秘,陳仙洲的名字現在已沒有多少人知道了,但他當年叱咤風云的時候,就連號稱“軍統第一殺手”的陳恭澍,在陳仙洲的面前,也只能算是弟弟。
言歸正傳——
1945年12月初,戴笠親自到天津裁撤了原有各潛伏組織,建立軍統局天津站,任命早在1941年就擔任過天津站站長的陳仙洲復任站長,并兼任天津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和天津財產清查委員會行動組長。
1947年4月,陳仙洲調任沈陽站站長,由吳敬中接任天津站站長。
吳景中 少將
吳景中(1903年—1983年),湖北武漢人。
吳景中早年加入我黨,受組織委派遠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他與蔣經國不僅是同班同學,更是同桌。
從蘇聯學成歸國后,剛好遭逢大革命失敗,吳景中被捕叛變,?加入了國民黨軍統系統。
此后歷任軍統臨澧訓練班第一大隊第二中隊指導員、中蘇情報所科長、總動員會第七經濟檢查大隊隊長、軍統西北區區長、第八戰區長官部調查室主任、軍統東北區區長兼北滿站站長、國防部保密局天津站長兼天津警備司令部情報處長等職。
憑借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加同桌的關系,吳景中長期受蔣經國庇護,從戰火連天的東北調任天津出任站長,就是走了蔣經國的門路。
吳景中善于鉆營,長期周旋于戴笠、鄭介民之間,左右逢源。不料百密一疏,一直被他輕視了的局本部主任秘書毛人鳳,卻在后期異軍突起,飛黃騰達。
1948年,毛人鳳出任保密局局長后,以“貪污罪”迅速將吳景中撤職查辦,隨后遷至臺灣羈押。
吳景中被囚期間,保密局清查委員會查抄了吳景中藏匿于各處的財產,光是房產和汽車就不計其數,美元、黃金,以及各類古玩、珠寶更是數不勝數。
1950年,就在毛人鳳準備對其下死手的時候,吳景中在最后關頭再次獲得蔣經國援手,雖說撿回了一條命,卻也身心俱疲,心灰意冷。
獲釋后的吳景中再也無心仕途,安安心心地做起了寓公,每天吃齋念佛,寄情于品茶與書法。
1983年,吳景中因心臟病在臺北去世,終年80歲。
2009年爆火的電視劇《潛伏》,劇中天津站的“吳敬中”站長,就是以吳景中為原型所塑造。
李俊才 少將
李俊才,1918年出生于山西臨縣玉坪鄉,1936年考入山西大學工學院采礦系,1938年進入軍統臨澧特訓班學習。
前任站長吳景中,當時是學員一大隊二中隊指導員兼情報教官,沈醉是總務科事務股股長兼行動術教官。
1945年11月,抗戰勝利后,李俊才被任命為“北平肅奸委員會中校法官”,從重慶前往北平任職。
1946年10月,“軍統”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李俊才調任保密局華北軍政督察組第二科科長,晉升上校軍銜。
1948年7月,李俊才升任“天津警備司令部稽查處”少將副處長。
1948年11月,天津站站長吳景中被毛人鳳下令羈押后,李俊才接任保密局天津站站長,并兼任北平警備司令部稽查處處長。
此時,東北已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百萬雄師揮師入關,國民黨政權統治下的北平、天津已危如累卵。
天津站副站長呂世倫也已經棄職出走,李俊才作為天津站站長此刻已經獨木難支,每天都處于惶恐不安之境地。
但是,就在如此險惡的局面下,毛人鳳還在給李俊才壓擔子,電令李俊才抓緊布置特務潛伏計劃,并要求李俊才本人不準撤離,以便天津失守后由李俊才親率潛伏組執行大規模的破壞行動。
