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時風
給學生減負,再出重拳。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天,教育部發布通知,進一步清理整治違背教育規律、侵害群眾利益的辦學治校行為。《通知》提出了16條2025版負面清單,被網友稱為“給學生卸下沉重枷鎖的金鑰匙”。其中,“嚴禁違規頻繁考試”的話題詞,更是登上微博熱搜前列。
減負政策初衷值得肯定,關鍵還在于如何落到實處。
在現實教育中,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頻繁組織各類考試。周考、月考、單元考……考試成了學生學習生活的主旋律。
曾有信息日報記者調查顯示,有學生讀書12年累計參加了大小考試逾千場。近幾年,在教育部門的減負措施之下,雖然情況已有大幅度好轉,但是個別學校,依然在偷偷組織各類考試。
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測量研究所腦成像實驗顯示,高頻考試會使青少年前額葉皮層的杏仁核活躍度增加1.8倍,這種神經反應與焦慮情緒的生物學表征高度吻合。
過度考試不僅讓學生滋生焦慮情緒,還壓縮了他們自主學習、鍛煉身體的時間,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嚴禁違規頻繁考試的規定,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有利于引導學校樹立正確教育質量觀,讓學生從“考海”中解脫出來。
要讓禁令真正生效,不能僅靠行政命令,而需構建多方協同的治理機制。首先,教育督導應加強動態監測,利用信息化手段精準識別“隱形考試”;其次,學校要優化教學管理,提升課堂效率,減少對考試的依賴;最后,社會輿論也需理性引導,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避免陷入“越考越焦慮”的惡性循環。
教育不是流水線,學生也不是標準件。減少考試頻次,本質是讓教育回歸育人本真。政策落地固然需要決心,但更需要智慧——如何在減負的同時保障教學質量?如何在淡化分數的同時建立更科學的評價體系?這些問題考驗著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思維。唯有學校、家庭和社會形成合力,才能讓政策走出文件,真正惠及每一個孩子。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詩作為結尾:
考試無邊卷如潮,
題海沉浮幾時消?
減負再灑及時雨,
甘霖滋潤出壯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