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光,號真德,筆名彭城書癡,1956年出生于江蘇徐州。自幼,他深受祖父國學及書畫藝術的熏陶,六歲起就踏上了習字繪畫的征程。寒來暑往,六十余載的堅持與磨礪,形成了極具個人特色的書畫風格。1979年,他畢業于江蘇美術學校,在專業院校中系統地學習了繪畫技巧和理論知識,為他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88年畢業于中國書畫函授大學;2014年結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在書畫方面的造詣,多方面的學習經歷,使他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也為他的書畫創作注入了更多的靈感和內涵。
唐德光繪畫作品《黃山歸來不看岳》
唐德光先生在書畫審美方面,師法古人卻又不拘泥于傳統,大膽創新,獨辟蹊徑,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時代元素,讓作品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現代氣息。他對書畫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每一幅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強烈的師承淵源,展現出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獨特見解。
在書畫理念上,唐德光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書法和繪畫相輔相成,書法必須從繪畫中吸取營養,就像一幅山水畫,既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又有潺潺流淌的流水,二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使書法作品富有變化和意境。同時,他強調一個好畫家必須寫得一手好字,還要多讀書,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因為一幅畫即使畫得再好,如果題款不佳,就會破壞整幅畫的美感和意境;一幅書法作品如果缺少天地靈氣,就會顯得呆板無神,缺乏藝術感染力。
唐德光繪畫作品《秋天一色》
在書畫創作過程中,唐德光善于博采眾長,將百家之精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他深知,在當今紛雜忙碌的時代,藝術家必須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觀察生活、審視世界。在充分汲取古今書畫傳統的同時,不斷去發現和挖掘美的內涵,再加上勤奮努力,才能用自己的感悟創作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書畫作品。
唐德光先生不僅在書畫領域成就卓越,還懷著一顆熱忱的公益之心。他積極支持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位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唐德光書法作品《桃花庵歌》唐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衷心祝愿他在未來的藝術創作中,繼續綻放光彩,創造出更多屬于個人、屬于社會的精彩畫作,為傳承和發展中華書畫藝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林語)
藝術風采
作品欣賞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