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更新、社區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博物館作為傳統文化機構的功能也在發生轉變”“博物館正從單向的信息傳輸平臺過渡到多向的交流平臺”……
作為日本大阪世博會場域唯一的博物館參展主體,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主動當起“小群主”,建起跨領域國際朋友圈。近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區域聯盟(ICOM-ASPAC)與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共同主辦的名為“博物館的可持續性: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的活動,在日本大阪世博會主題周工作坊開展。
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主題為“設計未來社會,讓生命綻放光彩”,而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則是“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這兩個主題不謀而合,都不約而同地關注著未來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借力于“主題周”這種始于2020年迪拜世博會的特有活動模式,世博會博物館充分發揮“世博+文博”雙料專家的優勢,首次推動在世博會現場開設博物館專場,將世博會和博物館不同領域的“好友”拉進群聊,共同探討如何用文化力量推動可持續發展。
本次主題周活動由國際博協亞太地區聯盟主席安來順主持,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國際博協執行理事會成員、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博物館高級策展人黛博拉·托特·史密斯,國際博協柬埔寨委員會(ICOM-Cambodia)主席、國際博協亞太地區聯盟成員卡莉亞·周·孫,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馬琳,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名譽教授/前任館長、國際博協日本委員會副主席吉田憲司,韓國鐵器博物館館長、國際博協(ICOM)副主席張仁卿等嘉賓,分別從博物館的社會功能與責任、文化多樣性與包容性、數字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多個維度,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館在地性,聚焦博物館在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積極作用。
作為國際展覽局唯一的官方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不僅呈現了歷屆世博會珍貴的“收藏夾”,更分享了國內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舉措,包括數字人文、無障礙運營、社區教育等內容。
與會專家從社會服務、合作機遇、藏品活化、低碳布展、跨界合作等視角切入,為博物館行業發展提供了不同文化環境下的創新思路。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表示:“未來將繼續通過這類跨地域、跨領域的‘加好友’行動,和文博行業共建共享共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