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零時,印度空軍72架戰機從4個方向相繼起飛升空,組成了戰斗隊形。
這72架戰機里有陣風,有蘇-30,有米格-29,還有幻影2000。
隨后,印度又起飛了兩架預警機,兩架大毛的A50EI,還有兩架印度國產的EMB-145I型預警機,代號“天空之眼”,這4架預警機就是這四個機群的指揮中心。
再加上正在邊境地區巡邏的蒼鷺無人機,印度這次一共起飛了80架戰機,準備一次性把巴基斯坦給打服。
大家好,這里是晉說。今天我要整一個大活兒,這個大活兒就是印巴空戰。我爭取用兩期內容,把印巴空戰的全部細節講個清清楚楚,讓大家了解到這次空戰的全部細節。
為了讓大家都能聽得懂,我后面的內容會以地圖加武器的形式來講解這件事。
首先說一下印度這邊的排兵布陣。按照印度的辛杜爾計劃,這批總數80架戰機的機群,它的目標是打擊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分子老窩。其中72架戰機分成4組,分別是克什米爾一組,印巴邊境從北到南三組。這四組戰斗機的機群負責對地打擊與空戰。
按照計劃,陣風會發射鐵錘精確制導炸彈,以及斯卡普巡航導彈。蘇-30會發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他們炸的目標大都是距離印巴邊境20公里范圍內的目標。當然了,也有一些比較遠的目標,距離印巴邊境100公里,但也只是深入巴基斯坦境內100公里而已。
在陣風與蘇-30對地打擊的同時,還有另一批陣風、米格-29、幻影2000,這些戰機會開啟主動雷達。一旦發現有巴基斯坦的戰機飛過來,就會立即攔截。
在這四個戰斗機機群的后方150公里處會有一架預警機。這4架預警機的任務同樣是搜索可能出來攔截的巴基斯坦戰機。
在戰斗機機群的前方,也就是機群與邊境線的中間位置,有數架蒼鷺無人機一直在飛來飛去,它們在繞圈。這些無人機的作用主要是搜索巴基斯坦地面防空系統的位置。只要巴基斯坦的紅旗-9B開機,蒼鷺無人機立馬會收到信號,將紅旗-9B的位置傳給后面的戰斗機與預警機。
接到紅旗-9B的位置之后,印度的戰斗機機群會根據自身與紅旗-9B的距離遠近,選擇是打紅旗還是逃跑。
除了天上的機群已經擺好了陣型,在地面上印度也有部署。在戰斗機機群與預警機中間的地面上,印度部署了國產的阿卡什防空系統。阿卡什的任務是協助戰斗機機群,擊落可能出現的巴基斯坦戰斗機和空空導彈。
在預警機的后方200公里處,印度還部署了毛制的S400防空系統。S400的任務是給前線所有機群和防空系統提供更廣闊的雷達視野。只要巴基斯坦的戰機飛到印度境內,第一個發現戰機的,大概率就是S400的雷達。
除了開視野之外,S400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域防空,保衛印度境內的大型雷達站、機場等重要設施。
為什么印度國產的阿卡什在距離邊境150公里部署,而S400在500公里部署呢?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S400的性能全方位領先印度國產的阿卡什;二是因為S400更貴。
除了前面說的戰機、防空、無人機的部署,在印巴的邊境上,印度還部署了不少電子戰干擾系統。這些電子戰干擾系統是一個個的小車,它們的任務很單一,就是對靠近的巴基斯坦戰機和導彈進行電子干擾。對了,這些小車也不是印度國產的,是找以色列買的。
說到這里,大家看一看我畫出來的排兵布陣的全貌。這張圖就是印度在‘5·7空戰’中的武器部署圖。頂在邊境線上的,是電子戰干擾車、蒼鷺無人機;后面是負責對地打擊與空戰的戰斗機機群;再后面是給戰斗機提供火力支持的阿卡什防空系統;再后面就是負責戰役指揮的預警機;最后面是要防空與開視野的S400防空系統。
這種排兵布陣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陣型。如果印度以這種陣型進行防守的話,那么越境的無論是戰斗機也好,導彈也罷,只要它們開雷達,首先就會被干擾車干擾,被無人機發現位置。通過無人機發送的坐標,預警機會重點掃描,隨后指揮戰斗機前出進行攔截。如果巴基斯坦的戰斗機不開雷達,悄悄地越過邊境,那也只是被發現的晚一點而已。地面的阿卡什防空系統和預警機同樣會先一步發現,隨后指揮戰斗機前出攔截。
