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3466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沒有利他精神的人,千萬別學醫!
02、臨床醫生中的“老鼠屎”是怎么形成的?
03、真正的醫學精英,必須具備人文情懷
隨著官方調查通報后,北京協和“4+4”董小姐事件現在進入中場休息。
但不少人還非常關注北京協和“4+4”模式背后的推行者——王辰院士,還有人扒出了他曾經接受采訪的一段視頻。
王辰院士說,“醫生、護士等等,是面對人的生命、健康,這種堪稱人的終極利益的這批人;
因此,醫學教育一直都放在高標準上的教育,醫學確實應該定位在所謂的精英教育上。”
我對王辰院士這個人不太認可,但他講的這句話,我非常認可。
只不過,醫學上的“精英教育”絕不能培養出像“董小姐”這樣的精致利己主義者,而要培養出真正有人文情懷、具有利他精神的精英!
作為一名精準精神心理醫生,我想對“如何培養醫學生”發表我的個人看法,以此拋磚引玉。
01、沒有利他精神的人,千萬別學醫!
都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比起其它絕大部分專業,學醫實在是太苦了,如果想進入大醫院,讀完5年本科后,還要再讀研、讀博。
好不容易熬出頭了,在成為一名臨床醫生之前,還需要參加規培。
網上說很多父母,尤其是如果這些父母就是醫生的話,他們一旦聽到孩子想學醫,就會怒吼“你敢學醫,我就敢打斷你的腿!”
這個說法是夸張了點,但確實有不少父母不希望孩子學醫。
而且,哪怕你已經成為臨床醫生了,也不代表后面就能一帆風順,因為你的醫療水平還必須要經得起考驗。
說白了,臨床醫生其實就是技術崗,你得有水平,同事才會服你,患者才會來找你。
在醫院里,很多醫生之間是非常清楚彼此水平的。比如我當過麻醉醫生,手術中經常要跟外科醫生合作,那時的我就非常了解他們的真實水準。
臨床上有不少醫生,職稱都是專家了,他們雖然對外名氣很大,但實際上他們的醫療水平并不咋樣。
但外面的患者、家屬往往并不知道啊!他們以為這些醫生很牛啊!所以他們選擇了相信這些醫生,甚至把自己的性命都托付給這些醫生。
結果,這些醫生沒有真本事,白白耽誤了別人的病情,這實在是太可恨了!很多醫患矛盾就是這樣發生的。
而且,絕大部分醫生確實屬于“精英”,他們在高考大關里考贏了大部分人,還考上了碩士、博士,完全拿得出實打實的學歷。
當然,像“4+4”模式董小姐那樣的,不算此列。
這些高學歷的醫生,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優異,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能力出眾,本來就容易心高氣傲。
如果他們成為醫生之后,在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又不懂得自我反省,沒有利他精神的話,他們很容易變得偏執、自大。
他們很容易出現偏執型人格改變,或者自戀型人格改變,甚至是NPD(自戀型人格障礙)!
他們在臨床上會一味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治療,根本不懂得尊重患者及家屬,如果患者和家屬提出疑問,他們甚至會說,“到底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
原臨沂四院副院長楊叫獸——楊永信,就是典型的NPD者(自戀型人格障礙),他對青少年施加電擊酷刑,簡直是借醫療之名,做傷天害理的事!
楊永信,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如果有志成為一名醫生,拿到醫師執業證只是個開始,后面還得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術與能力,更要將“為病人著想,讓病人滿意”作為終生使命。
很多醫學院校都會把“嚴謹、博學、求實、奉獻”當成校訓,就是希望能培養出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醫務人員。
更何況,如今已經進入了AI時代,各行各業都非常卷,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對臨床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所以,想學醫的人可以先捫心自問,如果你們沒有人文情懷的意識,沒有利他精神,那真的不建議你學醫,請另選他路。
學其它專業后,你們也有可能成為社會精英,有著不錯的收入,過著舒適的生活。
如果你們覺得人一輩子不需要有啥精神追求的話,那可以一直停留在“生活階段”,不要追求實現人生價值,滋潤地過著小日子。
只要不作出違法的、或者損壞他人利益的事情,那都是你們自己的選擇,這無可厚非,別人無權批判。
但是,偏偏有這么一種人,他們本來就沒有利他精神、奉獻精神,沒有人文情懷的意識,但偏偏要進入醫療界。
有些人占著家庭背景的優勢,來臨床上走了個過場,最終成為醫院的行政人員,享受著極好的待遇。
還有些人像董小姐這樣,通過北京協和4+4模式,速成醫學博士,但醫德和醫術雙雙不在線。
我想,董小姐的目標絕不是成為救死扶傷的臨床醫生,她只是享受著醫學博士的光環,并圖著醫院給的薪資福利。
這樣的人就是妥妥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如果讓他們進入醫療界,他們就是壞了一鍋粥的那顆老鼠屎!
