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預感,汽車界的雷,可能真的快要爆了。地產爆雷和汽車爆雷,其實底層的邏輯都一樣:沒錢了,都在硬挺。
最近,長城的魏建軍直言不諱的說:“現在汽車產業里邊的'恒大'已經出現,只不過沒爆而已”。
一石激起千層浪,5月26日A股和港股整個汽車板塊都崩了,暴跌3.6%。
這雷,真的要爆了嗎?
先回顧一下,恒大是怎么爆雷的。
我看有人在那研究恒大的財務數字,以及各種杠桿比例,償付能力,這完全搞偏了哈。
恒大在爆雷的當年,報表上還顯示,賬戶上趴著1500億現金,但是卻連幾億的利息都付不上。
后來一審計才知道,賬上雖然那么多現金,但是能用的沒多少啊。
當年看恒大的財報,各種指標也都非常正常,甚至算得上漂亮和優秀,否則那些只看報表的評級機構,怎么給恒大的債AAA級評級呢?
什么意思呢?扣財務細節沒用,必須從財務上看到經營的問題。
當年,第一時間能夠感受到恒大要倒的是誰?他的供應商啊。
自己經營確實很困難了,但是也得找活路啊,自個也得搞錢把這攤子事兒做下去啊。從哪里搞錢呢?瞅了一圈,就自己的供應商好欺負。
于是,仗著自己業務大,就欺負供應商。你想接我的工程,可以啊,你先墊款干,干好了我把房子賣了再還你錢。
結果怎樣呢?誰接它的活真是倒了八輩子霉。
他欠你的工程錢不還,你求爺爺告奶奶,要不回來,打官司也要不回來。
但是跟你干活的人,也要發工資啊,你不給他們發工資,他們告你,然后你就坐牢了。
恒大壓供應商的款,拖垮了多少企業,也害死了多少人,多少人拿到了爛尾樓。
恒大,單單的是債務問題嗎?或者杠桿問題嗎?絕對不是,而是經營出了問題。
巨頭的倒下,沒有一個是債務問題,或流動性問題,都是經營出了問題,業務出了問題。
你看現在的房企,哪個不是搖搖欲墜?這就是命。
所以,我們必須從財報里面,找出經營的問題。
恒大的經營追求高周轉嘛,1塊錢當10塊錢用,所以它每年的營收的增速,基本上都是40%,甚至50%。
爆雷前,恒大營收增速突然掉到了個位數,只有2%、6%。
雖然看起來營收規模也很大,每年營收也有4、5千億呢,但是只要一放緩,就出問題了。
這就好像一頭大象在狂奔,狂奔了好久突然來了個急剎車,這肯定不是大象自己想停下來啊,肯定是前面遇到了大麻煩才停下來的。
對恒大來說,就是整個地產行業出了問題,自己再牛也沒法跟大勢對著干。
所以,恒大爆雷,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房子賣不出去了。
恒大的房子,為啥就賣不出去了?或者說,大家怎么就不買房了?
這個大家都講過原因,什么姚明0-18歲長到2米26,18-36歲不可能長到4米52;什么人口老齡化,什么買漲不買跌等等。
其實總結起來就是:老百姓沒錢買了。
再看汽車行業,找一下那個巨頭會倒下?
1、從銷量看,比亞迪和上汽集團,是絕對的巨無霸,比其他車企都高一大截。
從銷售增速看,比亞迪仍然在高速增長,但是上汽集團2024年的銷售開始下滑了。
當然,2024年廣汽集團和江淮汽車的銷售也有所下滑,長安汽車的銷售雖然在增長,但是增速放緩了。
2、看利潤。
比亞迪的凈利潤也是鶴立雞群,并且一直在高速增長。
其他車企的凈利潤,基本上都是一年高速增長,一年利潤下滑,節奏感很強。
理想、塞力斯,都是虧兩年后,才開始盈利。
一直虧損的車企是,蔚來、小鵬、北汽藍谷和江淮汽車。特別是蔚來,虧損幅度是越大越大。
什么意思呢?除了比亞迪,其他車企的日子都不好過,特別是蔚來。
3、之前有人質疑過瑞幸咖啡,說瑞幸咖啡是從資本市場賺錢,割美國的韭菜,來補貼國內的消費者。
意思是,瑞信咖啡不靠業務賺錢,業務純粹就是虧錢,它賺錢的方式是從資本市場賺錢。
這些都是互聯網企業的思維。
現在有人懷疑,汽車行業也用上了這套路:即賣一輛車虧一輛,賣的越多,虧的越多。
那我們就得看一下毛利率,只有北汽藍谷毛利率是負值。
其他毛利率較低的車企是,蔚來、小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江淮汽車。
像長城汽車、比亞迪、理想,毛利率都不錯,基本上都是20%左右。但是, 長安汽車毛利率下降得比較快,已經從20%下降到了15%。
4、看一下各車企的債務規模和杠桿率。
看絕對值,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的債務規模,一騎絕塵,比亞迪債務接近6000億,上汽集團超過600億。
但是有一個趨勢是,比亞迪債務規模還在大幅增長,但是上汽集團的債務停止了增長。
考慮到資產規模后,誰的債務規模比較大呢?