印度這種防御陣型,即便是巴基斯坦的殲-10C戰斗機與ZDK-03預警機協同進攻,其實也討不到什么便宜。能突破這種陣型的組合,只有預警機加五代隱身戰斗機。預警機負責開視野,負責電子戰壓制;五代機憑著隱身的屬性,飛到敵方預警機和防空系統身邊,在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發現自己之前,用中遠程的導彈將這兩個作戰單元干掉。只要預警機和防空系統被干掉了,后面的戰斗機就可以飛過來,收割其余的作戰力量了。同樣的,這時候印度的戰斗機機群肯定會第一時間撤離,讓出這一塊區域的制空權。
我這么說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明白。如果不明白的話,建議對著我這個圖再看一遍。因為只有前面的內容看明白了,才能明白印度作為進攻的一方,為什么會被巴基斯坦剃了一個‘禿子’。
好了,下面再講一講巴基斯坦這邊是怎么排兵布陣的。其實和印度大同小異,差別不大。首先在邊境線上也是電子戰干擾車,型號也可以告訴大家叫DJG8715G。這個沒什么可避諱的,就是東方某個國家生產的8×8的輪式卡車底盤,背著一個大箱子發電。這個大箱子可以揚起來一半,這一半就是干擾天線,確切的說是八面陣的干擾天線,全部都是氮化鎵的器件。這種干擾車是專門用來干擾GPS信號的。
一輛這種干擾車可以單獨使用,如果是幾輛干擾車在邊境上一擺,還可以組網干擾一個區域的GPS信號。這個區域有多大呢?一輛干擾車的干擾范圍直徑800公里。如果在葫蘆島擺上這么一輛干擾車,下到天津,上到沈陽,所有的GPS信號全都會被干擾。而我前面說的,印度在邊境上布置的干擾車,也就是那個以色列生產的薩姆尤科塔干擾系統,它的干擾范圍是多少呢?直徑150公里。兩邊的差距有多大,大家自己體會吧。當然了,干擾范圍大小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比如說發射功率、信號頻率、地形影響,還有目標的電磁特征。但無論怎么比,以色列的干擾車都遠遠比不上巴基斯坦的。
既然說到干擾車了,我就再說一個巴基斯坦找東方某國買的小玩意——被動探測系統。它的名字叫DWL-002被動探測系統,這個小玩意怎么說呢,大家可以把它當成一款雷達,但它還不是雷達。我舉一個例子,大家應該都玩過紅警,即便是沒有玩過,應該也有點了解。紅警里邊有一個裝備,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只要在基地里面建一個這東西,敵人的戰斗機一起飛,就會自動標出一條線。
這個DWL-002和紅警里的這種裝備差不多,甚至連工作原理也很像,都是一種不發射電磁波,而是通過接收戰斗機的電磁輻射信號來探測目標的位置。但它又和紅警里的那個裝備有點不同,紅警里的那個只要建一個就行,但這個DWL-002需要同時部署好幾個。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它是通過被動接收電磁信號來確定目標位置的。因此一個電磁信號被接收到之后,通過速度乘以時間等于距離這個公式,速度是已知的,只要在地球上,電磁信號的傳播速度就是3乘以10的8次方米每秒。但只有一個參數可不行,要想算出目標的距離,還得有時間。這個雖然難辦,但可以辦。只要同時布置3-4輛這種探測車,通過在不同位置上探測車接收到的電磁信號的時間差,就能得出目標戰機與各個探測器之間的距離差。有了這些參數之后,就可以引用最后一個公式了,這個公式就是雙曲線方程。
通過計算,就能算出目標戰機在二維空間上的位置。要想知道目標在三維空間上的位置,也很簡單,換一個方程就行了,這個方程就是雙曲面方程。前面那個方程是雙曲線,可以計算距離,后面這個方程叫雙曲面方程,可以計算空間位置。通過計算x、y、z三個坐標的數據,全都能計算出來。這就是DWL-002探測儀的工作原理。