這個潛伏計劃,代號“黃雀”。
沒錯,電視劇《潛伏》里李涯執行的潛伏計劃,代號也是“黃雀”。所以說,藝術源于生活,《潛伏》里的很多經典橋段,都是取自保密局天津站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
李俊才接到毛人鳳的命令后進退維谷,他知道這種潛伏任務根本不可能成功,這計劃要么是毛人鳳一拍腦門想出來的,要么就是把他當作一枚棄子,犧牲品而已。
但是,李俊才又不得不執行這個命令,只好挑選了一些未曾暴露過身份且有一定社會關系和職業作掩護的特務分子,分成4個情報組潛伏下來。
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攻克天津后,李俊才思前想后,決定投誠。
他主動聯系了解放軍,帶著下屬上交了潛伏名單、所有武器和電臺。算一下時間,李俊才從接任天津站站長,到主動向解放軍投誠,僅僅間隔兩個月時間。
本來,按我黨我軍政策,對待投誠的國民黨將領是寬大的。
但李俊才比較倒霉,他絲毫不知道,除了他親自執行的“黃雀計劃”外,在天津城內還有另外一組直接由保密局局本部領導的特務潛伏下來了。
1950年10月末的一天深夜,天津公安部門突然偵測到一個異常的電波訊號,并成功完成破譯。
電報內容為——“宋時輪部攜蘇式重型坦克火炮入朝”
案情迅速上報北京后,專案組當天就抵達天津。很快,案子就破了。
這個由保密局局本部直接領導的特務潛伏組,從組長彭振北到組員,一個不剩,全部落網。
而李俊才也被此案牽連,被送去了功德林,與云南站站長沈醉成為了同學。
直到1966年4月16日,李俊才的名字才終于出現在了第六批特赦名單上。
一晃眼,這就是16年……
48歲的李俊才被安排到西安市草灘農場勞動,由于有文化還表現好,數年后被調去一所農村小學做老師。
1983年,時年65歲的李俊才還在貢獻余熱,擔任西安草灘農場職工子弟學校副校長,曾當選西安市第九屆人大代表。
1988年,時年70歲的李俊才被任命為西安市政府參室事參事。
李俊才的后半生,一直站在講臺上,是一名優秀的,稱職的人民教師。
教師,多么神圣的職業呀,《潛伏》里的李涯,一直的夢想就是——等天下太平了,去當一名老師,教書育人。
2、軍統北平站
馬漢三 少將
馬漢三(1906年—1948年),原名馬士杰,河北大興(今屬北京市)人。早期在馮玉祥的西北軍擔任下級軍官,中原大戰后投入軍統。
1946年3月,戴笠飛機失事身亡,導致軍統組織發生重大變革,軍統改稱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上任伊始,即調整人事。
1947年4月,馬漢三在毛人鳳的排擠下被迫辭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調任北平民政局局長。
1948年4月,第一屆“國大”選舉前,馬漢三以北平民政局長的身份兼任北平“國大”選舉事務所主任。
馬漢三在北平接待華北地區的“國大代表”時,違背蔣介石意愿,秘密聯絡代表,串聯選李(宗仁)不選孫(科)。
孰料,此事竟被毛人鳳偵知,密報蔣介石。
事情敗落后,蔣介石雷霆震怒,授意毛人鳳以貪腐為由抓捕馬漢三。
1948年9月,馬漢三因貪污罪被秘密執行死刑,歿年42歲。
黃天邁 上校
黃天邁(1906年—1965年),河北省安次縣人。1926年在燕京大學就讀時曾加入我黨,之后自動脫黨。日本投降后,投靠戴笠,在軍統混得一個外事處長的職務。
