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我國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的朋友,那肯定知道“郭巨埋兒”這個故事。
山東濟南長清區孝里鎮是郭巨的故里,這里不但有他的石像,在孝里鎮孝堂山頂還有郭氏祠堂,那我們今天就著重的說一說,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兒》也叫《埋兒侍母》。
小時候還不覺得什么,長大之后越細看越覺得這個故事是極其恐怖又詭異。
郭巨埋兒,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二孝,也叫“埋兒奉母”
故事的大意是:東漢人郭巨,原本家境殷實,父親去世后,他將財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和妻子一塊侍奉母親。
后來,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這孩子長得虎頭虎腦的,很是討人喜歡!
有一天,郭巨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兒子。長得是越來越壯,母親卻日漸消瘦。
郭巨不解其意,細問母親才知道,原來母親將好吃的都省下來給了孫子。自己才會變得日漸消瘦起來。
郭巨一聽,頓時心如刀絞:“老母親把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給了我兒子,他自己不吃,現在都瘦成什么樣了,都是我這個做兒子的無能啊。”
原來,郭巨將父親留下的家產分成兩份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本來就捉襟見肘,把兒子養的白白胖胖,母親這邊卻是枯瘦如柴。
一天夜里。他和妻子商量:“你看老母親把好吃的都省給咱兒子,他都瘦成什么樣了,要不然咱把兒子埋了吧,兒子以后還可以再生,母親只有一個”。
沒想到他的妻子竟然同意了,兩個人一拍即合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里,一個人抱著孩子,一個人扛著鐵楸,來到了荒郊野外!
郭巨在挖坑,妻子抱著孩子站在一邊,孩子哪里懂,他才三歲,一個三歲的孩子哪里懂得父母,這是在埋自己啊!
埋著埋著,詭異的一幕出現了天空一聲炸雷,他的鐵鍬碰到了一個布包,夫妻倆手忙腳亂的打開一看,原來竟然是一包金子。
這包金子在月黑風高的夜里顯得那么耀眼,有了金子之后夫妻倆也就不美兒了,為什么呢?因為之所以埋兒子,那是因為家里沒有錢,現在有了金子,那還埋什么。
夫妻倆開開心心的扛著工具,抱著孩子回家去了!
其實這個故事的本意是好的,他告訴人們孝感動天,郭巨的孝心感動了上天,讓他得到了一包金子,猛一看是正能量的故事,但是仔細一看卻處處透著恐怖和詭異!
我整理了一下,發現有幾處即使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家里的飯不夠吃,無法贍養老母親,那為什么不想辦法去掙錢?
第二:既然家里要少個人的話,那他為什么不休妻而是殘忍的將兒子埋掉?
第三:當郭巨將這個想法告訴妻子的時候,妻子竟然欣然同意。作為母親,要埋掉自己的親生骨肉,她為什么不阻止?
第四:如果沒有挖到那個金子,是不是活活的將三歲的孩子埋掉了,那么這就是另外一個恐怖的故事了。說明夫妻兩個毫無人性,做事相當的殘忍。
第五:哪怕是家里不夠吃,他為什么不選擇將孩子送人,而是扼殺他的生命呢?
小時候我奶奶經常給我講這個故事,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個故事于情于理都說不通,孩子是家中的希望,母親已經老去了,為什么為了一個老母而犧牲自己的孩子呢?
有的人會說這可能是愚孝,但我覺得這都不算上愚孝,這都超過愚孝的范疇,超過人類的認知,簡直是毀三觀的劇情!
試問兒子長大后知道自己小時候父母要埋掉自己,他心里會怎么想呢?這會給孩子什么樣的心理陰影呢?
他可能會在想,孝順奶奶為什么要以犧牲我為前提!
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讀過這個故事之后,他相當的反感,他說: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為孩子捏了一把汗。待到父母挖出金的那一刻,我的心才稍微放松下來。但是我不敢做這樣的孝子,我更害怕我父親做這樣的孝子!
是啊,這叫什么孝?這簡直是泯滅人性,這所謂的孝是建立在另一個人的生命之上,是以犧牲另外一個人的生命為代價,這不是和我們推崇的相悖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