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老板魏建軍說 “汽車界的恒大已經誕生了”,這一言論引發熱議,暗諷對象引發猜測,某迪高管疑似隔空回應更是讓事件沸沸揚揚。我們不妨分析一下:魏建軍究竟指的是誰?汽車界是否真有類似恒大的企業?這家公司會爆雷嗎?
首先回顧恒大爆雷前的情況:其負債規模約 2.5 萬億元,包括 6000 多億有息負債、六七千億供應商欠款,以及價值六七千億的待交付房源。汽車行業普遍負債率較高,長城自身負債率超 70%,但魏建軍的 “暗諷” 顯然不是指財報可見的常規債務 —— 制造業本就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高負債并非異常,如蘋果、格力等企業負債規模也不小,但并未爆雷。
恒大的關鍵問題在于 “隱性雷”:通過大量開具商票隱藏債務。例如,恒大在銀行存入 100 億保證金后,向供應商開具大量商票,承諾 3-6 個月兌付,實則到期后賬戶無錢,將債務變相 “延期”。同時,恒大通過財務操作粉飾報表,將虧損后移,營造盈利假象,直至爆雷后才暴露每年上千億的巨額虧損。
那么汽車行業是否存在類似企業?有人猜測是某新勢力品牌,但其負債多來自投資人而非供應商,且銷售規模有限,難以像恒大那樣拖欠巨額供應商款項 —— 恒大的 2 萬億負債與其年銷售數千億房產的規模直接相關,而新勢力銷量尚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債務鏈。
從規模看,唯一接近的是比亞迪,但二者本質不同:恒大實控人許家印涉嫌挪用資金、追求個人享受,企業缺乏長期經營誠意;而比亞迪雖規模大、負債率較高,但屬于行業正常水平,且技術積累扎實、產品競爭力強,財務透明度和經營穩定性遠高于恒大。魏建軍作為 “造車狂人”,20 歲便熱愛汽車、鉆研漂移,從繼承拖拉機工廠到打造長城汽車,始終專注實業,其言論更可能是基于行業觀察的警示,而非惡意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創始人公開 “互嗆” 往往是市場競爭的表象,私底下未必是敵對關系。魏建軍的直言不諱,或許更多是對行業泡沫的擔憂 —— 畢竟,汽車行業需要的是真正的技術創新和長期主義,而非依靠資本杠桿堆砌的 “虛假繁榮”。至于 “汽車界的恒大” 是否存在,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堅守實業、敬畏市場的企業,才能在行業浪潮中走得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