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學歷史但從不執于歷史的花鹿不花。
馬上要休息了,才騰出手坐在這里和大家聊點什么。
既然時間不早了,那我們今天就簡單說一下某地學生食堂驚現活蛆的事情吧。
這件事發生已經有兩天了,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學生餐廳出現活蛆,未見官方通報,我們依舊不得而知。
現在再看這件事,其實它已經沒有了應有的熱度。
有網友說,現在的學校恢復了正常秩序,一切似乎又都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這件聽起來令人頗感不適的事情,在各種喧囂此起彼伏的網絡世界里終究沒有激起什么浪花。
我明白,大家都喜歡平靜的生活和安靜的秩序,不喜歡尖銳的問題和矛盾。
但生活就像華麗的旗袍,里面卻爬滿了虱子。
我們還是簡單講一個歷史故事吧。
知道梁啟超為什么要寫《少年中國說》嗎?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推動的“戊戌變法”救亡圖存,但很可惜,變法僅僅103天就失敗了。
康、梁希望通過變法強國的愿望被擊得粉碎。
那時候的中國在列強眼中也徹底成為“老大帝國”“東亞病夫”“一盤散沙”。
他們認定中國垂垂老矣,軟弱可欺,已經不能自立。
而國內也是各種唱衰中國的聲音此起彼伏。
此間居然出現了不少崇洋媚外的悲觀心理,認為中國遲早要被列強滅掉而亡國。
甚至有名人喊出了“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的口號。
“亡國滅種”的悲觀情緒在社會中不斷彌漫。
1900年,就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梁啟超以筆為刀,寫下了歷史名篇《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認為,要改變當時中國所面臨的困境,關鍵在于“中國少年”。
所以,他在這篇雄文中寫道: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在他的想象中,未來中國少年應當是紅日初升,河出伏流。潛龍騰淵,乳虎嘯谷。鷹隼試翼,奇花初胎。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
至今梁寫此文已經過去了125年,這些話讀起來依然會讓人感覺熱血澎湃,心中充滿了力量。
但站在一百多年之后今天的問題是:
如何使少年“果為少年”?
如何讓我們的少年又智又強?
如何讓少年勝歐美?
又如何讓少年們雄全球?
看著這個新聞,一時半會兒,誰又能想到很好的答案?
或許,少年強的方法和路徑有很多。
但把學校辦好,把學生吃的東西做好,難道不應是“少年強則國強”的第一步?
說到這里又想到一個人。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一個軍閥頭目,劉文輝。
這個人的口碑頗有爭議,在民國政治人物中 至多也不過是二流。
但在 2004年央視的《見證》欄目中提到了這么一個關于他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劉在西康主政時警告各地縣長:
政府大樓建設不得好于當地的學堂,否則就地槍斃。
所以,當時著名的攝影師孫明經在西康考察期間就驚奇地發現,當地的縣衙門都破舊不堪,而學校卻建得寬敞明亮。學校的學生們也一個個都穿戴整潔,滿臉幸福……
如果這事兒屬實,那真是讓人頗為感慨。
好了,時間很晚了,真寫不動了,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早點休息。
今天的故事很短,剩下的空間就作為留白放給大家暢所欲言吧。
今天晚安,我們明天見。
晚安,晚安~~~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