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證監會相關規定,上市公司應在每個會計年度前3個月、前9個月結束后的1個月內編制季度報告并披露。
華為雖不是上市公司,但是因為需要在債券市場發債融資,所以也會定期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上海清算所等網站披露季報、半年報和年報。
從上述網站的歷史記錄來看,華為一般都會在每年的4月底同時披露上一年的年度報告與當年一季度的財務報表,并形成了慣例。
在2025年的首季,這一慣例竟悄無聲息地被打破了,2025年4月30日,華為在上市網站分別發布了《2025年度第六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情況公告》和《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24年度報告》,但直至5月末,也并未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表。
除此之外,另一項被打破的慣例是分紅公告。從歷史記錄來看,自2022年開始至2024年,華為每年都會在4月初的2日或4日對外披露《關于分配股利的公告》,但2025年直到5月末,在相關網站上并無華為分配股利的相關公告。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華為在2025年1月18日發布內部文件,公布了員工持股計劃的2024年度分紅,每股價格為7.85元,每股分紅1.41元。但華為沒有像往年一樣在4月初對外披露這一內部決議,其背后原因值得關注。
從華為2024年的年度報告來看,全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8621億元,同比增長22.4%;但因為上一年度受益于出售榮耀等業務形成的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華為2024年的凈利潤只有626億,同比下滑了28%。因此其內部文件公布的1.41元的每股分紅和18%的收益率均創2020年以來的新低,亦可理解。
另外,進入2025年后,華為在債券市場也不同尋常地頻頻出手,在短短4個月內連續發行了6期短期債券,共計融資240億人民幣。其融資頻率之高及融資額之大,亦超過2024年全年4期融資130億和2023全年7期融資220億。相信這或許與2025年國內債券利率下行、融資成本低有關,但華為2024年現金流量表的期末余額僅有1463億,同比2023年末的1929億下降了24%亦有影響,畢竟華為每年2季度都要拿出700億左右的現金用以分紅,資金壓力最大。
但華為在2025年初不同尋常的密集發債,預計也會導致其全年的借款和負債總額的攀升:2024年底華為全年的借款總額已高達2649億,而負債則總計7455億,如果華為2025年在融資成本降低的大環境下加大對外融資力度,則其全年負債或將再上臺階。
華為2024年的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2.4%,從分部業務表現來看,終端業務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貢獻最大。在2024年運營商資本開支下滑的大背景之下,華為的核心業務板塊ICT基礎設施業務已經開始呈現出增長疲態,同比增幅僅有5%;而真正為華為挑起增長大梁的則是國內勢頭正猛的新能源車業務,這既體現在華為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同比增長474%的巨大增幅上,也體現在華為的終端業務全年增收939億人民幣上。
華為的終端業務主要是面對To C的消費者市場,除了為消費者和商業機構提供傳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可穿戴設備、家庭融合終端等產品之外,還包括以“鴻蒙智行“為品牌的智選車業務。
根據咨詢機構Canalys的統計報告,華為智能手機2024年出貨量為4600萬臺,同比2023年的3350萬臺增長了37%;但華為在2024年財報中披露,“鴻蒙智行四界齊發,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年交付量超43萬輛”,同比2023年僅9萬輛的交付,增長了377%,遠超手機業務。
由此,華為的“鴻蒙智行”官方賬號在公布2025年1月全系交付新車34987輛的“新年開門紅”時,亦信心滿滿地宣稱“鴻蒙智行四界將在2025年挑戰100萬輛的新高度,助推中國汽車品牌價值實現新的躍升”。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華為的“鴻蒙智行”官方賬號例行發布的全系月度交付量也在2025年1季度打破了慣例,在公布1月全系交付新車34987輛和2月全系交付新車21517輛之后,至今仍未公布3月份的新車交付量,竟讓鴻蒙智行全系的1季度累計交付量開了個大大的天窗。
究其背后原因,估計是3月份鴻蒙智行的新車交付量差強人意。華為“鴻蒙智行”全系在2024年1季度交付新車共計8.85萬輛,而2025年前兩個月底交付量僅有5.65萬輛,按照其在2025年挑戰100萬輛交付量的目標來看,需要每個季度平均交付25萬輛,即使開年1季度偏低一些,但10萬輛的交付規??偸菓撚械?,因此需要3月份的交付量至少要在5萬輛左右。
然而,雖然華為“鴻蒙智行”的官方賬號在1季度打破慣例不再對外公布全系新車交付量,但從其主力銷售車型“問界”來看也能一窺究竟。華為“鴻蒙智行”的主要合作伙伴賽力斯,作為上市公司每月更新其新能源車銷量,可見其3月份的新能源車銷量僅有1.88萬輛,而1季度的累計銷售5.46萬輛,同比2024年1季度的9.48萬輛,下滑了42%。
對比中汽協發布我國新能源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2025年1季度銷量合計259.4萬輛,同比增長49.4%的表現來看,問界汽車明顯拉了華為“鴻蒙智行”的后腿,不僅導致其1季度的全系銷量增速遠遜競爭對手,亦為其挑戰全年100萬輛交付目標蒙上了出師不利的陰影。
“鴻蒙智行”在2025年1季度交付量不及預期,不僅會影響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收入表現,對于在2024年智能部件發貨量同比增長近7倍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亦是壞消息,相當于在急速增長中遭遇了一次剎車。
這兩個2024年對華為業績增長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在2025年1季度出現滑坡,再疊加三大運營商宣布在2025年繼續收縮CAPEX投資帶給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的增長壓力,預測華為2025年1季度的整體業績表現或遠遜于2024年。
但相信這也不會是華為打破慣例未在4月份公布2025年1季度財務報表的原因,畢竟媳婦再丑也是要見公婆的;而且企業發布季度財務報表不需要外部機構進行審計,因此也不存在因審計機構不出具審計意見導致財報發布延遲的情況。
因此,還是希望華為能盡快發布2025年首季財報吧,包括分紅公告、包括鴻蒙智行的月度交付量也最好能夠按照慣例繼續發布,畢竟唯有公開透明的信息披露才能增強市場的信任與信心,才能營造一個公平、透明的商業生態環境,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