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不住的深圳,在國家科技進步的大潮中,永遠先前,永遠站在第一排,這一次也不例外。
作者:施南(抱樸財經評論員)
很多人看過“全球首例機器人前空翻”的視頻,制造企業是深圳的眾擎機器人。
還有人記得今年大年初二幫助游客攀登泰山的登山助力機器人吧,這是一款專門針對登山愛好者研發的外骨骼機器人,由泰山文旅集團與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開發。
而這些機器人的研發與制造都是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部分。
每當深圳的人工智能終端產品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流量狂潮的時候,很多人不禁會問:
為什么是深圳?深圳的人工智能產業正在發生什么變化?這對中國會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
01 展會開幕,彰顯實力
先來看看深圳近期的一次展會和一次高規格論壇(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就知道深圳的實力。
5月22日,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暨第六屆深圳國際人工智能展覽會(GAIE)在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開幕,GAIE以“智聯萬物·端啟未來”為主題,為期三天,超1000件AI終端產品及前沿技術亮相。
作為全國首個人工智能終端展,本屆展會展覽規模達2.5萬平方米、設五大核心展區、十大應用場景,匯聚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余家企業,全方位展示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最新應用場景。
請大家注意一個關鍵詞:人工智能終端。
什么意思?就是直接和老百姓、企業發生關聯的,個人、企業直接買來就可以用的,比如AI手機、AI PC、AI平板、大模型一體機、AI可穿戴設備(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AI影像設備、全屋智能產品、工業級AI終端以及其他新型AI終端。
這是深圳的特點,特別注重實用性,特別注重應用場景,不玩虛的。
這個展會在深圳落地,而且是首次,說明深圳在這一塊的實力是很強的,到底有多強?
我們可以打開一張榜單看看就明白了。
5月11日,2025福布斯中國人工智能科技企業TOP50評選結果揭曉。北京、上海、深圳憑借13家、11家和7家上榜企業的成績,穩居城市排名前三。
深圳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的主要集聚地。根據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的統計,2023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總產值達3012億元,同比增長21.1%。目前,深圳擁有2600余家人工智能企業、6家AI獨角獸企業,以及34家機器人上市企業、9家機器人獨角獸企業,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這個令人欣喜的局面是怎么來的?
其實就兩句話:市場自發,政府助力。
深圳企業家一直是中國最具領先意識的企業家,他們敏銳抓住了人工智能的風口,努力和硅谷同步,不斷追逐硅谷的節奏,不斷迭代,才有了今天超3000億的人工智能產業總產值。
而深圳市政府是中國最會打造營商環境的政府之一,他們是觀察家,也是實干家,他們最善于做的事情就是給企業助力,幫企業掃清障礙,必要的時候,通過合法程序直接幫助企業。
比亞迪為什么能騰空出世?其實就是因為有深圳政府背景的風投力挺,而且在關鍵時刻不遺余力予以支持,同時又嚴守政府邊界,不干涉企業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圳其實是中國最具成功風投經驗的地方政府之一。
至于26日開幕的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其主題是“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這其實是深圳一直在做,而且表現優異的領域。
作為全國數字文化產業高地的深圳,擁有以騰訊、華強方特等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在數字游戲、影視動漫、文化裝備制造等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2023年深圳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750億元,占GDP比重約8%,成為深圳經濟的重要支柱。
深圳的數字創意產業增加值常年穩居400億元高位,電競產業占據國內電競市場逾四成市場份額,超4000家游戲企業貢獻全國過半、全廣東省近七成的行業營收。
深圳也是中國首個、全球第六個“設計之都”,截至2023年,全市創意設計服務法人單位超過3.3萬家,文化創意和設計業營收突破萬億元。
隨著深圳的人工智能產業的大跨步躍進,這其實是工具的持續升級,深圳的文化力量、文化產業會有一個大的躍升。
02 深圳掏真金白銀支持AI
我們今天看到深圳的人工智能產業已經名列全國前茅,但此前的努力與艱辛其實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的,而且深圳政府很明顯一直在發揮“最佳風投”的本色。
去年12月18日,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稱《措施》),里面全是干貨:
《措施》共4方面18條,其中包括每年發放最高5億元“訓力券”、1億元“模型券”、5000萬元“語料券”,構建人工智能百億基金投資生態等多條“真金白銀”的舉措。在全國各地已發布的人工智能相關政策中,深圳此舉支持力度、投入資金堪稱全國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非常關注小微企業,《措施》推出了依托重點區域打造“零租”孵化器、對人工智能領域頂尖人才提供一攬子“政策包”支持等多項實惠舉措。
里面有沒有可能跑出幾條深圳“小龍”?很有可能。
與此同時,《措施》還提出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匯聚多元資本構建人工智能百億基金投資生態,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這四個“投”的原則其實既需要專業能力來做決策,也需要有一定擔當,而這恰恰是深圳的突出優勢。
這不是“風投”是什么?而且是很有眼光和膽略的風投。
深圳不但這么說,還真這么做了,直接掏出了真金白銀。
就在5月22日的GAIE開幕式上,深圳宣布“深圳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投資基金”和“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正式發行。
錢投在什么方向,精準助力哪些領域也非常清晰:
深圳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投資基金規模50億元,重點投向人工智能手機、計算機、平板電腦、大模型一體機、可穿戴設備、智能影像設備、全屋智能產品、工業級人工智能終端、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終端以及有關軟硬件技術等領域。
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首期規模為20億元,重點投向算法模型、AI+行業應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具身機器人本體等領域。
深天使、高新投、深擔保、力合科創、投控東海等多家投資機構特別攜手所投AI企業共同參展,意思很明顯:我們看好,我們投了,你有本事我也投,深圳力挺人工智能產業。
深圳在人工智能這一塊是集中金融、技術、人才、政策在猛攻,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03 深圳永遠站在第一排
說回開頭的展會,GAIE作為一個展會,是深圳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驛站,總結之后還會再出發。
與此同時,深圳的雄心與實力其實已經漸次展現,噴薄欲出:
2024年,深圳全市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增加值達747.53億元,同比增長12.7%,這是實干家的成績單,這是突飛猛進的趨勢。
2025年,深圳向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企業開放100個涵蓋多領域的應用場景,這是高度開放的態勢。
《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將超3000家,產業規模年均增長超20%,這是城市揚帆的方向。
《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市人工智能終端產業規模達8000億元以上、力爭1萬億元,這是激勵人心的旗幟與目標。
擋不住的深圳,在國家科技進步的大潮中,永遠先前,永遠站在第一排,這一次也不例外。
祝福深圳,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