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各種維生素C產品成了市場上的寵兒,不少商家都在宣傳維生素C的好處,大到心血管疾病,小到感冒、口腔潰瘍,甚至美容護膚,維生素C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商家竭力推崇的天然維生素C,小小一瓶就要上百元,這和幾元一瓶的維生素C有什么區別?與合成維生素C相比,天然維生素C真的更好嗎?
01
維生素C有什么作用?
維生素C(Vitamin C)又稱“抗壞血因子”,它是人體必需的一種關鍵營養物質。人體若長期缺少維生素C,會引發壞血病,導致牙齦滲血、牙齒松動脫落、皮膚出現狀況,嚴重時甚至會危及性命。
數百年前的大航海時期,眾多海員出海后常常因一種病癥離世——即壞血病,后來人們查明,這便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C所致,所以維生素C才有了“抗壞血酸”這一別稱 。
02
我們需要補充維生素C嗎?
從我國的調研數據來看,中國65歲及以上居民日均維生素C的攝入量為71.8毫克,中位數水平是59.5毫克/日;18~35歲成年群體每日維生素C的平均攝入量是56.41毫克,而人體健康所需的推薦攝入量是100毫克/日。
由此可見,不少人存在維生素C攝取量不足的狀況,主要原因在于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不夠。
所以,每日適量補充維生素C并無害處,甚至可以說是利大于弊。況且,維生素C屬于水溶性物質,安全性相對較高。
03
天然VS合成,有什么不同?
市場上維生素C產品琳瑯滿目,有的售價僅兩三元一瓶,而標價兩三百元一瓶的維生素C往往宣稱是天然提取的,效果更佳。那么,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真的存在差異嗎?
實際上,從人體補充維生素C的需求出發,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并無本質區別。
首先,從化學結構層面分析,天然維生素C與人工合成維生素C的分子結構完全一致,二者僅在來源途徑上有所不同。天然維生素C是從各類食物中提取的維生素,而合成維生素C則是通過人工化學合成或發酵工藝制造出來的,但其化學成分與天然維生素C完全相同。
許多人誤以為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在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化學試劑,其實,從植物中提取維生素C同樣需要借助化學試劑。況且,維生素C本身就是一種化學物質,而我們人體也是由形形色色的化學物質構成的,像水、氧氣、二氧化碳等,無一不是化學物質。大家不必對化學物質過度驚慌,它無處不在,也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
其次,從功效方面來看,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完全等效。維生素C作為一種化學物質,無論其是通過化學合成、發酵工藝還是從天然食物中提取的,只要其分子結構相同,那么它在人體內所發揮的作用就完全一致。
有相關研究專門對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維生素C的功效進行了對比分析,綜合了動物實驗模型和人體實驗模型的數據,結果表明,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維生素C在人體營養補充方面的效果并無差異。
實際上,天然維生素C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最顯著的區別在于價格,天然維生素C的價格通常更高,而售價2元一瓶的維生素C已經完全能夠滿足人體需求,性價比極高。
04
如何補充維生素C?
1
增加新鮮蔬果的攝入量
蔬果中富含維生素C,依據膳食指南的推薦,每日攝入500克蔬菜、250克水果,便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例如,柿子椒、芥藍、豌豆苗、菜花等蔬菜,以及酸棗、冬棗、獼猴桃、山楂、草莓等水果,維生素C含量均頗為可觀,日常飲食中不妨多加選用。
蔬果不僅蘊含豐富的維生素C,還包含類胡蘿卜素、維生素E、維生素B族、鐵、鋅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多項營養學研究表明,多食用蔬果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2
合理攝入維生素C補充劑
若擔憂通過蔬果攝取的維生素C不足,可每日補充100~200毫克維生素C補充劑,但無需過量攝入。
3
適度補充,避免過量
需留意的是,無論是天然來源的維生素C還是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均非補充得越多越有益,過量攝入反而對健康不利。
成年人每日維生素C的最高耐受攝入量為2000毫克,但若長期大量攝入,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在補充時,切勿超過此限量。
資料 |央視新聞
編輯 |李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