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重慶市開州區周都巴渝實踐站緊緊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深度融合“三農”元素,以紅色基因為引擎,探索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民主協商、產業融合為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為基層民主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走進周都村,劉伯承元帥故里的紅色氣息撲面而來。周都巴渝實踐站以“1+6+N”陣地矩陣為依托,構建“336家事有理(你)”議事機制,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周都紅”公司創新“黨建+集體經濟+市場化”模式,串聯起生產、包裝、銷售全產業鏈,讓紅色IP不僅是文化符號,更成為產業發展的“金鑰匙”。?
黨建引領筑牢發展根基。實踐站抓牢基層黨建“責任田”,創新“黨建+”模式,與國企聯合成立公司,以“黨建引領+集體經濟+市場化運作”為核心模式,整合資源打造特色產業。依托劉伯承元帥故里這一紅色IP,將紅色文化融入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打造紅色旅游線路、開發紅色文創產品、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
民主協商凝聚治理合力。實踐站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民意收集網絡。線上依托“家事有理(你)”平臺收集民意;線下通過“鄉村茶社”等特色平臺,鼓勵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同時,建立健全村民議事制度,對于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經過充分的民主協商,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形成共識。另外,通過綜合治理中心整合共享法庭、基層立法點等資源,運用信息化手段對矛盾分類處理,推動“小事不出村”的“楓橋經驗”本地化
產業融合激活增收密碼。依托周都村的自然資源和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提升產品質量,不斷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余種特色農產品借勢紅色資源IP走向市場。同時,周都村與“萬達云開”等11個區縣簽訂產品供給、產品加工、旅游專線等合作協議,打通中石油重慶線下門店、抖音商鋪、公園年卡等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提供農資供應、積分兌換、農產品助銷等服務,形成從源頭到貨架的一體化助農網絡。
如今的周都村,8公里自建道路串聯起540畝標準化果園;328戶村民通過項目務工、自營小吃、售賣產品等多種渠道在家門口吃上“紅色旅游飯”;通過積分制、評議制引導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家風建設,推動孝老愛親、鄰里互助;通過“票選民生實事、微實事、微心愿”三級實事平臺精準對接需求,將群眾訴求轉化為具體民生項目,形成“群眾點單—代表接單—政府辦單-群眾評單”閉環辦理機制。周都巴渝實踐站以“紅色文化+民主協商+農業實踐”三維融合,探索出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的新路徑。(蔣曉芳、陳林、程林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