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氣溫持續回升,我市各地蛇類活動頻繁,給居民生活帶來安全隱患。本月以來,溫州市蛇類研究所收治60多例被毒蛇咬傷的市民。當前正值蛇類活動高峰期,市民需提高警惕。
5月22日下午,永嘉縣橋頭鎮林下中路一住戶家中驚現一條約1米長的眼鏡蛇,消防救援人員迅速趕赴現場,最終在桌子底下將其捕獲并放生至山林。同日,永嘉消防部門共處置6起蛇類警情。而5月份以來,永嘉縣消防救援大隊累計處置蛇類警情37起,且多為眼睛蛇等劇毒蛇類。
在鹿城區,蛇類活動同樣頻繁。5月22日上午,豐門街道后江路一學校操場發現一條1.2米長的銀灰色蛇,引發師生恐慌。消防員到場后,穿戴專業防護裝備,利用捕蛇夾精準控制蛇頭與蛇尾,最終將其安全捕獲并放歸山林。據統計,近10天來,鹿城區消防救援大隊已接到7起蛇擾民警情。
針對近期蛇類活動增多現象,記者采訪了溫州市蛇類研究所所長陳俊標。陳俊標表示,每年四五月份是蛇類結束冬眠、開始活躍的時期,加上近期天氣轉晴,氣溫升高,蛇類外出覓食、曬太陽的頻率大幅增加。
"農歷有'三月三,蛇出山'的說法,現在正是蛇類交配的季節,本就是它們活動的高峰期。"陳俊標介紹,本月以來,溫州市蛇類研究所已收治80多例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其中60多例為溫州本地的患者。
他分析道,咬傷市民的毒蛇有眼鏡蛇、五步蛇、竹葉青、烙鐵頭,其中占比最高的為眼鏡蛇與五步蛇。溫州濕潤溫暖的沿海氣候與多山地丘陵的地形,非常適合眼鏡蛇與五步蛇的繁衍,這兩種毒蛇在溫州的分布區域廣、數量也多。
“眼鏡蛇與五步蛇的繁殖能力都很強,一次就能生下二三十個蛇卵。這些年野生動物保護意識更加深入人心,外加疫情的影響,抓捕、食用毒蛇的人少了很多。綜合這些原因,這些毒蛇的數量也相對也多了起來。”陳俊標說。
他詢問了所有患者,發現大部分患者是為采摘茶葉與包粽子的粽葉進山,不慎被毒蛇咬傷的。
他建議,這段時間市民到野外活動應盡量穿長衣長褲、高幫鞋,扎緊褲腳,戴上帽子;盡量避免在草叢茂密或亂石堆積處行走;如遇蛇類,保持冷靜,緩慢后退,切勿驚擾或試圖捕捉。
此外,他還建議道,如果不小心被毒蛇咬傷,應立即用清水沖洗傷口并輕輕擠壓排毒;保持冷靜,減少活動,避免加速毒液擴散;可在傷口近心端5-10厘米處進行松緊適度的結扎,每15分鐘放松1-2分鐘;盡快就醫,盡量記住蛇的特征或拍照,以便醫生準確判斷蛇種。
來源 溫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