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時節,重慶市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二組,960株龍眼樹在初夏的陽光下展現著蓬勃的生命力。
這些龍眼樹均有著明顯的良種高換特征:修剪過的枝干上,接穗枝繁葉茂,黃色的花蕊掩藏于綠葉之中。
良種高換是指對于有一定樹齡、品種不太好的龍眼樹,在原有的枝干上嫁接優良品種,以此達到更換良種的目的,它能提高優良品種比例,延長采收期,提高產業效益。
郎家村于1990年自江津區油溪鎮引進龍眼樹種植至今,已有1800多株。經過30余年的種植,現有龍眼樹存在品種老化、價值不高等問題。
去年3月,郎家村對部分龍眼樹進行了良種高換。
鮮為人知的是,郎家村用于良種高換的接穗,竟來自千里之外的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事情的起因,則是緣于村里對四川省瀘州市龍眼產業的一次考察。
5月26日,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果農在龍眼基地管護嫁接后的龍眼樹。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鄰居的示范效應——
通過良種高換,瀘州龍眼畝產值翻了近兩番
瀘州全市龍眼種植面積達31萬畝,占四川全省種植總面積的90%。
“以前的龍眼樹一般都有5米多高,日常管護和采摘都需要搭長梯,很不方便。”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專家黎秋剛介紹,過去,由于主栽品種雜亂,優良品種占比不高,產業效益不明顯;品種結構不合理、產期過度集中等問題,制約了瀘州龍眼產業的健康發展;瀘州龍眼豐產不豐收,有的小手指頭大的龍眼,每公斤售價不到2元,挫傷了果農積極性,產業亟待提檔升級。
自2019年起,為了將瀘州建成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與瀘州市政府簽訂了共同創建“晚熟龍眼優勢區域中心”框架協議。
這些年,雙方合作在瀘州市瀘縣、龍馬潭區、江陽區的多個鄉鎮完成龍眼高接換種1.7余萬畝,建成“高換”示范園14個,示范推廣寶石1號、翠香、秋香等新品種,為晚熟龍眼良種繁育與示范推廣奠定了基礎。
福建農科院選育的龍眼新品種。(受訪者供圖)
同時,瀘州開展龍眼大枝低位嫁接、高光效樹形培養等優質、豐產、穩產栽培技術的示范推廣;組織專家對種植戶開展龍眼高接換種及新品種、新技術培訓15場800多人次,培養出一批嫁接能手和管理骨干。
與此相應,瀘州龍眼成熟期從8月底延長至11月中旬,形成全國熟期最晚優勢產業集群。
瀘州市農業農村委經作站負責人李小孟算了一筆賬,“高換”前的龍眼每公斤售價4元,畝產值約為2200元;“高換”投產后,由于品質提高,龍眼商品果率可提高15%,按照每公斤12元計算,畝產值可達到8400元,經濟效益大幅提高。部分龍眼售價甚至高達每公斤40元。
江津區、永川區和瀘州市瀘縣、合江縣同為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荔枝生產基地,是全國晚熟龍眼荔枝適宜種植區域的最北端。
瀘州市舉行龍眼新品展示評優會。(受訪者供圖)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2022年,瀘州市與永川區、江津區簽訂了《川南渝西特色農業產業帶合作框架協議》,依托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瀘州綜合試驗站,沿松溉鎮-何埂鎮-朱沱鎮-瀘縣百和鎮-太伏鎮等布局,共建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沿江產業聯盟,聯合打造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沿江產業示范帶,力爭建設一批標準園、改造一批老果園、推廣一批新技術、培育一個產業帶,信息共享、抱團發展,實現龍眼產業提質增效。
貼心的技術指導——
瀘州既推薦優質品種還上門幫助嫁接
當郎家村計劃對龍眼樹進行良種高換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學習對象便是瀘州。
“村里原有的龍眼品種主要是石硤和大烏圓。”江津區農業農村委農業科教信息中心主任王瑜是郎家村駐村第一書記,他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石硤果小肉薄,大烏圓果大核也大,兩種龍眼品質都一般,價值不高,“這些果樹掛果不穩定、商品果率低,平均每樹產量60斤、產值180元左右。”
不僅如此,生長了三十幾年的龍眼樹樹形高大,給村民的日常管理、采摘等帶來諸多不便,亟須更新換代。
于是,去年年初,王瑜帶著駐村工作隊及部分村民代表前往瀘州考察龍眼產業,并與黎秋剛等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
當年2月26日,黎秋剛受邀來到郎家村,對村里的氣候、土壤、現存龍眼樹進行了細致調研,并推薦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寶石1號”龍眼作為良種高換品種。“‘寶石1號’在瀘州已推廣種植多年,果實大小均勻,單果重14.3克至16.5克,市場價值較高。”
永川區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正在查看龍眼良種高換后接穗生長情況。記者 陳維燈 攝/視覺重慶
然而,“寶石1號”龍眼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授權瀘州推廣種植的品種,能否引種到郎家村呢?
