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機械四小龍”,個個都是機械工程領域的佼佼者,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院校。原吉林工業大學并入了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入選“985工程”,合肥工業大學也是“211大學”中的頭部院校,只有燕山大學,接連在“211工程”和“雙一流”工程中碰壁。
那么,是否就意味著燕大的實力已經今不如昔了呢?其實不然。
回溯燕大的辦學歷史,最初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重型機械及相關專業獨立出來在齊齊哈爾創立的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改革開放之后還被評選為“全國重點大學”。后來,東重整體搬遷到河北秦皇島,更名為“燕山大學”。
正因為是脫胎于哈工大,燕大一直都是一所工科為主的院校,以機械工程為特色學科,多個學科協調發展,材料、計算機、控制、化工等學科同樣有不俗的實力。
燕山大學
具體來說,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燕大有一個A類學科,7個B類學科,10個C類學科,其中獲得A-的機械工程為河北省唯一A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為B+,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為B,都有明顯的優勢;
至于第五輪學科評估的結果,根據燕大官網的描述是,“取得突破性進展,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躋身中國高校第一方陣,部分學科實現跨級提升”;
燕大的國家重點學科有5個,其中機械工程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包含4個二級學科),材料學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有國防特色學科5個,分別為軍用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軍用關鍵材料、軍用計算機應用技術;
在全球ESI排名中,燕大的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等5個學科進入前1%,其中工程學學科的排名進入全球前1‰。
不管是從學科評估、國家重點學科,還是ESI排名,都可見燕大的學科實力。下面,我們來具體剖析燕大各個學科的優勢所在,看看哪個更有潛力幫助燕大沖刺“雙一流”。
(1)機械工程
燕大以“重型機械”起家,在車輛工程領域的實力堪稱國內的頂流,挖掘機、壓路機、起重機等重型車輛的研發在國內是一騎絕塵。也正因為燕大在車輛領域的突出優勢,拔高了燕大在機械工程領域的地位,其機械工程被評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
憑借多年來在機械工程領域的深厚積淀,燕大名家薈萃,匯集了機械領域100多位高水平人才,包括黃傳真、趙丁選兩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他們的帶領下,燕大創建了一批行業領先科研平臺,僅國家級平臺就有4個,包括起重機械關鍵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制造成形技術及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極端條件下機械結構和材料科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等,以及十余個省部級科研平臺。
略為遺憾的是,燕大在機械工程領域還沒有一位院士,或許黃傳真教授、趙丁選教授有望在未來參評院士。
數十年來,燕大在機械工程領域取得累累碩果。迄今為止,燕大共獲得20個“國家三大獎”中,其中有15個是機械工程領域的,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在2024年度“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中,由燕大機械工程學院趙丁選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機動輪式工程車輛懸掛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項目榮獲技術發明獎特等獎,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是國內機械工業領域最高獎,本次獲獎不僅是燕大首次牽頭榮獲特等獎,也是河北省首次,實現了燕大科研發展又一次重大歷史性突破。
(2)材料科學與工程
材料學也是燕大極具優勢的領域,相關學科入選河北省引智重點學科,在世界ESI排名中為前1.39‰,世界排名207位。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燕大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獲評B+,該學科下面的材料學為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同時還有軍用關鍵材料為國防重點學科。
燕大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涉及多個前沿領域,以亞穩材料基礎理論、制備技術及超常規服役為特色,匯聚了多位行業領軍人物,其中就包括永君院士、劉日平院士和張福成院士3位兩院院士。在他們的主導下,燕大建成了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冷軋板帶裝備及工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前沿平臺,在這里探究前沿科技,并多次斬獲包括“國家三大獎”等在內的大獎。
此外,燕大還有金屬產品工藝及性能優化控制河北省重點實驗室和“亞穩材料科學”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科研平臺,以及材料綜合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亞穩材料設計與性能調控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111”計劃)等教學創新平臺,培養材料科學領域的精英人才。
近些年來,燕大在材料科學領域屢次獲得突破性成果,來自燕大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田永君院士團隊,曾憑借“比天然金剛石更硬、更韌材料的創制”的成果,通過了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初審。
