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宋明增 通訊員 郭亞玲 岳元樸
“這個社區的資金申報事由是支付用餐費用,金額較高,建議進一步核查。”日前,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農村(社區)集體“三資”管理運行平臺“敏感詞預警”窗口亮起紅燈,彈出一條預警信息。該區紀委監委迅速跟進,查實某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王某某擅自簽批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支出審批單,用集體賬戶資金支付用餐費用問題,遂給予其黨內警告處分。
今年以來,該區紀委監委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問題集中整治為切入點,優化監管方式方法,有效破解資產統管“失效”、財務公開“失靈”、財務審批“失時”、體系職能“失位”等突出問題,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逐步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便民化。
針對監督發現的問題和管理薄弱環節,該區紀委監委推動11個鄉鎮(街道)成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心,59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民主理財小組,配備理財人員215人、財會管理人員112人。積極運用“大監督”機制,整合農業農村、審計、財政等部門力量,對全區59個村集體“三資”進行全面清查盤點、提級審計、開展巡察,讓全區農村集體資產在陽光下管理,確保村集體“三資”底數清、情況明。
為完善管理機制、堵塞制度漏洞,該區紀委監委在全市率先建成區級“三資”監管平臺,每月定期公開村集體財務收支明細,實現集體資金公開化、資產管理規范化、資源配置市場化。“完善制度、科技賦能是規范管理的有效舉措。”該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李彥軍介紹,通過“制度+科技”模式,創新推出所有村(居)“三資”公開二維碼,方便群眾查詢監督,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型,以信息化手段倒逼管理流程標準化。
下一步,該區紀委監委將持續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以“制度化筑牢根基、規范化明晰流程、信息化提升效能、便民化優化服務”為目標,深化“監督檢查——問題整改——建章立制”閉環管理,以有力監督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有序,護航鄉村振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