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城友來,不亦樂乎?
國際友好城市活動是世界各國開展雙邊與多邊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5月27日,“2025山東國際友城合作交流周”在濟南啟動,來自47個國家的120余個省、州、市的900余名新老朋友齊聚山東,共敘友誼、共話合作。
齊魯大地,再一次敞開懷抱,誠迎天下好友。
(一)
1995年,時任德國曼海姆市副市長的艾格促成德國萊茵化學公司在青島李滄區落地。奠基儀式上,當他與妻子種下一棵小樹苗時,或許未曾想到,30年來,這家企業在齊魯大地茁壯成長,“友誼之樹”如今已亭亭如蓋。
常言道,朋友多了路好走。一個人如此,一個城市亦然。1979年,青島市與日本下關市建立第一對市級友城,1982年山東省與山口縣建立第一對省級友城……40余年來,山東友城“朋友圈”不斷擴容。
活動現場,山東省與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柬埔寨柴楨省、印度尼西亞楠榜省等6對省級友城簽署合作協議,此外還有13對市級友城簽約。山東友城數量從702躍升至718,“友城之林”更加繁茂。
(二)
不久前舉辦的第137屆廣交會上,山東組織了近3000家省內企業參展。新能源、汽車配件、加工機械、農業機械……圍繞山東優勢領域,現場達成意向成交額500余萬美元。
見微可知著。廣交會上山東產品廣受歡迎,與山東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國際知名度高等密切相關,但同樣不容忽視的是,山東與國際友城在經貿等領域持續交流合作產生的輻射效應。
地方省州和城市是各國人民生產生活的聚集地,也是國家關系的實踐地、動力源和受益者。一直以來,山東注重發揮國際友城在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獨特作用。
有很多故事或許鮮為人知。
比如,德國凱傲集團是歐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叉車制造商。2012年,濰柴戰略重組德國凱傲集團及旗下液壓公司,創下中企在德國的最大并購紀錄,實現了橫跨亞歐大陸的歷史性合作。
比如,1987年,山東與德國巴伐利亞州締結了友好省州關系,雙方在南張樓村開展了“土地整理、村莊革新”項目,一實施就是30多年,成就了我國鄉村土地整理領域的第一個國際合作項目。
從中不難看出,在山東友城工作開展過程中,“務實”兩個字的含金量。
今年交流周期間,山東將舉辦友城企業對接洽談會,組織國內外來自現代農業、裝備制造等領域企業“一對一”洽談,促成更多合作項目落地。舉辦“感知新山東”—友城經貿合作齊魯行活動,組織外賓分赴濟南、青島、淄博、聊城等地參訪,將友城資源向基層引導……
可以說,這次活動把服務經濟擺在了突出位置。友城,這條山東連接世界、服務地方發展的“紐帶”越系越緊。
(三)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或許有人會問:這個時代還需要友城嗎?
答案是肯定的。當前,開放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互利共贏才是人心所向。在這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時代,作為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重要載體,友城的時代價值也進一步凸顯。
正因如此,山東將與各友城一道,在多個領域并肩奮進。
——共筑經貿合作基石。加快構建互利互惠的多邊貿易體系,積極擴大優質產品進出口,努力讓共同市場越做越大。
——共辟產業升級路徑。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作,共同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努力讓產業融合越來越深。
——共走綠色發展道路。推動能源變革與低碳合作,共同探索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模式,努力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共織民心相通紐帶。加強文旅、教育、青少年等多領域人文交流,積極推動文化交融、文明互鑒,努力讓友誼之舟越行越遠。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山東的友城故事,精彩紛呈,友城共贏的新未來,令人期待。
(大眾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