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CEO戴蒙最近放話了,說美國經濟“不能排除陷入滯漲的可能性”。這話聽著委婉,但實際上已經是明著敲警鐘了。
當我聽到“美國經濟不排除陷入滯漲的可能性”的時候,就知道美國經濟已經半只腳踏進滯漲了。
別的不說,光看摩根大通CEO戴蒙的那句“美聯儲的觀望是對的”,就知道現在的局面有多尷尬——明知道美國經濟在持續惡化,美聯儲卻連出手都不敢出。
據彭博社22日報道,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警告稱,因美國面臨著赤字和價格壓力帶來的巨大風險,他不能排除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的可能性。 戴蒙表示,不認為美國經濟正處于最佳狀態,美國的風險包括巨額赤字、通脹等因素。戴蒙批評,美國政府混亂的貿易政策以及縮減或關閉政府機構的舉措令人們更加擔憂貿易失序、通脹高企、失業率上升和經濟衰退。戴蒙表示,美國企業正在暫停擴張業務,包括華爾街利潤豐厚的并購數量也大為降低。
咱們先從最不講感情的數據開始說。
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增速只有1.6%,創下自2022年以來最低水平,遠低于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4.9%和3.4%。
這不是輕微減速,是直接從三檔掛回一檔,經濟增長已經到了停滯的邊緣。
與此同時,通脹卻在抬頭。4月CPI同比上漲3.4%,核心通脹率3.9%,在服務業上的表現尤其明顯——工資上漲,形成 “工資 - 成本” 的螺旋式上升,預計未來美國通脹可能上升2個百分點至4%。
再看就業,4月非農新增17.7萬人,低于預期,失業率從3.5%漲到3.6%,雖然數字不算驚悚,但就業結構的疲態已經藏不住了:全靠醫療和政府撐著,制造業、零售和科技在縮。
兩個現象合在一起,概括起來就是一個詞:滯漲前兆。
這種情況下,企業也開始持觀望態度——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比如,美聯儲去年市場預期年內降息4次,后來降息次數被削到2次,甚至還有人開始討論“是不是該加息了”。
利率不明,企業怎么定融資計劃?政經搖擺,誰敢拍板去并購?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美國企業并購交易總額同比下降32%,尤其是跨國并購、科技并購,幾乎腰斬。華爾街很多投行現在靠裁員“續命”。
至于變來變去的關稅政策,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唯一確定的就是加關稅,至于加多少,估計連懂王心里都沒譜。
美國智庫Peterson研究所測算,每提升10%的廣泛性關稅,將拉高CPI約0.5至0.8個百分點,如果同時疊加到消費品領域,那就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支出先遭殃。
現在的美聯儲的處境,是進退兩難:
繼續維持高利率,確實能壓通脹,但信貸端凍住,中小企業會先趴。
降息吧,雖然可以刺激投資,但現在的通脹本來就還沒壓穩,降息相當于給它加油。
所以無奈的美聯儲也只能“以不變應萬變”,干脆“按兵不動+話術兜底”,嘴上說“靈活應對”,其實心里完全沒底。
-胖胖說-
什么是滯漲?
就是經濟增長沒勁、物價卻不講理地往上漲,而政策還不敢輕舉妄動。
說得直白點:房子買不起,工作找不到,貨幣政策還杵在原地發呆。
摩根大通CEO喊出滯漲,不是危言聳聽,是提醒大家:不要對美國經濟的抗壓性太有信心。
以前是“出點事,美聯儲就救”,現在是“出了事,美聯儲也救不了”。
那接下來會怎樣呢?我只能說:真正的風險,從來不是一次大爆雷,而是慢慢地,“什么都不對勁”,但誰也說不清。
這或許才是巴菲特持有大量現金的最深層理由——
我們不必費力去判斷哪根是壓倒駱駝的最后稻草,只要把時間拉到足夠長的尺度,歷史大底就一定會出現。
(注:巴菲特的判斷是5年內,但他卻選擇今年卸任CE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