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本該是情侶曬圖、學生放松、大家吃點甜品放松心情的日子。但在安徽亳州,有200多人因為吃了一塊號稱“無糖健康”的網紅提拉米蘇,被直接送進了醫院。
有人高燒不退,有人反復嘔吐,有人因為中毒住院錯過中考沖刺。這不是食品安全事故,這是一次平臺、攤販、監管集體放水的翻車現場。更諷刺的是——攤主跑路了,平臺裝死了,熱搜撤了,最后只剩下一群拉肚子的普通人還在群里互相安慰。
央視新聞確認,這家“如花提拉米蘇”攤販,用劇毒植物夾竹桃做裝飾。
這種花只要吃下一小片,就能引發嘔吐、心律不齊,嚴重時心臟驟停。但問題是:夾竹桃本來就不能吃,做餐飲的都知道。為什么這個攤主敢用?
答案就一個:她知道算法愛這一口。
她的視頻標題寫著“0糖”“無添加”“輕卡奶油”“母嬰可吃”,還用動物奶油堆成花、再插上粉色花瓣。
整個視頻就是為了拍照好看,為了熱度、不是為了能吃。在平臺眼里,這樣的內容是完美的“熱推樣本”。
結果呢?視頻播放百萬,評論區全是點贊說“想試試”,攤主趁520當天備了近200份,一天就賣光。
毒,早在推薦機制里種下了種子。
有個群里的截圖很扎心,一個家長說,孩子是初三生,提拉米蘇吃完半小時開始嘔吐,兩小時高燒到39度多,掛了三天水,醫生說要靜養一周,不能熬夜。
這孩子原本在家復習,準備沖刺重點中學,中毒之后全盤打亂。
另一個媽媽說,自己孩子吃完之后進食恐懼,現在連酸奶都不敢喝。
這不是簡單的“拉肚子”,是把一個孩子的升學可能徹底推翻。
一個攤主的“流量爆款”,一條“夾竹桃裝飾”的點子,代價是兩個家庭的努力白費。
據搜狐報道,“如花提拉米蘇”賬號原本有幾十條視頻,認證主體是一家早就注銷的美容院。
她用那張執照混過了審核,在抖音直播賣貨、接單、引流,一切都在平臺眼皮子底下完成。出事當天,她在顧客群里發了一句“我會負責”,第二天就清空視頻、關閉評論、注銷賬號,徹底消失。
監管部門5月24日才開始突擊檢查,封了21個無證攤點。
問題是,她賣毒蛋糕賺的錢帶走了,被毒到的人還在住院。
平臺只發了句“配合調查”,連個道歉都沒有,更別提賠償。
你說,是誰給了她膽量?
《食品安全法》寫得很嚴:一旦造成嚴重后果,最高可判七年。
可根據裁判文書網,2020-2024年,因“非法添加或使用有毒裝飾植物”被真正判刑的案件,全國不到300起。多數案件以“賠償了事”,平臺不承擔連帶責任,執法部門只做事后處理。對攤主來說,代價太低,回報太高,試錯一次不虧。
她知道不會坐牢,就敢試;
她知道平臺不追責,就敢播;她知道監管來得慢,就敢賭。
這不是“個案”,是大量短視頻攤販的共識。
你注意過沒?現在的短視頻甜品:
越奇葩,越能火;
越不正常,越有人點贊;越像實驗室配方,越被當“網紅健康代餐”。
你敢說你刷到那些“起司流沙辣條蛋糕”“玫瑰醬青團”時,沒動過“試試看”的心思?
就是這種邏輯,才把夾竹桃送上了蛋糕盒,也把200多人送進了醫院。
平臺沒問題?算法推薦沒錯?
一句“愿意配合調查”,就能把責任丟給攤主和顧客?那是不是下一次爆炸糖里放干冰,咱們還要夸她“創意好”?別忘了,2023年也出過一次“干冰蛋糕炸傷兒童”的事,處理結果也只是“賠點錢”。
現在問題是:沒人攔得住“創意”,也沒人保護得了你我。
別再天真地覺得“出了事會有人負責”,在流量面前,命根本不值錢。
只要還能拍視頻、還能刷到點贊,這樣的提拉米蘇就還會被不斷復制。今天是夾竹桃,明天可能是馬兜鈴、死藤水,甚至“看不見”的防腐劑超標幾十倍。
攤主能跑,平臺能裝,最后倒霉的永遠是吃了東西、沒證據、拉肚子的普通人。
一句話:現在買東西不查清楚,吃進去的不是食物,是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