02、臨床醫生中的“老鼠屎”是怎么形成的?
我們曾經分析過,像“董小姐”這樣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第一,他們是在外界的過度夸獎中長大的,很容易會陷入自戀、自嗨。
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反復受到老師、父母等長輩的過度夸獎,“你是最棒的”、“你將來一定能當大官”、“你就是清華、北大的料”……
時間一久,他們自然就變得飄飄然,覺得自己非常厲害,自戀、自大。
他們甚至會產生強烈的優越感,認為自己就是高人一等,其他不如自己的人就是螻蟻,就是低等人。
第二,當他們取得一定的成績時,他們會把功勞全歸于自己,完全沒有感恩之心。
無論是學習上、工作上,一個人能取得一些成績、甚至所謂的成功,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個人的努力是很重要,但時代背景、別人的幫助也非常重要。
有時候,時代的風口來了,豬都會起飛;好比你坐電梯到達了頂樓,你能說這都是你自己的功勞嗎?
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并不這么認為,他們打從心底地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
對于父母熬夜陪讀,老師苦口婆心,平臺給的資源……他們認為這都是別人該做的,把別人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他們哪怕踩著平臺起飛,也能睜眼說瞎話:“這破平臺有啥用,沒我,它估計得倒了”“我能贏,全靠我自己的能力!”
所以,他們越所謂成功,內心就會越自戀,越以自我為中心。
第三,他們的父母沒有意識引導他們學會自我反省,犯了錯之后要承擔責任,這導致他們自私自利,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他們在求學時,很可能就是校園里的“小霸王”,經常欺負同學,飛揚跋扈;
哪怕他們闖了禍,父母也會利用權力和資源,幫他們擺平,他們從不需要承擔相應的后果。
犯錯不會被罰,他們自然就不懂得自我反省,而是越來越我行我素,從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如果他們的父母是有頭有臉的人,身邊的人經常對他們和他們的父母阿諛奉承,他們的優越感和傲慢就會更強烈。
其實,很多精致利己主義者和他們的父母,對成功的理解是非常狹隘的。
他們認為成功就是賺很多的錢,或者在社會上擁有很大的權力,而不是對社會和別人有貢獻,實現社會價值。
他們所謂的追求成功,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人性三原色中的“虛榮心”。
對于這一點,精致利己主義者和他們的父母都缺乏自我覺察的意識和能力,他們所享受的所謂的成功,其實只是紙醉金迷,權力物欲。
而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讓自己更有錢,或者更有權,一直在“利己”,而非“利他”;
他們根本沒意識要進入“生命階段”,不思考積極的人生意義。反而在獲得所謂的成功之后,越來越肆無忌憚、狂妄自大,出現NPD(自戀型人格障礙)。
03、真正的醫學精英,必須具備人文情懷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更不用說NPD(自戀型人格障礙)者了,他們根本不適合學醫。
如果精致利己主義者、NPD者進入了醫療界,還成為了領導,那他們手上的權力會成為加害別人的“利刃”。
楊永信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電擊酷刑,制造了7000多個C-PTSD的青少年患者!
楊永信,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們要培養的臨床醫生,不僅僅是精英,還應該是具備人文情懷的精英。
有人文情懷的臨床醫生就不能是精致利己主義者,更不能是人格障礙者,尤其是NPD者。
這是醫療界的底線,我們必須嚴格遵循這個底線,才能守護患者的健康。
而且,精致利己主義者、人格障礙者的形成與醫學教育沒有太大的關系,而與家庭教育有關。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學醫、從醫,那就要懂得采取真正科學的家庭教育,尤其要避免對孩子過度夸獎。
而且,國內醫療機構還要向美國梅奧醫療中心學習,甚至要比他們做得更好。
梅奧診所,圖片來源于網絡
梅奧診所非常提倡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國內也有不少醫療機構推行著MDT模式,這確實是極大的進步。
但有些所謂的醫學精英打著MDT之名,實際上是做著利益交換的事情,并非真真正正為病人服務。這種行為非常可恥,希望這類人會得到應有的懲罰。
梅奧診所還要求每個醫務人員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學知識,更好地與患者及家屬共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這也值得國內醫務人員學習。
不過,我覺得國內的醫務人員要學的不是基本的心理學知識,而要學習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
傳統的心理學知識太低效了,即便醫務人員掌握了這種知識,他們在臨床上每天要接診那么多病人,哪有那么多時間跟病人共情。
但是,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能夠深入到人的內隱記憶層面去理解人的心理活動與行為,這種知識是真正高效及科學的。
如果醫務人員掌握了這種高效知識,他們能更快速地識別病人的心理問題,甚至還能提供可行的建議,緩解患者的癥狀。
也就是說,醫務人員不僅要解決患者的主要病癥,還要更加全面地關注他們的心身健康。
這樣的醫務人員才是真正具備人文情懷的,真正地做到了“醫者仁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