行了,咱們言歸正傳吧。聽我介紹完這個探測車之后,相信我的老粉應該能想起點什么了。這輛探測車如果把它扔到大海里,其實就是被動聲吶探測儀。之前我有一期講過,3個聲吶探測儀就可以三點定位一艘潛艇,6個探測儀就可以組網定位、實時監控。這個DWL-002探測儀也差不多。”
我為什么要詳細介紹這個探測車呢?因為自從印巴空戰打完之后,我看了不少大V講這次空戰的過程,但從頭到尾沒發現任何博主講過探測車在這次空戰中發揮的作用。所以我必須得為DWL-002正名,因為它不僅發揮了作用,而且還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最起碼在印度飛機剛起飛升空的時候,巴基斯坦的ZDK-03預警機是完全看不到的,地面雷達也夠嗆。在巴基斯坦的境內,第一個發現印度戰機起飛的,大概率就是這個可以快速機動、個頭又不大的被動探測車。
下面我給大家畫一個巴基斯坦的武器部署圖。
在印度戰機起飛后僅僅兩分鐘,巴基斯坦就發現了情況。這時候,巴基斯坦給自己的定位是防守的一方。通過DWL - 002探測車的探測(對了,前面忘說了,這個DWL - 002探測車,它探測戰斗機的距離一般是400公里,如果是預警機這種大目標的話,距離可以達到600公里),所以印度飛機一起飛,探測車就發現了。它發現之后,會立馬通過Link17系統,將目標的空間位置傳遞給后方的指揮所和正在天上執勤的預警機。
考慮到印度戰斗機、加預警機、加電子戰飛機一共派出了80架之多,特別是其中有72架戰斗機,所以巴基斯坦沒有直接派戰斗機去邊境攔截,而是讓戰斗機起飛后遠離邊境線,在機場雷達、紅旗9防空系統附近繞圈。巴基斯坦一共起飛了42架戰斗機,只有兩種型號——殲10C和梟龍。42對72,這就是巴基斯坦一開始不愿意直接過去攔截的原因。
除了讓戰斗機主動后撤之外,巴基斯坦的應急方案里面還有一些措施。比如,紅旗9B防空系統雷達關機,避免被陣風、蘇30發現;比如,預警機也要后撤,撤到戰斗機后面100 - 150公里處。
面對印度的進攻,巴基斯坦這邊除了邊境地帶的干擾車和探測儀,以及縱深關鍵地點的紅旗16和紅旗9這些裝備開機之外,其余的前線大殺器不是后撤就是關機,給印度創造了一個可以放心發射空對地導彈的良好環境。因此,印度的戰斗機機群才能暢通無阻地飛到了邊境線的附近,對事先擬定好的幾處恐怖分子營地進行了打擊。
說到這里,嚴謹的小伙伴可能就會問了:“剛才不是說巴基斯坦在邊境線上部署了干擾車嗎?而且這輛干擾車的干擾直徑可以達到800公里,那這輛干擾車為什么不干擾印度空軍發射的空對地導彈呢?”這么說吧,要是干擾器能這么好使,那所有的導彈都可以停產了,邊境全都鋪滿干擾器就行了。畢竟是部署在地面的移動干擾車,它受限制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在山區,干擾器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正是因為在山區不好使,所以巴基斯坦就要用一種大型的空中平臺彌補地面上的缺陷,這個空中平臺就是ZDK - 03預警機。巴基斯坦一共有4架ZDK - 03,全部都部署在了克什米爾地區。這就是為什么印度一共被打掉了6架戰機,其中5架都是在克什米爾的原因,因為在這塊地方,巴基斯坦的預警系統也好,作戰系統也罷,它們都更全面。而在其余的方向,巴基斯坦用的預警機是瑞典的薩博2000。
關于薩博2000預警機的性能,怎么說呢,可以說是遠遠不如ZDK - 03。首先,它用的雷達是平衡木,所以就會有探測的盲區;而ZDK - 03是大圓盤,可以無間隔的360度掃描。薩博2000要想達到ZDK - 03的效果,要么就是兩架一起飛,要么就是一架在天上繞“8”字,就是那個數字的8,在天上繞著“8”字拐來拐去的飛。這種預警機不光性能差,在價格上也差。巴基斯坦是花了1.7億美刀一架買的,而咱們的ZDK - 03是7000萬美刀買的。當然了,咱們賣給巴基斯坦的ZDK - 03預警機是實打實的友情價。而巴基斯坦之所以還要買薩博2000,都是因為數據鏈。瑞典的薩博2000用的是美國的Link16,而巴基手里還有不少F16呢,所以不得不買。
