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下午16時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發布訃告,我國手外科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顧玉東因病搶救無效,于5月24日下午離世,享年87歲。
華山醫院公開資料顯示,顧玉東于1937年10月出生于山東章丘,于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國手外科、顯微外科、肢體功能修復與重建外科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1961年從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后,顧玉東院士投身于手外科的學科發展,從零起步,帶領華山醫院手外科屢創“全球第一”,為我國手外科的學科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66年,顧玉東參與了楊東岳教授主持的全球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術,為一位失去拇指的工人成功再造了拇指。此后15年里,他們共為100 名失去手指的患者進行了足趾移植,其中93例成功。
除了在拇指再造手術領域的杰出貢獻,顧玉東還是國際上用“膈神經”移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的第一人。1970年,他幫助一位因手卷進機器導致臂叢撕脫傷的女工恢復了一部分手功能,那以后的16年間,他累計完成了1000多例臂叢手術。“是病人,讓我從無知到有知?!鳖櫽駯|院士曾在采訪中回憶,他是在1000多臺手術中一點點總結出經驗。1986年,顧玉東又在全球首次利用“健側頸7神經移位”法,讓一位因意外事故左手癱瘓的年輕人恢復了手功能。
“聽黨的話,學白求恩,做好醫生。”顧玉東教授總是用這三句話總結自己的從醫經歷。
“顧老師是在工作崗位上走的?!?月25日傍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徐文東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顧玉東教授自當醫生開始,這60多年來,堅持周一到周六在醫院工作。去世當天也是一個周六,他照例來到辦公室上班,可沒想到,這是這名醫生的最后一次上班。
作為我國手外科“泰斗”,顧玉東教授常對青年醫生諄諄教誨:要做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把個人融入于集體之中,希望一代代后來人,為手“內部肌”持續奮斗下去。
編輯: 斯雯
責編: 姚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