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26日訊(記者 張玲)5月25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南登陸大廳,連豐文化精心打造的以“唐風越山海·漢韻傳千秋”為主題的原創非遺情景劇上演。作為唯一入圍“文化出海推介”的非遺展演節目,該劇由連豐文化傾盡全力打造,以千年禮樂為靈魂,非遺技藝為骨架,通過沉浸式的精彩演繹與國際化的獨特表達,生動再現了盛唐文明的恢宏氣象,推動中華文化跨越山海,與世界展開深度對話,為全球觀眾開啟了一扇感受東方美學、領悟中華智慧的窗口。
非遺盛宴:千年文脈與當代藝術的交融共生
活動在非遺傳承人高永青、陳遠輝剛勁有力的中幡表演中震撼開場。整臺演出以“禮儀”作為敘事主線,巧妙串聯吟誦、舞蹈、拓印等多項非遺技藝,并完美融合塤、簫、古琴、箜篌等傳統樂器,通過“禮啟”“詩樂茶韻”“敬拜軒轅”“舞儀拓韻”“禮傳”五大篇章,構建起一場跨越千年時空的文明對話。
禮儀官莊重擊鼓,開啟迎賓之禮。非遺傳承人范睿、張鑫以塤簫合奏原創音樂《追夢》,其音裊裊,余韻悠長。緊接著,吟誦傳承人邵永玲帶領學子吟誦《詩經·小雅·鹿鳴》,與此同時,古琴悠揚相伴,宮燈熠熠生輝,生動再現了“有朋自遠方來”的東方待客之道,盡顯華夏禮儀之邦的風范。
茶師們運用法門寺地宮復原茶具,細膩演繹唐代煎茶的十八道工序。從炙茶時的輕火慢焙,喚醒茶香,到碾茶時的精研細磨,再到酌茶時的優雅分盞,一招一式皆盡顯盛唐時期的風雅韻味。邵永玲深情吟誦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舞者楚林溪以漢唐舞細膩演繹“西出陽關”的離愁別緒,將那份深情厚誼展現得淋漓盡致。書法傳承人大有老師則仿若詩仙李白附體,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茶香、墨香與樂聲交織在一起,共同繪就了一幅流動的盛唐畫卷,深刻詮釋了“煎一壺乾坤清氣”的文化深意。
在禮儀官的主持下,全體人員懷著崇敬之心,行三拜禮,虔誠祭拜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學子們依照古禮,向長輩、師長恭敬行揖禮,這一系列傳統禮儀的展現,清晰呈現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的傳承脈絡,充分彰顯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內核,讓人深刻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厚重與力量。
非遺傳承人戴元環以精湛技藝進行古磚拓印,將歷史的紋路定格于宣紙之上。與此同時,舞者楚林溪化身西域胡姬,以敦煌飛天般的優美姿態與靈動的胡旋舞步,共舞出絲路的繁華盛景。塤簫古樂與兒童箜篌、古箏的合奏相得益彰,交織出一曲美妙的樂章,生動詮釋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襟,展現出大唐盛世多元包容的文化魅力。
全體演員依次謝幕,共同構成一幅“活態非遺長卷”。他們齊聲朗誦“讓我們以非遺為紐帶,跨越山海,共筑人類文明的美好未來”,與此同時,視頻背景生動復原《搗練圖》《簪花仕女圖》《萬邦來朝》等經典場景,讓觀眾仿佛瞬間置身于“千門萬戶曈曈日”的盛世長安。現場一位帶著兒子來看展的家長感慨道:“這樣的節目意義非凡,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禮儀、了解歷史。”
文化出海:連豐文化以非遺為橋,鏈接世界文明
作為本次活動的獨家策劃與執行方,連豐文化憑借對非遺活態傳承的深刻理解與獨到見解,創新性地將傳統技藝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讓觀眾仿若“一步千年”,沉浸式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節目傳遞出“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中華智慧,精準呼應文博會“文化出海”的戰略目標。
連豐文化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非遺 + 科技 + 藝術’的融合發展路徑,全力推動更多中華文化IP走向世界舞臺,讓全球觀眾在領略非遺之美的過程中,真切感受中國力量。”
薪火相傳實現“破圈”對話
這場演出不僅僅是一場令人陶醉的視聽盛宴,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文化傳承生動實踐。從唐代煎茶道到古磚拓印,從漢唐舞到中幡雜技,各類非遺技藝在當代舞臺上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而數字光影等創新形式的運用,成功搭建起傳統文化與年輕群體之間溝通的橋梁,實現了“破圈”對話。現場觀眾不禁感嘆:“仿佛穿越千年時光,與李白把酒言歡,與胡旋舞者共舞,這就是中華文化無與倫比的魅力!”
“唐風越山海·漢韻傳千秋”原創情景劇,以千年文脈為深厚底色,以非遺傳承為靈動筆觸,精心繪就了一幅文明互鑒的壯美畫卷。它既是對盛唐文明的崇高致敬,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動寫照,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注入了熠熠生輝的東方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