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造價控制在"全過程工程咨詢"(簡稱"全咨")模式中的創新與應用,正在重塑傳統造價管理范式,推動工程建設領域向精細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在全咨服務框架下,造價控制不再局限于傳統階段的割裂管理,而是通過組織重構、流程再造和技術賦能,形成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的動態管控體系。
從項目決策階段開始,全咨團隊就采用"造價策劃先行"的工作方法,在可行性研究中融入價值工程分析,通過多方案比選建立投資控制基準。設計階段推行"限額設計-優化設計-價值設計"的三級管控,利用BIM技術進行設計模型的造價實時測算,當概算超出投資估算時自動觸發預警。招投標階段創新采用"模擬清單+費率招標"的混合模式,既保證競爭充分性又控制投資風險,并開發智能清標系統自動識別不平衡報價。
施工階段的全過程造價控制呈現三大創新特征:
一是構建"造價-進度-質量"聯動控制模型,通過贏得值管理(EVM)實現三要素的協同優化。
二是建立變更智能預審系統,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自動分析變更申請的合規性和造價影響。
三是推行"過程結算+區塊鏈存證"制度,每月完成的工程量即時上鏈固化,避免后期爭議。運維階段則突破傳統造價管理的時空界限,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搭建資產造價數據庫,將建設期數據與運維成本關聯分析,為設施更新改造提供決策支持。
技術驅動下的全過程造價控制創新正在加速迭代。BIM+5G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了造價數據的實時采集與傳輸,通過施工現場的物聯網設備自動記錄人工、材料、機械消耗量,與模型數據自動比對生成動態成本報告。AI造價顧問系統集成機器學習算法,可基于歷史項目數據庫自動推薦最優成本方案。大數據分析平臺整合建材價格、勞務市場、機械租賃等多元信息,建立價格波動預測模型,為甲供材采購時機提供決策依據。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構建了不可篡改的造價證據鏈,從設計變更到現場簽證的所有文件均上鏈存證。
全咨模式為全過程造價控制提供了全新的組織保障。與傳統模式相比,全咨團隊實現了"三個一體化":
一是專業一體化,造價工程師與設計師、監理師等組成固定項目組;
二是過程一體化,同一團隊負責從投資決策到竣工結算的全過程,確??刂茦藴实倪B貫性;
三是責任一體化,全咨單位對造價控制成果承擔終身責任,倒逼服務質量提升。
在實踐中形成了三種典型組織形態:對于大型復雜項目采用"全咨總師+專業分包"模式,由首席造價師統籌各專業;中型項目推行"造價主導型全咨",以造價管控為主線串聯各專業;小型項目適用"模塊化全咨服務",提供標準化造價控制產品。
當前全過程造價控制在全咨中的應用仍面臨三重挑戰:
一是數據壁壘問題,各參與方的信息系統互不兼容,需建立基于統一標準的造價數據中臺;
二是人才短板問題,既懂造價又掌握數字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缺口達60%,亟需改革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制度障礙問題,現行計價規范與全咨模式存在諸多不適配,有待出臺配套政策。
未來發展方向將聚焦四個維度:在技術層面構建"BIM+AI+區塊鏈"的智能造價生態系統;在管理層面完善與工程總承包、建筑師負責制等新型組織模式的銜接機制;在服務層面發展"造價+法律+金融"的增值服務組合;在產業層面打造貫穿建筑全產業鏈的造價大數據平臺。
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為創新應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蛾P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規〔2019〕515號)明確要求強化投資管控核心職能,2023年新修訂的《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GB/T50500-2023)新增全過程造價咨詢專章。
地方層面,深圳率先推出全咨項目造價管控工作指引,上海建立全咨服務計價規則,北京試點全咨單位星級評價制度。市場實踐表明,采用全咨模式的項目平均造價偏差率較傳統模式降低5-8個百分點,結算爭議減少70%,充分證明全過程造價控制在集成化服務框架下的巨大價值。
隨著建筑產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全過程造價控制將向"智能診斷-自主優化-價值創造"的高階形態演進,最終實現從成本管控向價值管理的質的飛躍。某超高層建筑項目已嘗試引入建筑經濟學分析方法,在造價控制中綜合考量碳排放成本、社會效益等外部性因素,開創了可持續發展導向的新型造價管理模式,代表著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