好了,繼續說空戰的事。前面說了,面對印度的進攻,巴基斯坦選擇了防守,先讓印度打。于是印度就打了,在印度境內,印度空軍用法制的陣風戰斗機發射了歐洲聯合公司生產的斯卡普型號導彈,以及法國生產的鐵錘精確制導炸彈;又用俄制的蘇30戰斗機發射了自己生產的布拉莫斯型號導彈。這些巡航導彈與炸彈全部攻擊了巴基斯坦境內的幾處恐怖分子營地。在成功打擊了9個預定目標中的6個之后,印度的戰斗機機群開始遠離邊境線。為什么是9個中的6個呢?因為有一部分斯卡普巡航導彈被紅旗16給打下來了。為什么要打它呢?因為這個斯卡普射程比較遠,打擊的是遠距離目標。我前面說過,前線的紅旗導彈根本就沒有開機,但后方的紅旗9、紅旗16一直是開著機的。
整個打擊與防守的過程中,巴基斯坦前線的防空系統和戰斗機沒有半點反應。“辛杜爾行動”可以說是大大的成功了。但作為印度人中的“老印度”,這些飛行員都具有良好的戰斗素質,戰斗機機群撤離得井井有條。剛發射了空地彈藥的戰斗機在前,沒開炮的戰斗機在后負責警戒。在距離戰斗機機群后方150公里處,印度的4架預警機也在同步的向后方撤退。地面的阿什卡與S400防空系統的雷達功率全開,仔細搜索可能追過來的巴基斯坦戰機或導彈。
眼看印度戰斗機的機群離邊境越來越遠了,還有30公里就要降落機場的時候,機群中所有戰斗機全部響起了警報。4個攻擊編隊共72架戰斗機的座艙之內,全部閃起了耀眼的紅燈。這一幕可把剛剛放松警惕的“老印度”們給嚇了一跳。72架戰斗機上的飛行員全部發現自己的飛機被鎖定了,但僅僅3秒鐘過后,這些飛行員又同時松了口氣,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的戰斗機是被巴基斯坦的紅旗9B鎖定的,而根據雷達告警系統的計算,鎖定自己的紅旗9B防空系統距離自己的戰機足足有300公里,以紅旗9B 260公里的射程,根本就打不著。既然打不著,那就不用慌。于是72架戰機繼續向機場飛去。
但就在這個時候,剛剛放松了警惕的印度飛行員再次倒抽了一口涼氣,座艙內的警報又響了。本來已經亮了一個雷達告警燈,現在又亮了一個,這回更要命的是導彈告警燈。最最要命的是屏幕上清楚地寫著:導彈正在以5馬赫的超高速向印度的戰斗機飛過來,距離只有30公里。印度的飛行員立馬認出了這款導彈是PL15,不可逃逸距離30公里。這個時候的印度飛行員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導彈是哪來的,巴基斯坦的飛機又在哪里,預警機為什么沒有提前示警。這些問題印度的飛行員們全都沒想明白,他們滿臉的不可置信,一邊加速做著高強度的機動動作,一邊大喊自己被導彈鎖定了。但飛行員喊了半天,作為指揮中心,也就是150公里外的A50預警機一點回應也沒有。
這個時候印度戰斗機機群的景象就和一顆保齡球扔進了球瓶中央一模一樣。但是很可惜,這回飛過來的不是一顆保齡球,而是十幾顆,確切的說是十幾枚。十幾枚PL15空空導彈從3萬米的高空從上向下斜著飛向印度戰斗機,平均3枚PL15對準一架戰斗機。
由于是高打低,直到距離機群30公里時,印度的戰斗機才發出預警。但這個時候印度的飛機已經徹底跑不了了。被PL15鎖定的6架戰斗機的飛行員果斷放棄了抵抗,選擇了跳傘逃生。緊接著就是十幾枚PL15飛到了沒有飛行員的戰機附近爆炸,打出了數千枚高爆碎片。三架陣風、一架蘇30、一架米格29、一架幻影2000,全部都是這么被擊落的。其中有一架陣風被擊落的位置距離機場僅有20公里。
直到6架戰機被擊落,印度的地面雷達和預警機也沒能發現巴基斯坦的戰機在哪,不知道PL15是從哪里飛出來的,不知道PL15是什么時候飛過來的。這個時候印度不知道的東西實在太多了。為什么印度的A50預警機沒能發現殲10和梟龍戰機的位置呢?殲10又是什么時候發射的PL15空中導彈呢?PL15為什么是從3萬米的高空向下沖向陣風的?巴基又是什么時候開始反擊的?
下期內容我會將這些事說個清清楚楚,讓大家了解到這次印巴空戰的全部細節,了解這次巴基斯坦打印度使用的作戰模式“A鎖B射C導”,以及咱們已經實現了的更厲害的作戰模式“ABCD”,以及更逆天的另一項正在實現當中的作戰體系工程“ABCDE”。
好了,本期內容完成于2025年5月22日,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