1947年4月,前任站長馬漢三調任北平民政局局長后,保密局辦公室主任黃天邁接任北平站站長一職,不久即調往天津站組建二站,并擔任天津二站站長,負責外事情報工作。
1949年1月,天津即將解放,黃天邁棄職逃往臺灣,之后脫離軍界創辦實業,擔任“中國旅行社”總經理。
1965年,黃天邁在臺北病逝,終年59歲。
喬家才 少將
喬家才(1906年—1994年),山西省交城義望人,黃埔軍校六期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加入軍統。
喬家才履歷太過復雜,擔任過的職務不計其數,宦海沉浮,幾起幾落。
早在復興社時期,喬家才就在多個特勤站擔任過站長,譬如復興社駐晉情報站站長,復興社山西特務工作組組長、山西站站長、北平站站長等職。
1938年,喬家才被莫名其妙調離北平站,降職為軍統局督察,兩年后升任督察室主任。
1941年,任軍統局晉東南站站長兼第27軍參謀處副處長。
1943年,轉任財政部陜西緝私處處長。
1944年,任軍統局華北辦事處主任,僅數月便又轉任第一戰區晉冀豫邊區黨政軍工作總隊總隊長。
1945年,又被無故降職,發配到中美合作所陜壩第4訓練班擔任班主任。
之后又被打發到中央警校北平特警班擔任副主任。
1947年,黃天邁在中央警校北平特警班副主任任上,又被突然委任為軍統北平站站長。
1948年7月,因受“馬漢三貪污案”牽連,喬家才被秘密逮捕,押解南京。
1949年1月,喬家才被遷往臺灣拘禁。
1957年獲釋,舉家遷往香港,后又遷回臺灣。
1994年5月21日,喬家才在臺灣病逝,終年88歲。
王蒲臣 少將
王蒲臣(1902年—2006年)浙江江山人。
王蒲臣出身教育界,早年先后擔任江山縣、慶元縣、武義縣教育局局長。
1935年某日,也是機緣巧合,戴笠一時興起,去到江蘇省民眾教育館參觀,在這里偶遇王蒲臣。
一番攀談下來,戴笠很欣賞這位年輕的教育局長,當即邀請王蒲臣加入軍統,擔任自己的秘書。
在戴笠的提攜下,王蒲臣歷任軍統川康區副區長、第八戰區調查室少將主任、陸軍第41軍司令部少將參議等職。
王蒲臣外柔內剛,多謀善斷,沉穩老練,就算是戴笠死后,仍然深得毛人鳳器重,被其視為左膀右臂,極為倚重。
1948年,前任站長喬家才被毛人鳳下令羈押后,王蒲臣由保密局駐北平少將督察長任上,接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
1949年1月23日,眼見傅作義北平和平起義已成定局,王蒲臣匆匆布下5個特務潛伏小組,隨后親自燒毀了站內全部文件和檔案,乘毛人鳳專門派來接他的專機飛赴青島,擔任青島站站長。
1949年5月,王蒲臣率青島站全體人員搭乘海軍總司令桂永清派來的登陸艇逃往臺灣。
青島站是整個保密局系統中,唯一一個成建制完整撤離的特勤站。為此,王蒲臣抵臺后受到了蔣氏父子的接見并嘉獎。
晚年的王蒲臣回憶,作為龍的傳人,在北平三年期間,因為工作忙碌,連長城也沒有去過,此為終身遺憾。
2006年7月,王蒲臣在臺北病逝,享年104歲。
徐宗堯 少將
徐宗堯(1905年—1990年),早年是東北軍郭松齡部一名普普通通的大頭兵,一步一個腳印從士兵升至旅長。
1941 年,徐宗堯加入軍統,派赴軍統駐五原辦事處工作。
1945 年11月,升任河北保定警察局局長。
1948年3月15日,保密局在北平市地安門內東板橋14號成立了“國防部保密局冀遼熱察邊區特別站”。
