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水果盤活動,竟成了家長們的“修羅場”?近日,一位幼兒園媽媽的經歷,引發網友的熱議
一幼兒園組織的水果拼盤大賽,活動規則:通過抽簽決定每家要準備的水果,且必須準備28份。
抽簽結束后,有的家長抽到蘋果、香蕉,可有位媽媽卻抽到了“王炸”——榴蓮。
這一下可把這位媽媽難住了。都知道,榴蓮價格不便宜,按每份半斤算,28份就是14斤,一斤榴蓮按30元算,這一下子就得花420塊!
這位家長說:這筆錢,夠給孩子交半個月托費了,想想都有點離譜!
這位媽媽沒有選擇“破財消災”,而是果斷給孩子請了假,還在家長群直言“準備不起”。
可沒想到,抽到草莓的家長卻在群里陰陽怪氣:“草莓確實貴,但我們當家長的得配合啊。”這話聽著就讓人心里堵得慌
有位相同經歷的網友說:這抽簽規則,表面上看似公平,實則讓經濟困難的家庭陷入兩難境地。配合吧,工薪家庭的錢包受不了;拒絕吧,又怕孩子在學校被區別對待,自己在家長群里也沒面子。
其實說到底還是幼兒園的責任大,幼兒園搞活動應守好三條規矩。成本上,單次活動成本最好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1%以內,比如月收入5000塊,活動預算就別超過50塊。
健康方面,別選榴蓮、芒果這些高糖還容易過敏的水果,蘋果、香蕉這種大眾水果就很合適。
參與形式上,可以搞“自愿報名 ”,給家長更多選擇。
說實在的,比起糾結帶什么水果參加活動,培養孩子真正的社交才更重要。
孩子自理能力強,自己能穿衣疊被,講衛生,熱心腸,主動回答問題,這些能力,才是孩子在幼兒園受歡迎的關鍵,比水果拼盤重要多了。
當幼兒園活動成了家長錢包的“戰場”,我們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教育的本質了,幼兒園活動的真正意義是讓孩子快樂,而不是變成榨干家長錢包的碎鈔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