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利潤大幅下滑
作者|王磊
編輯|秦章勇
向來被認為“節奏適中、財務穩健”的典范——沃爾沃汽車,剛剛宣布,全球范圍內裁員3000人。
原因很簡單,利潤收縮,成本持續上升。
而且從財務狀況上看,沃爾沃的確需要降本。
今年一季度,沃爾沃利潤僅約19億瑞典克朗(約14億元人民幣),要知道去年同期,沃爾沃還有47億瑞典克朗的利潤。
所以,即便穩健如沃爾沃,也不得不調整策略,斷腕自救。
01
要省出180億
但和其他車企裁掉一線工人的做法不同,沃爾沃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辦公室白領”,也就是行政職位上。
在3000個裁員崗位中,其中有1200名瑞典本土員工以及1000名顧問,其余的則分布在全球其他市場,而這個規模占據了沃爾沃白領員工總數的15%。
根據沃爾沃的說法,這次裁員將產生至多15億瑞典克朗的一次性重組成本,換算下來,相當于人均至多5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37萬)的遣散費。
并且這次的成本將反映在2025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業績,并延續到2026年。言下之意,就是雖然做出了一系列措施,但接下來短期內的財務狀況仍不太好看。
而公司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HakanSamuelsson)表示:“汽車行業正處于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我們必須改善現金流生成能力,并結構性地降低我們的成本?!?/p>
需要說明的是,這次的裁員計劃并非毫無征兆。
4月底,沃爾沃就對外宣布,要推行一項成本削減方案,沃爾沃將其稱之為“成本與現金行動計劃”,目標是在2026年前節省180億瑞典克朗。(約135億元人民幣)。
彼時沃爾沃發出警告——裁員是無法避免的。
這項計劃主要分成了三個部分,其一是通過優化采購流程、提升供應鏈效率以及改進生產效率來實現削減30億瑞典克朗的可變成本;二是縮減50億瑞典克朗的間接支出,具體措施為縮減研發、行政以及市場方面的費用;最后是通過減少資本開支以及降低營運資本占用等方式,保證實現100億瑞典克朗的現金流管理。
其中一半將從2026年開始生效,而最能率先落地的措施,自然是全球范圍內裁員。
這次大規模裁員前,沃爾沃在北美市場也發起了小規模裁員計劃,
沃爾沃計劃在未來三個月內,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三家工廠裁員550-800人,并且已經告知了員工,原因是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
范圍主要集中在重型卡車生產線,目前沃爾沃北美地區現有員工近2萬人,此次裁員約占該地區員工總數的4%。
而導致沃爾沃做出一決策的直接誘因,很大程度上是其第一季度財報呈現出了“斷崖式”的下滑態勢。
財報顯示,沃爾沃2025年第一季度集團營收為829億瑞典克朗,而去年同期為939億瑞典克朗,營收同比縮減了11.7%,營業收入為19億瑞典克朗(約14.32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47億瑞典克朗相比,營業利潤直接腰斬。
營利雙縮的處境下,沃爾沃的第一季度息稅前利潤率也從5%降至2.3%。
在剛剛結束2024年全年營收4002億、營業利潤270億的“高光”成績后,沃爾沃第一季度的暴跌下跌顯得尤其刺眼。
沃爾沃CEO漢肯?塞繆爾森也在采訪中直言,公司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市場逆風”。
同時還表示,銷量在下滑,電動車領域涌現出新競爭者,價格競爭加劇,整體售價也承壓。再加上近期新增的關稅,這一連串因素使得市場前景愈發難以預測。
此外,受到關稅政策變化影響,沃爾沃汽車還撤銷了2025年和2026年的財務指引。
02
燃油失守,電車難立
或許是被吉利收購的原因,沃爾沃在眾多傳統豪華車企中,算是電動化轉型比較積極的。
早在2021年,沃爾沃就宣布要成為“全球首個純電豪華品牌”,計劃到2030年徹底停售燃油車,而彼時的比亞迪也不過是簽署的“2040年停售燃油車”宣言。
但不同的是,比亞迪在2022年就全面停止了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而沃爾沃繼而改口,到2030年,電動車型將貢獻銷量的90%至100%,包括純電動與插電混動,剩下的10%由48V輕混車型貢獻。
但即便是這樣,也比絕大多數傳統車企要激進的多。
為了推動電動化轉型,沃爾沃甚至在今年3月末,還把曾經力推電動化而喊出“2025年交付百萬輛電車”的激進派老CEO漢肯·塞繆爾森給請了回來。
從銷量結構上,也能反映出沃爾沃在電動化上的進展,2024年沃爾沃全球銷量約76.3萬輛,新能源車型占比已經達到了46%,其中純電動車銷量為17.52萬輛,同比增長54%,占比為23%,插混車型同比增長16%。
今年一季度,沃爾沃的全球銷量約為17.2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占比為43%,純電動車的占比也達到了19%。
但激進的電動化變革,也導致沃爾沃業績大幅下滑。
眾所周知,電動車不同以往的燃油車,往往需要巨量的研發投入,就拿2024年來說,因為向電動化傾斜,沃爾沃汽車的研發投入達到了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7%。
這一部分可是實打實真金白銀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沃爾沃的利潤率從5%跌至2.3%。
另一方面,沃爾沃目前的主力銷售車型仍然是燃油車,但從銷量來看,難掩下滑的趨勢,今年第一季度,雖然新能源車型占比達到了43%,但總銷量卻同比下滑了6%,而且這場銷量銷量下滑,在去年便已初見端倪。
2024年,沃爾沃除了在歐洲市場取得正向增長,在中美市場的表現均不盡人意。美國市場方面,其全年累計銷量12.52萬輛,同比下滑3%。
作為沃爾沃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頹勢更為顯著,由2023年的17.01萬輛降至15.64萬輛,下降了8.2%,創下在華銷量近五年歷史新低。
原因就是燃油車下滑的嚴重,賣的最好的車型XC60,比如在2025年2月的銷量僅為4212輛,環比下降26.93%,S90在2月的銷量為1184輛,環比下降47.7%。
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同樣慘淡,EM90上市后月銷僅三位數,EX30的月銷也沒能過千。
一個事實是,沃爾沃正處于燃油市場失守,電動車難立的尷尬境地。
換句話來說,雖然沃爾沃在電動化轉型方面起步較早,但這一優勢并未轉化為實際的利潤增長。
其實不光是沃爾沃,這也是不少傳統豪華車企共同面臨的困境——燃油車賣得多,電動車投入大,卻遲遲看不到高毛利新品。
今年一季度,BBA的凈利潤無一例外地呈現下滑趨勢,甚至都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比如寶馬下滑26.4%至21.73億歐元,奧迪盡管營收增長12.4%,但稅后利潤仍下降了14.5%。
困境之下,車企們瘦身已成常態,大眾、寶馬、奔馳等紛紛調整組織架構,強化軟件與成本的協同,福特也縮減北美產線,集中資源開發盈利產品。
但無論是裁員與成本削減,都是傳統車企在電動化浪潮中斷腕求生的縮影,當燃油車時代的品牌光環開始消褪,巨頭們也需要講新的故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