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江淮地區(qū)夏收掃尾、夏播備耕的節(jié)骨眼。天氣預報說未來七天咱省天氣像坐過山車,晴雨冷熱來回倒騰。26號到28號,大別山區(qū)和沿江江南要落陣雨雷雨,雖說雨水能潤潤地,但田里可別積了水。
種地的老把式都知道,苗期最怕澇,尤其是剛出苗的大豆玉米,水泡久了根要爛。這時候得趕緊檢查地頭溝渠,該清的清、該挖的挖,別讓雨水憋在田里下不去。
到了31號,西邊阜陽、六安一帶又有陣雨,正好趕上那邊夏播高峰期。雨水來得巧不巧?
要是漫灌前整地做好了,這場雨能當"催生水",種子發(fā)芽能省不少力。可要是地還沒整利索,雨一砸下來,土坷垃一泡就黏,播下去的種子容易悶芽。中間29到30號,全省大部分地方放晴升溫,最高能竄到30℃往上。
曬場里曬麥子的可得抓緊了,這大太陽正是歸倉的好時候,翻曬要勤,別讓麥粒返潮。
皖南的茶園這兩天得搶晴采茶,夏茶芽頭長得快,一遇高溫容易老,采晚了賣相就差。不過話說回來,持續(xù)升溫對剛移栽的水稻秧苗可不太友好,葉片容易打蔫。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戶會在田邊插些秸稈遮陽,或者傍晚潑潑跑馬水,給秧苗降降溫。
北邊宿州、淮北的玉米地,這時候要防旱了,雖說有零星雨水,但高溫天蒸發(fā)快。要是墑情不夠,得趕緊澆"蒙頭水",別等苗子卷葉了才著急,耽誤的是整個生長期。
說到應對天氣,老一輩傳下來的土辦法不少,比如看云識雨、用草木灰防蟲。
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手機上能看逐小時預報,但土辦法也不能全丟,兩者結合著用更穩(wěn)當。
就像這次升溫,有人覺得澆一遍水就行,可不同作物耐旱性不一樣,玉米需水多,大豆就得少澆點。我個人覺得,這時候最好把村里的農(nóng)技員請過來,到地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給點針對性建議。
去年鄰村老張沒注意高溫對辣椒的影響,沒及時遮陰,掛果率降了兩成,可把他心疼壞了。眼下的關鍵是,各地得按自己的農(nóng)時節(jié)奏來,皖北盯著溝渠防內(nèi)澇,皖南瞅準晴天管茶園。
江淮之間的水稻田,既要防高溫烤苗,又得留意后期降雨會不會讓田里長青苔。還有個事得提醒,農(nóng)資店的防曬網(wǎng)、遮陽布最近賣得快,需要的得趕緊備貨,別等漲價了再買。要是拿不準怎么應對,鎮(zhèn)上的農(nóng)業(yè)服務站電話24小時開著,打個電話問清楚再動手。
天氣這事兒,說變就變,但咱種地的心里得有本明白賬,啥時候該防啥、該干啥,提前謀劃錯不了。最后說一句,農(nóng)時不等人,趁著這兩天晴好把準備做足,后面不管是雨是晴,咱都能穩(wěn)得住陣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