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能給人傷痛,同樣也能為戰勝國創造戰利品。
二戰這場人族史上打的最狠的武斗,既給各國留下了傷亡,也為勝國帶來了好處。
遭受摧殘最狠國家之一蘇聯,面對仇家拉出了一份巨額的賠償清單。
“從德國帶走的財富無法計量,霸占的專利數之不清,搶奪的人才與勞工更是數量驚人”。
這些不單單是為了彌補戰爭的創傷,更是支撐起了蘇聯成為超級大國的底氣。
德國能夠在一戰后迅速崛起,得益于遍布全國各地的工廠。
當年反攻德國的時候,向德國前進的不僅僅有一線的士兵與裝備,后方更是跟隨著數量龐大的拆遷隊,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拆光德國所有的工廠,把設備全部運回蘇聯,支援祖國母親的建設。
用螞蟻搬家來形容蘇聯的扒光行動再合適不過。雅爾塔協商時,老毛子拉出了賠償清單要求各國予以承認,或者說只是通知一下各國,因為扒光行動早已經開始。
前前后后德國有1.5萬套設備被蘇聯人運回了國內,118,000多個車皮源源不斷的通過鐵路向蘇聯輸送新鮮血液。
機器生產線,哪怕是廠房全都被扒光,只剩下一片光禿禿的地皮留給當地人。
蔡司光學8成以上的設備被搬走了,寶馬汽車廠也被拆的只有一個空殼,23家化工廠更是被搬空。
這些既支撐起了蘇聯自己的光學工業,也造出了蘇聯人自己開的莫斯科人小汽車,更是使得蘇聯的化工突飛猛進。
從1945年開始,在8年的時間里,東德用自己4成的工業產值來賠償蘇聯。
被別人拿走的多了,留給自己的自然就少了,所以東德生活水平從一開始就落后于西德。
1953年,扒光行動停止了,但蘇聯的索賠并沒有結束,東德必須繼續無償供應鈾礦、鋼鐵等資源。
在后世的認知里,蘇聯一直熱衷于拿設備,對于“人”弄的似乎比較少,都說是被老美把科學家帶走了。
但事實上,蘇聯弄回的德三科學家和工程師也不在少數,最關鍵的是德三弄起來的v2火箭,當年搶劫隊搞到了30枚完整的v2和200臺發動機。
另外,它還搶到了至關重要的火箭科學家團隊,數量高達200人。這些人到了蘇聯之后,支撐起了蘇聯的火箭事業,人族首枚洲際導彈就是在德三的裝備與技術上研發出來的。
M1262噴氣戰斗機和噴氣發動機也被蘇聯人截獲,利用現成的條件,鼓搗一番之后,他們順當推出了新戰機,米格9和米格15戰,甚至一度站穩了對老美的技術霸凌。
老美那是有核計劃,蘇聯同樣不甘落后,直接在占領區搜出了100噸的鈾礦石,還抓獲了不少核物理學家,其中就有尼古拉斯里爾。
當蘇聯認識到“人”的重要性時,“奧索維亞積木”行動正式上演了。
不管是愿意,還是不愿意,德三的科學家和他們的家屬得到蘇聯去,不然就是“被迫結束生命”。
在那里,他們在秘密研究所里工作,持續不斷為蘇聯重工業貢獻力量。
西伯利亞的寒冷山溝里既有日本人,也有德三敗兵和平民。300萬德三戰俘被安置在了這,在那里開礦、建房。
嚴寒的天氣讓100萬人死在了當地,至于平民也有數10萬被強制勞動。
當年搬遷蔡司工廠的時候,500多名熟練技工一塊到了蘇聯,為蘇聯人生產望遠鏡和瞄準鏡,這些人直到1956年才陸陸續續回國。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掠奪,在1953年之前,蘇聯獲得的回饋總額在140億美元,這還是按照1945年的物價來衡量的,如果再算上1953年之后蘇聯采取隱性措施壓榨德國的,數額恐怕數字會更大。
除了上述三方面以外,蘇聯人在掠奪德國的黃金與名畫上同樣不遺余力。
一進入德戰區,蘇聯軍隊就開始洗劫博物館,圖書館以及私人收藏,200多萬藝術品被運到了蘇聯,600多萬私人藏書、珍貴古籍也到了蘇聯。
現在德俄兩國為了這些藝術品打得不可開交,蘇聯、俄羅斯就是拒絕歸還。
至于領土,德國同樣損失不少,現如今的加里寧格勒州就是原來東普魯士北邊的一塊領土。
西里西亞等同樣是德三的地盤,只不過被老毛子用來置換波蘭邊地了。
蘇聯在戰后的崛起,雖然有制度的優勢,但德三的貢獻同樣不可小視,導彈技術、噴氣戰斗機和技術,這些支撐起了蘇聯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底蘊。
倘若德國不愿意貢獻,那么,蘇聯的發展至少還要慢10年。
拿下戰爭,它不僅僅能夠涂改一個國家的地圖,更是能夠通過搶奪來造就一個國家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