塞力斯的債務壓力最高,其次是蔚來,這兩家杠桿率都超過了80%,且杠桿率是一直走高。
比亞迪、北汽藍谷、江淮汽車,債務規模也比較大,杠桿率超過了70%。
鑒于比亞迪債務的絕對規模比較大,所以比亞迪的杠桿率還是相對較高的,債務壓力相對較大。
5、從現金流看,長城、比亞迪的經營性凈現金流比較好,一方面凈流入規模大,且跟銷售相匹配。
相對來說,上汽集團的經營性凈現金流,跟營收就不太匹配了,遠低于營收。
更差的是蔚來、小鵬、北汽藍谷,這些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都是凈流出狀態。意思是,這公司越經營,錢越沒的快。
6、前面我們剛才說恒大的時候講了,公司經營遇到問題,大企業會欺負供應商的。
該給供應商的錢,誰不給呢?最明顯的兩家就是:比亞迪和塞力斯。
尤其是比亞迪,欠供應商的錢占總資產的比重超過了30%。
當年恒大倒的時候,他欠供應商的錢,加上他欠銀行的票據,兩項占總資產的比重也才這個數字。
再看一下絕對數字,比亞迪欠供應商的賬款,最近四年分別是731.6億、1404億、1944.3億和2416.43億。
而且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從2020年開始,比亞迪營收賬款就開始高速增長,三年增長70%-90%,后面兩年增長30%+。
要知道,這幾年正是企業最困難的時候,但是比亞迪欠供應商貨款,從2019年的225億飆升至2024年的2416億,5年欠款增長了接近10倍啊。
很多供應商,都等著比亞迪把這2400億欠款還上,好讓自己有錢給員工發工資、發獎金。
總結一下:
從營收、債務規模等角度看,比亞迪和上汽集團是絕對的巨無霸。
從凈利潤、毛利率、現金流等角度看,比亞迪確實是一家不錯的企業,但是它對供應商太苛刻了,一直壓供應商的欠款不給。而且,他本身的債務規模,以及杠桿率,也確實有點兒高。
從凈利潤、現金流、杠桿率等角度,蔚來經營確實有問題,賣一輛虧一輛,賣得越多,虧得也就越多。
塞力斯搭上了華為的東風,忽悠了很多大韭菜,營收、毛利率、現金流等指標確實大幅改善了,但是杠桿率、對供應商的欠款,仍然較高。
一句話:
新勢力蔚小理,蔚來經營確實有問題,理想相對最優,小鵬正在改善。比亞迪哪都好,就是有點兒欺負供應商。長城中規中矩,上汽集團大而不強。
汽車行業,未來會怎樣呢?
為什么魏建軍這兩年頻繁炮轟對手,指責對手財務造假,惡意競爭和降價?就是價格戰打得大家都很難受唄。
他直接就說了,原來二十、三十萬的車,現在賣十二三萬,咋可能賺錢嘛?
其實,汽車行業打價格戰,跟之前百團大戰、網約車大戰、外賣大戰等等還不一樣。
互聯網行業的價格戰,搶的是市場份額,都是行業早期。但是汽車行業價格戰,確實是汽車賣不動了。
前些年,大家都還在講,消費升級,輕奢消費,這幾年做這類業務的企業基本上都死了。
其實,原因都一樣:大家沒錢消費了。
未來會怎樣?現在還沒看見好轉的跡象,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面。考驗越久,雷越大,等爆的時候,就越慘烈。
誰業務增長的快,債務規模大,杠桿率高,急剎車的時候誰就越危險。
是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