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場土拍引發的市場風暴
2025年5月27日,長沙湘江新區洋湖垸板塊[2025]019號地塊以8.67億元成交,溢價率22.98% ,經過24輪競價,最終由嘉信地產競得。這場拍賣吸引了綠城、保利、中海、金茂、嘉信5家房企參戰,再一次掀起了長沙土地市場的熱潮!
房企的爭奪本質是“XI缺資源占位戰”。
歷經數十年開發,城市核心區已進入存量時代,優質涉宅用地正成為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每新增一宗出讓用地,都是對城市核心價值資產的重新分配。019號地位于洋湖濕地公園南側,是片區內屈指可數的的待出讓優質涉宅用地之一,自然引發開發商激烈爭奪。
當然,這不僅僅是開發商們在洋湖的“搶地大戰”,更是對“國家級新區+強省會戰略”疊加紅利的押注。
02
湘江新區土地為何“越拍越火”?
回溯湘江新區土地市場近十年的變遷,2015年-2025年間,其涉宅地平均溢價率達12.24%,較長沙內五區整體水平高出3.14個百分點。中海、龍湖、華潤、保利、中建、綠城等頭部房企扎堆聚焦區域,即便在行業調整期仍持續加倉,區域土地硬通貨屬性凸顯。
2024年至今,長沙產生的6宗溢價涉宅地塊中,湘江新區獨占4席。例如[2024]長沙市016號地塊(觀沙嶺城市更新片區)以5%溢價率被建發房產摘得;[2024]長沙市025號地塊以溢價13.99%被綠城中國摘得。而今日成交的019號地塊則是長沙2025年繼[2025]長沙市003號地塊(溢價率29%)后的第二塊溢價地塊,進一步印證區域價值韌性。
支撐土地市場韌性的底層邏輯,在于湘江新區"國家級新區"戰略勢能的持續釋放。
作為"強省會"戰略核心承載區,該區域以占全省0.5‰的土地貢獻9%的經濟總量,構建起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及10條重點產業鏈。產城融合的深度實踐催生強勁人口引力——年凈流入超10萬人口,形成"名校集群+產業集群+品質住區"的良性循環生態系統。
當前土地市場正經歷從政策驅動到價值驅動的轉變。洋湖垸019號地塊引發的資源爭奪戰表明,真正可持續的城市價值高地,必然以產業實力為根基、以人口集聚為動能。
03
湘江新區為什么能住樓市周期?
在樓市周期的波動中,湘江新區始終是長沙房地產市場的定海神針。這個占據長沙主城區湘江以西優質濱江資源的國家級新區,正以產城融合的硬核實力,構筑起抵御市場風險的護城河。
國家級新區的“戰略級兌現”
2015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文件下達那一刻,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的使命已注定不同。就像浦東之于上海的意義,湘江新區正成為湖南"強省會"戰略的核心載體。
9年時間,GDP從1603億躍升至超5000億,增幅2.1倍,在全國19個新區中穩居第一方陣。此外,2024年數據顯示,其財稅收入、工業產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核心指標穩居全省首位,產業創新競爭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等6項指標位列國家級新區前二。
這不是簡單的數字堆砌
而是國家戰略平臺的持續兌現
不可復制的“濱江價值法則”
長沙的地理格局決定了湘江新區的不可替代性:長沙主城區湘江以西的優質濱江湖景資源幾乎全部集中于此,洋湖垸、濱江新城、梅溪湖等擁有一線景觀資源的地綜合溢價率比非資源型地塊高出4個百分點,而湘江新區2025年擬出讓地塊中,容積率≤2.0的低密宅地占比達27%,大多是擁有絕對景觀資源的地塊。
在洋湖濕地公園南側,019號地塊的開發商顯然算過一筆賬:占據一線生態資源的板塊房價比片區均價高出30%-40%,這意味著每平方米土地都能轉化出額外購買力。這種生態資源的XI缺性直接轉化為土地市場的抗壓能力——當購房者為"推窗見景"溢價買單時,樓市周期波動的影響自然減弱。
產城融合的“雙螺旋效應”
湘江新區正通過產業布局、消費能級與人才磁場重塑城市版圖:
這里,一個數字經濟高地正在快速成型。軟件和移動互聯網產值占據全市的 60% 以上,并且成功培育出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經濟領域,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帶動高凈值人群導入;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圖源:湖南湘江新區)
這里,消費能級不斷躍升 。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宜家薈聚中心年客流超3000萬人次,商業配套能級比肩一線城市;2024年新區文旅消費火爆出圈,接待人數超4000萬人次。
這里,人才磁場效應正在發生。2024年“湘江英才”計劃新增購房補貼,最高可獲10萬元補貼,2024年,湘江新區人才總量突破100萬人,新增國家“杰青”人才6人、“優青”人才17人,分別占全省新增數67%、89%。駐區高校大學生畢業留湘率達65.5%。
審時度勢,合理供地提信心
湘江新區以精準研判與動態調控響應改善型市場趨勢,2025年首輪集中推介的43宗地塊充分彰顯供需適配導向。其中12宗容積率低于2.0的優質地塊,通過規劃指標調控實現產品梯度布局——最低容積率1.01地塊鎖定高端低密住宅開發,2.0容積率區間重點布局品質改善項目,形成差異化產品供給體系。
典型如019號地塊的開發時序設計,其與相鄰市場標桿項目綠城·玉海棠形成開發節奏閉環。玉海棠項目憑借5個月實現拿地到首開的開發效率,較行業平均周期縮短20%,依托月均93套的高去化速度即將于四季度清盤。
019號地按照行業平均水平6個月開發周期,既延續板塊市場熱度,又通過產品迭代實現供應升級,形成"熱銷項目培育土地價值-優質地塊承接市場需求"的良性循環。
這種"需求導向、時序調控、品質升級"的供地機制,不僅實現土地資源價值最大化,更推動產業、人口與城市配套的良性互動,為區域樓市構筑起穿越周期的韌性發展基底。當產業、人口、配套、政策形成正向循環,樓市便有了穿越周期的底氣。
04
樓市下半場,湘江新區憑什么保持占位?
作為長沙城市西拓的核心引擎,湘江新區自2020年起持續領跑樓市,商品住宅成交份額穩定占據全市30%以上。
2025年五一黃金周市場表現更具代表意義:
去化標桿的市政府板塊:周期壓縮至健康線8個月左右,印證高端改善市場強勁購買力;
成長新極梅溪湖二期板塊:單周(17周-五一周)成交套數環比增長20倍,140㎡以上改善戶型達到27%;
數據背后是長沙從單中心向多中心組團的格局質變——湘江新區以產城融合范本,吸引科研人才、高凈值家庭與改善客群。
展望2025年,湘江新區計劃出讓的43宗地塊涵蓋住宅、產業與配套,功能復合化特征顯著。例如大王山南片區3宗地塊緊鄰湘江科學城,未來將匯聚大量科研人才;梅溪湖二期低容地塊瞄準高端改善需求。這些地塊不僅是居住空間,更是“職住平衡”新城范本的組成部分。
延伸閱讀:2025年湘江新區出讓地塊詳見:優站位與高潛力雙助推器,8大片區43宗地,低容地塊唱主角
當湘江新區-洋湖垸019號地塊引發5家房企競拍,這場土拍已超越單純商業行為。它揭示了一個重要趨勢:在“房住不炒”基調下,唯有以產業為根基、以人口為動能、以配套為紐帶,構建“產-城-人”正向循環的國家級新區,方能真正穿越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