雖然田永君院士沒能如愿斬獲一等獎,但在2025年年初,他再次實現重大突破,聯合南京理工大學、寧波大學研究人員成功合成出硬度達276 GPa的超細納米孿晶金剛石塊材,刷新了材料硬度的世界紀錄。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在國內眾多計算機科學強校面前,燕大也有自己的顯著優勢。燕大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B,并且其軍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為國防重點學科。
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為核心的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群,是燕大受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四大強勢特色學科之一。燕大擁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以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后流動站,在虛擬現實與仿真技術、數據庫理論與技術、計算機網絡與系統集成等研究方向凝聚出顯著的優勢。
依托強大的學科實力,燕大根據國內外計算機應用及虛擬制造領域的發展趨勢,創建了建成了河北省計算機虛擬技術與系統集成實驗室、河北省網絡感知大數據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軟件工程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圍繞計算機發展的關鍵理論與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工作。
(4)控制科學與工程
燕大在自動化領域有悠久的辦學歷史,該學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電力拖動及工業自動化”專業,是燕大在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時期最早的三個專業之一。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燕大的控制科學與工程為B,其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為國防重點學科。目前,學校在現代控制理論研究、柔性加工控制、高級過程控制、機器人控制、無線傳感器網絡開發系統等領域有突出優勢。
依托在控制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科實力,燕大創建了多個科技創新平臺,包括智能控制與神經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控制系統與智能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工業計算機控制工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以及工業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等4個省部級平臺。
在這些科研平臺中,以李小俚教授、華長春等“杰青”為引領的科研團隊,在這里探索前沿科技的奧秘。著名自動控制理論與應用研究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段廣仁也首聘為燕大“雙聘院士”。這位曾經在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求學并獲得學生學位的優秀“校友”,如今也在為燕大的控制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出一份力。
在這些學術帶頭人的引領下,燕大在控制科學領域獲得多個重大科研成果。華長春教授憑借“網絡系統的分布式感知與協同控制基礎理論與方法”項目斬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5)化學工程與技術
燕大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隸屬于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學科整體實力不如機械工程,但也有一定的優勢。其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B,化學學科在2018年就已進入ESI全球前1%。
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應用化學”為河北省重點學科,所開設的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環境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燕大創建了河北省應用化學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級化工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化學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綜合科研、教學能力在河北省內名列前茅。
在燕大,高發明、趙玉峰等多位學科帶頭人在這里探索學科前沿,屢次獲得原創性成果。由燕大高發明教授主導的“碳基超級電容器材料化學設計與贗電容提升機制”,榮獲2021年河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6)電氣工程
電氣工程與控制科學與工程一樣,辦學前身可以追溯到哈工大的“電力拖動及工業自動化”專業,是原東北重型機械學院最早的三個專業之一,也是學校具有一定優勢的學科。
燕大創建了電力電子節能與傳動控制河北省重點實驗室,有關新平教授、王玉田教授等學術帶頭人,在逆變器并網、逆變器并聯、風力發電、光伏并網、開關磁阻電機、電力系統仿真與控制等科研領域有突出的實力。
除此之外,燕大在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等領域也有一定的優勢。相對而言,燕大的人文社科類學科的實力就相對較弱,除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有較強實力,其他學科的優勢并不明顯。
從2024年燕大的錄取分數線來看,物理類最低為552分,在河北省內僅次于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高于河北工業大學的550分;然而,燕大的歷史類僅為570分,遠低于河北工業大學的597分,由此也可以看出燕大在文理類學科實力的差異。
最后,還在沖刺“雙一流”的燕大,被認為有很大的可能在下一輪評選中入圍,或許就是憑借機械工程或材料科學與技術吧。那么,你覺得燕大能在第三輪“雙一流”中成功入選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