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青少年群體面臨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家庭期待等多重考驗,心理健康問題也成為社會的共同挑戰。記者從5月28日舉行的閔行區學生心理健康周主題活動獲悉,閔行正在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建設社區標準化心理咨詢診室,后續逐步優化綠色轉診通道,共同守護轄區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活動中,閔行區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聯盟成立。聯盟成員單位涵蓋了教育、衛生、社區等多個領域,將以“復旦—閔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中心為核心,聯動教育、醫療、社區、家庭四方力量,通過公益宣傳、校園劇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減輕病恥感,鼓勵主動就醫,并建立學生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提高危機轉介可及性。
聯盟成立后,區衛生健康委和區教育局將聯合掛牌設立閔行區學生心理服務能力提升實習基地,為學校心理老師、衛生系統心理咨詢師和健康副校(園)長提供實踐場所,促進“兩師一長”熟悉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診療規范和干預策略等,提升心理咨詢輔導規范化、專業化水平。
當“卡皮巴拉”(英文:capybara,水豚)的溫和特質與閔行結合,閔行區心理健康IP形象卡皮和芭樂在活動中正式亮相。“卡皮是個有點調皮的小男生,喜歡悠閑的生活,偶爾會偷懶,但關鍵時刻非常可靠;芭樂是一個愛美的小女生,外表高冷,說話直接,但內心非常關心朋友。當負面情緒‘入侵’時,希望大家積極應對,嘗試成為卡皮巴拉,不焦慮、不內耗,做個情緒穩定的人。”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浦江醫院副院長蔣超表示。
處于身心發育關鍵期的兒童、青少年,是精神心理相關問題的易感人群,其情緒調節能力、應對能力一般還不夠成熟和穩定。記者了解到,《閔行區學生心理問題防治手冊(教師版)》(以下簡稱《手冊》)即將正式出版,成為閔行區“醫教家”協同學生心理問題防治系列手冊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教師熟悉主要、常見精神心理問題的預警信號或癥狀,掌握有效的應對策略技巧和基本原則,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家、校、醫溝通平臺和快速有效的轉診途徑。
活動詳情5月28日19:00網絡播出
記者:陳美玲
部分供稿:區衛生健康委
初審:林心怡
復審:方雨斌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