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著運河讀中國”系列主題活動淮安專場舉行。此次活動以經典名著《西游記》為切入點,淮安市圖書館特邀淮安方言研究專家朱小飛,以“《西游記》中的淮安方言”為主題開展講座,帶領讀者解鎖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方言密碼,領略方言背后流淌的悠悠運河文化。
淮安,這座與大運河有著千絲萬縷緊密聯系的城市,在明代作為漕運樞紐,其繁榮昌盛與大運河的滋養密不可分。大運河宛如一條奔騰不息的文化動脈,為淮安帶來了南北交融的多元文化,也滋養了獨具特色的淮安方言。
吳承恩自幼生長于運河畔的河下古鎮,這里南來北往的商旅絡繹不絕,各種故事、傳說、方言在街頭巷尾流傳。他耳濡目染,其筆下《西游記》中大量鮮活生動的方言詞匯,正是運河文化交融的生動產物。
講座中,朱小飛旁征博引,結合西游記中出現的“務腳(暖腳)”“嘈人(吵鬧)”“家去(回家)”“掗(強塞)”“?(抓握)”等四十余條方言詞匯,通過語音演示、語境還原和文史佐證,讓市民讀者透過方言觸摸到運河人家的日常點滴,領略到大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互動環節,朱小飛圍繞淮安方言的發音特點、演變歷程及保護措施等方面和現場讀者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討。他強調,《西游記》中的方言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大運河文化的精神載體,它承載著運河沿岸人民的生活記憶、情感表達和價值觀念,是運河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紐帶。他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一代,要重視淮安方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這些語言瑰寶在新時代繼續講述運河故事。
“沿著運河讀中國”系列主題活動由南京圖書館與現代快報發起,并邀約運河沿線公共圖書館聯合舉辦。該活動自2024年4月20日啟動以來,精彩連連,盡顯大運河的水脈與文脈相融之美。
通訊員 唐紅 吳冬梅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