該站的任務有別于王蒲臣領導的北平站,職能是督導冀遼熱察邊區的特務組織向東北解放區滲透,窮盡一切手段在東北解放區站住腳,進行軍政情報的收集工作,配合東北國民黨軍隊反攻。
毛人鳳在掛牌儀式上親自任命保定市警察局局長徐宗堯,出任少將站長。
這樣一來,北平城內就有了兩個保密局的特勤站。
1949年1月19日,眼見北平大勢已去,毛人鳳命北平站站長王蒲臣轉任青島站站長,將保密局北平站與冀遼熱察邊區特別站合二為一,統由徐宗堯負責。
就這樣,徐宗堯“臨危受命”,成為了保密局北平站的最后一任站長。
得知徐宗堯接任北平站站長的消息后,中共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立即指示北平市城工部,馬上派人與徐宗堯接洽,爭取徐宗堯率部起義,避免千年古都遭到特務們的破壞。
雙方見面后,徐宗堯當即表示愿意起義,并將王蒲臣離開時布置的5個潛伏小組名單上交,為我黨我軍提供了不少極有價值的重要情報,使得潛伏在北平的特務組織幾乎全盤浮出水面。
徐宗堯還按照我黨要求調集所有檔案文件封存,并保護北平監獄內在押的一百多位中共黨員和革命志士免于大屠殺。
北平和平解放后,徐宗堯曾任北京市政協第三、四、五屆委員會委員。
1990年,徐宗堯在北京病逝,享年85歲。
五、軍統局41個國內特勤站名錄,歷任站長名單
華北地區——
1、天津一站:王天木、王子襄、陳仙洲、吳景中、李俊才
2、天津二站:黃天邁
3、北平站:陳恭澍、李家琪、馬漢三、黃天邁、喬家才、王蒲臣、徐宗堯
4、冀遼熱察邊區特別站:徐宗堯
5、山西站:田唆
6、晉南站:喬家才、王明江
東北地區——
7、沈陽站:荊有章、陳仙洲
8、長春站:崔志光
9、南滿站:殷勉、諸大光
10、北滿站:王力、項乃光
11、四平站:張靜宣
12、承德站:諸大光
華東地區——
13、上海站:余祥琴、余樂醒、王新衡、劉芳雄、陳恭澍、李崇詩、王方蘭、劉葆珊、王天木、翁光輝
14、南京站:葉翔之、鐘貢勛、黃加持、張明揚
15、蘇南站:李修凱、陳楚之
16、蘇北站:陳軼珍
17、浙江站:章微寒、毛萬里
18、安徽站:唐玉昆、翁一窺
19、山東站:許先登、梁若節
20、青島站:梁若節
華中地區——
21、河南站:劉暨、劉茂欣、楊蔚、岳燭遠
22、湖北站:余克劍、黃藩初、謝經武
23、鄂北站:楊振鐸
24、湖南站:唐乘騮、黃康永、夏松、李人士
25、江西站:鄧樹勛、王邁夫、陳達
西南地區——
26、云南站:王巍、蘇子鵲、沈醉
27、貴州站:錢養林、周養浩、陳世賢、汪劍英
28、川西站(蓉站):楊超群、呂世琨
29、重慶站:李修凱
30、康定站:董士立
31、拉薩站:譚興沛、蕭崇清
西北地區——
32、陜西站:侯定邦、王鴻駿
33、甘肅站:任冠軍
34、新疆站:余萬選、饒鐵珊
華南及港臺地區——
35、福建站:陳達元、王調勛
36、廈門站:沈覲康
37、廣東站:鄭鶴影、馮德恭、鄭星搓、何崇校
38、廣西站:蘇業光、鐘可莊、謝代生
39、香港站:李惟棉、謝力公、楊華波、王新衡、劉芳雄
40、澳門站:程一鳴
41、臺灣站:郭壽華、林頂立
注:軍統歷史上各外勤站經多次調整、裁撤、合并、重組,最終保留下來以上41個站。并且,由于人員交叉,上述站長名單肯定存在遺漏,還望讀者諒解。
此外,軍統局還設有美國站、印度站、菲律賓站、朝鮮站、新加坡站、西貢站、曼谷站、開羅站、卡拉奇站等等20余個大大小小的國外站。
——由于資料有限,本篇就不對軍統國外站進行延伸介紹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