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河南紅薯地最近有點“反?!?。農戶們放著老法子不用,偏搞起“叛逆種植”。
藤蔓不翻了,氮肥少施了,秧苗也淺淺埋進土。可畝產偏偏破了萬斤,紅薯糖度還往上躥了20%。
這股“逆向養薯風”,把傳統種植觀念沖得直晃蕩。先說說從前的老誤區有多坑人。翻藤這事,老一輩覺得能讓紅薯多長個兒。
哪知道烈日下翻來翻去,葉片傷了,光合作用也弱了。紅薯塊根反而“餓肚子”,長出來歪歪扭扭不飽滿。還有人愛猛施氮肥,想著藤蔓旺了紅薯差不了。
結果藤蔓瘋長搶養分,薯塊反倒瘦瘦小小沒分量。深栽秧苗也是個錯招,直插深土讓根系伸展不開?;温誓艿?0%,忙活半天盡出次果。
新農人偏不信這個邪,琢磨出四招“逆操作”。平栽淺埋最關鍵,壟上開2 - 3厘米淺溝。
20 - 30厘米長秧苗平鋪進去,只露個梢部。
每個莖節都能接觸土壤,一下激發出5 - 6個結薯點。產量直接翻番,這法子真是摸到紅薯的“脾氣”了。
控旺也有新門道,主蔓50厘米時頭回打頂。側枝長到35厘米再摘心,兩剪刀鎖住生長點。
光合產物全往薯塊送,配合藥劑畝產輕松漲30%。水肥管理更是反著來,前期“餓藤”養根很重要。
移栽30天內不施氮肥,有機水溶肥護著根系長。
后期“飽薯”猛補鉀,50公斤硫酸鉀一畝地。葉面再噴磷酸二氫鉀,糖分累積得比往年足。
澆水也不搞大水漫灌,見干見濕最合紅薯心意。
土壤濕度保持60% - 70%,裂薯問題少多了。防蟲也有生態法,地頭種薄荷、萬壽菊驅蟲。
吡蟲啉加啶蟲脒配著用,蟲害減少70%不是吹的。三年輪作換玉米大豆,線蟲病害自己就沒了。省了農藥錢還環保,這法子真是一舉兩得。
科技助力更是如虎添翼,脫毒種苗立了大功。
煙薯25、綏薯1號等品種,病毒病發生率降90%。增產40%以上不說,紅薯品質還提了一大截。黑地膜覆蓋提地溫、抑雜草,生育期延長15天。
薯塊能多膨大2 - 3輪,個頭自然差不了。滴灌系統按需供水供肥,節水30%、節肥20%。淀粉含量還能提升5個百分點,加工型農戶最喜歡。
河南周口的老李最有發言權,從前種紅薯累斷腰。
現在當起“懶漢”反倒賺得多,每畝省3個人工?;食杀窘盗?00元,商品薯率從60%漲到95%。收購商搶著加價預訂,這變化?
老李直感嘆:少折騰才是真智慧,紅薯自己會生長。
不過也有人犯嘀咕,這法子真的適合所有地方?沙土和黏土管理能一樣嗎?
不同品種要不要調整?這些問題還得咱農民兄弟在地里找答案。農業從來不是死規矩,敢試敢闖才有新出路。
您家種紅薯用過啥新法子?產量有沒有提升?
評論區說說您的經驗,大家互相取取經。最后提醒一句,新技術雖好,還得看自家地塊情況。
氣候、土壤不一樣,管理細節也得跟著變。
多觀察多琢磨,才能找到最適合的種植法。
關注我們的天氣號,后續還有更多實用農技分享。種植有風險,嘗試需結合實際情況,祝大家都有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