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是誰?蘇武是與屈原、共工、蔣干齊名的人物。蘇武是西漢官員,屈原是楚國詩人,共工是神話人物,蔣干是漢末名士,他們四人之所以齊名,緣于一個謎語:論二戰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中國人名,謎底為蘇武、屈原、共工、蔣干)。
蘇武是漢武帝時期的中郎將。漢武帝為答謝匈奴汗國釋放被扣留漢朝使節的善意,不僅釋放了被扣留的匈奴使節,還派出蘇武為正使、張勝為副使、常惠為兼吏(秘書)的使團,攜帶厚重禮物,護送匈奴使節回國。
蘇武出使匈奴時風華正茂
漢朝使團將匈奴使節護送到匈奴王庭,向單于奉獻禮物。漢朝使團盛情而來,沒想到熱臉貼個冷屁股,單于態度傲慢,好像漢朝使團是來進貢似的,與他去年自稱晚輩,稱漢武帝為家長時的態度完全不同。
蘇武使團已經完成使命,本來可以回漢朝了。就在這時候,使團牽涉到一起匈奴“叛亂”案件。
緱王(人名)和虞常都是跟隨匈奴渾邪王投降漢朝的將領,后來又回歸匈奴。他們暗中集結幾十人,希望立功后重歸漢朝。這些人反復跳槽,比較來比較去,覺得還是漢朝更宜居。
虞常在漢朝時與副使張勝是朋友,就秘密拜訪張勝,說道:“聽說漢朝皇帝非常怨恨叛逃到匈奴的衛律,我能用伏兵把他射死。我的母親和弟弟仍在漢朝,希望朝廷能賞賜他們。”張勝立即答應,并贈送虞常很多禮物。張勝不知是怎么想的,這么大的事也不告訴正使蘇武。
一個月之后,單于外出打獵,皇太后與一些貴族留守。緱王、虞常等七十多人,發動突然襲擊,想劫持皇太后,作為回歸漢朝的投名狀。原先答應虞常一同起事的一個人臨時改變主意,找到單于報告了虞常等人的行動計劃。
單于火速回軍,與留守的匈奴貴族前后夾攻緱王叛軍。緱王等人全被斬殺,偏偏與張勝洽談尋求幫助的虞常被活捉。單于命令衛律主持審問虞常。
張勝擔心虞常供出自己,趕忙向蘇武報告詳細情況。蘇武沒有責備張勝,冷靜分析局勢。蘇武認為此事自己脫不了干系,為了不使國家蒙受恥辱,他選擇自殺殉國。張勝、常惠全力阻止蘇武。
虞常果然供出張勝,單于怒火沖天,要屠殺漢朝使團全體成員,好不容易才被部下勸止。單于接受部下建議,只要漢朝使團成員投降,就可以免死。
單于命衛律傳話給蘇武,蘇武當然不愿投降,舉刀自盡,被衛律抱住。蘇武雖然未死,但受了重傷,被衛律想方設法救活。
單于欽佩蘇武的剛烈,每天早晚都派人問候蘇武的身體恢復情況。單于對漢朝使團其他人毫不客氣,逮捕了張勝、常惠等人。
等到蘇武痊愈,單于決心招降蘇武。在對虞常行刑時,將蘇武、張勝、常惠帶過去觀刑,考驗他們的意志是否堅定(這一幕,我們看諜戰劇時常常見到)。
衛律當場用劍砍下虞常的人頭,然后用帶血的劍尖指著張勝的咽喉,說道:“漢朝副使張勝,參與謀殺單于近臣,應立即處決。只有投降,才可以赦免。”張勝恐懼,立即投降。
衛律用劍尖指著蘇武,說道:“副使有罪,正使應該負連帶責任,接受懲處。”蘇武面不改色。
衛律見恐嚇沒有效果,就改變語氣進行利誘。衛律以身說法勸告蘇武,只要投降匈奴就可以封王,擁有數萬人口,牛馬滿山遍野。蘇武回答衛律,“你明知我不會投降,多說無益。”
衛律無法說服蘇武,向單于做了詳細報告。單于更起敬意,越發要爭取蘇武歸附。
既然恐嚇無效,利誘也無效,單于就采用“寂寞”懲戒法。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中,斷絕飲食,不讓任何人接近他,讓他長時間品嘗寂寞的滋味。
蘇武在地窖中好幾天,依靠吞食皮衣上的羊毛和天空中落下的雪花,竟然還活得好好的。
匈奴人拿蘇武沒有辦法,就把蘇武放逐到絕無人煙的北海(西伯利亞貝加爾湖),讓他放牧一群公羊,告訴他:“等到公羊有奶汁的那天,你就可以回去。”回去的意思是讓蘇武回到人群中,而不是回到漢朝。
貝加爾湖
公羊當然不會有奶汁,但蘇武在無盡的寂寞中渡過十九年后,終于回到了漢朝。蘇武回歸漢朝特別富有戲劇性。
牧羊十九年后的蘇武
蘇武真正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蘇武真正做到了寧死不辱使命,具有高度的民族氣節和犧牲精神。蘇武美名已傳揚兩千多年,還將繼續傳揚下去,成為華夏民族永遠的驕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