黎秋剛立即與國家二級研究員、“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育種研究室主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首席專家鄭少泉取得聯系,介紹了郎家村以及瀘永江共建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沿江產業聯盟的情況。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一個月之后,鄭少泉就帶著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龍眼技術團隊和5000根接穗來到了郎家村。
“鄭少泉教授不僅代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贈送我們5000根接穗,還帶領技術團隊為我們嫁接了800株龍眼樹,接穗整體成活率超過90%。”王瑜介紹,隨后郎家村又以每根10元的價格,從瀘州購買了1100根接穗完成了另外160株龍眼樹的良種高換。
今年3月13日,當聽說郎家村良種高換的龍眼樹需要進行補接時,鄭少泉團隊又向郎家村贈送了500根接穗,并聯系瀘州的技術人員現場幫忙嫁接。
“鄭少泉教授介紹,經嫁接的‘寶石1號’品種明年即可掛果,商品果率將提升至70%,每棵樹產值將在480元左右。”5月24日,王瑜帶著記者穿行在龍眼林中,只見接穗長勢良好,不少已長至近3米,還有一部分已掛果,“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好農民田間學校的作用,繼續做好嫁接果樹后期管護的技術培訓工作,培養新品種枝條,培育本土嫁接人才,爭取盡快完成剩余龍眼樹的良種高換工作。”
評優會上慧眼識“珠”——
永川對龍眼品種進行更換,參與共建優質產業帶
5月底,當郎家村的“寶石1號”已掛果時,永川朱沱鎮大河村魏家坡上的龍眼林里,經良種高換后的接穗,剛剛抽出穗芽。
“這是我們從瀘州引進的‘高寶’龍眼。第一批嫁接了240株進行示范。”永川區農業農村委經作站相關負責人張慶平介紹,“高寶”龍眼同樣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龍眼新品種,具有大果、晚熟、果肉多、糖含量高等特點。
不過,與郎家村特意到瀘州“登門求教”不同,永川引進“高寶”龍眼卻是源于一場龍眼新品種展示評優會。
去年9月13日,2024年瀘州市龍眼新品種展示評優會舉行。瀘州各地的果農,帶來了56個樣品參評,分別以1-56號的編號形式“迎考”。
張慶平等人也受邀參會。“專家組需要對龍眼樣品的果實整齊度、成穗性、果皮顏色新鮮度等外觀和內在品質打分。大眾群體是來自各地的銷售商代表、種植戶,還有像我這樣的來自永川、江津的代表。我們以現場品鑒的方式,在參展的樣果中勾選出5個自己最喜愛的樣品即可。”
最終,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選育的“寶石1號”“高寶”等龍眼品種脫穎而出,獲評“2024年我最喜愛的龍眼”。
展示評優會之后,張慶平等人又考察了瀘州的龍眼種植園,萌生了將“寶石1號”“高寶”等龍眼品種引種至永川的想法。
“永川的龍眼種植已有116年,現已發展成為全區三大特色水果產業之一,種植規模僅次于柑橘和梨,達3.5萬畝。”張慶平介紹,僅朱沱鎮龍眼種植面積就達2.5萬畝,2024年產值達2500萬元左右。
然而,永川龍眼產業同樣存在品種繁雜,劣雜品種多,果實商品性差,沒有形成適合本地種植的龍眼主栽品種等問題。
隨后,張慶平立即與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表達了希望引種“寶石1號”“高寶”等龍眼品種的想法。
