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工作座談會召開,圍繞進一步深化“三個監管”改革主要任務,聚焦提升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質量,拓展數據應用,加大支撐信用監管、標準創新等方面工作進行研討。
會議總結了統一代碼在提升數據質量、打牢發展基礎、深化應用服務、支撐信用監管等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會議指出,面對新機遇新挑戰,要將企業信用評價工作作為新時代信用監管賦予統一代碼的全新任務,將公共數據資源授權運營作為統一代碼可持續發展的全新路徑,將全國一體化分布式數字身份作為拓展統一代碼應用場景的全新機遇,全力推進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取得實效,大力提升數據回傳質量,主動探索公共數據應用服務新模式,不斷提升統一代碼工作質量。
在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進一步明確各類主體的賦碼部門,健全賦碼數據共享與校核機制。”
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是我國組織機構身份標識的一項基礎性制度。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中活躍著數以億計的各類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代碼是國家確立的唯一的、終身不變的法定身份標識,相當于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身份號碼”,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技術支撐。
組織機構統一代碼制度自2015年正式批準實施,至今已穩定運行十年。十年來,統一代碼共涵蓋了市場監管、機構編制、民政、工會等19個登記管理部門賦碼登記的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機關法人、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工會組織等36種機構類型,形成了我國法人和其他組織機構的身份標識體系。
當前,統一代碼在各行業各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政府部門利用統一代碼實現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社會公眾通過統一代碼實現精準識別組織機構,查詢機構信息,關聯信用情況,有效管控風險。
例如,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統一代碼操作規范,確保賦碼質量,并強化互聯互通,實現北京市統一代碼庫與京津冀統一代碼庫、市監管對象庫、市綜合監管系統和市大數據平臺對接融合,為區域信用監管一體化提供支撐。京津冀三地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構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基礎資源庫以及制定實施協同地方標準,實現了近1700萬家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團體等各類機構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共享。
下一步,統一代碼將不斷擴大和覆蓋機構身份標識范圍,探索創新統一代碼數據服務模式,逐步成為我國數據共享、治理與應用的基石,逐步成為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
?
【案例匯編】
【專家觀點】
【信用案例】
【工作進展】
【值得收藏】
編輯:源源
校稿:昊宇
來源:源點credit
點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