有了郎家村的合作經驗,鄭少泉在得知消息后很快便委托李小孟、黎秋剛等人前往永川考察。
今年4月2日,李小孟、黎秋剛等人對朱沱鎮部分龍眼種植園進行了調研,從果園地理位置、管理情況、龍眼樹長勢等多方面進行了綜合比對,最終選中了魏家坡等區域的10余畝果園作為良種高換示范基地,并推薦首批引種“高寶”龍眼。
5月26日,江津區吳灘鎮郎家村,龍眼樹已經開花即將進入掛果期。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4月7日至9日,瀘州市農業農村局經作站技術團隊完成了240株龍眼的良種高換工作,接穗整體成活率超過了95%。
“瀘永江等地是晚熟龍眼荔枝種植適宜區,比沿海地區的龍眼晚熟30天至60天,錯開了廣西、福建等沿海區域的龍眼荔枝上市季節。”張慶平介紹,近年來,永川通過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瀘州綜合試驗站和瀘永龍眼荔枝產業聯盟引進龍眼荔枝新品種實施品種改良,到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實施品種改良4000多畝,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為主要內容,提檔升級永川龍眼產業。
瀘永江推動跨區域聯動發展
瀘州市立石鎮與永川區吉安鎮成立聯合黨委,毗鄰10村注資成立跨省域村集體經濟公司;瀘州市合江縣白鹿派出所與江津區塘河派出所聯合成立“袁灣聯勤警務室”,建立健全信息聯通、治安聯防、矛盾聯調、問題聯治、案件聯辦、平安聯創“六聯一體化”工作機制;江津區石蟆鎮與瀘州市合江縣臨港街道簽訂《組建川渝黨建聯盟·共建基層治理先鋒區——省際邊界鎮街治理合作協議》,打造基層治理“共同體”……
瀘州市、永川區、江津區三地雖屬于不同行政區域,但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是川南渝西地區經濟體量最大、發展態勢最好、緊密程度最高的區域。自2023年3月以來,瀘永江三地充分發揮毗鄰地區優勢,強化對接、深化協作,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正從紙面上的宏偉藍圖,變為觸手可及的現實。
為推動人才交流“活”起來,江津區、瀘州市聯合承辦人才交流活動,邀請專家人才開展主旨講座,吸引150余名江津、瀘州市各領域人才代表參加活動、深入交流;成立“瀘永江融合發展示范區技術經紀人創新聯盟”,搭建交流互鑒、創新互助、學以致用的平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聘請重慶文理學院教授任企業科技副總,促進跨地交流合作。
產業合作方面,三地依托三方比較資源和園區政策資源優勢,加強瀘永江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園建設,集成政策、集合要素、集中服務,以黨建聯建帶動農旅融合、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利用瀘永荔枝龍眼產業聯盟、川渝毗鄰地區茶葉產業合作示范園等載體,依托四川省茶葉開采活動周、重慶永川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合江荔枝節、瀘縣龍眼龍蝦節等活動,積極開展水果、茶葉等產業合作交流,舉辦“永川秀芽”杯川渝合作·瀘永江產業帶采茶大賽等,提高農業發展質效。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陳維燈
原標題:一顆龍眼串起三地情瀘永江共建晚熟龍眼產業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