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荊芥
性微溫,味辛。歸肺經、肝經
句容茅山
山清水秀,人杰地靈
云霧如輕紗般繚繞其間
這片宛如仙境的土地
自古便享有
“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的美譽
其形似“已”字的獨特山形
復雜的地質構造
孕育出一方物產豐饒的養生福地
更是中草藥生長的天然寶庫
在這里,每一株
草藥都承載著
天地靈氣與千年智慧
每一次藥食兩用的實踐
都是對"天人合一"
養生哲學的當代詮釋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
就曾踏遍茅山的
每一寸土地,采集草藥
在《本草綱目》中
收錄的茅山藥材多達380余種
其中茅蒼術、太保黃精聲名遠揚
今天,我們要聚焦的主角
——荊芥
同樣有著獨特的魅力
荊芥小檔案
荊芥(Nepeta cataria L.),別名:香荊薺、線薺、四棱桿蒿、假蘇,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荊芥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荊芥的葉子細長且帶有鋸齒,開出的花是淡紫色的,全草都可入藥,散發著清香微辛的氣息,妥妥是“中藥界小清新”。
荊芥的藥用傳奇
在中醫藥文化中
荊芥是一味經典藥材
《本草綱目》記載其
“解表散風透疹、消瘡”
常用于治療感冒
頭痛、麻疹、風疹等癥
從中醫理論來看
荊芥入藥
能夠調和人體的
氣血陰陽,驅散外邪
恢復身體的平衡與健康
現代研究也表明
荊芥含有的揮發油
黃酮類化合物
具備抗菌消炎、解熱鎮痛
調節免疫等作用
如同忠誠的衛士
默默守護著人體健康防線
荊芥的美食之旅
荊芥嫩葉
兼具清香與溫和藥性
是“藥食同源”的典范
當荊芥嫩葉初綻
便是采摘食用的最佳時節
此時的荊芥鮮嫩欲滴
帶著一股獨特的清香
讓人垂涎欲滴!
01
荊芥拌黃瓜
荊芥拌黃瓜
是夏日里一道
清爽的開胃小菜
具有降糖養心的功效
將洗凈的荊芥嫩葉
搭配上黃瓜、蒜末、醋
生抽、香油等調料輕輕攪拌
那清新的香氣瞬間彌漫開來
每一口都仿佛在舌尖上
奏響了一曲清涼的樂章
02
荊芥粥
荊芥粥也別有一番風味
可用于感冒發熱時食用
把荊芥加入粥中
荊芥的香氣與粥的醇厚
相互交織,讓人垂涎欲滴!
03
荊芥氣泡春卷
荊芥氣泡春卷
則是一種創意美食
以荊芥和大蔥
作為春卷的餡料
口感香脆、味道清新
是句容南部人們
“專屬”的辛香菜
可疏風清熱、活血止血
04
番茄雞蛋荊芥疙瘩湯
番茄雞蛋荊芥疙瘩湯
煮上一鍋
湯鮮味美,營養豐富
具有祛風解表的功效
在茅山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荊芥汲取著天地之精華
成長為藥食同源的瑰寶
它不僅承載著
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
更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成為健康與美味的完美結合
表虛自汗、陰虛頭痛忌服。
①《藥性論》:荊芥久服動渴疾。
②《葦航紀談》:凡服荊芥風藥,忌食魚。
③《綱目》:反驢肉、無鱗魚。
④《本草經巰》:痛人表虛有汗者忌之;血虛寒熱而不因于風濕風寒者勿用;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茅山荊芥
不僅是一味藥材、一道美食
更是打開茅山
中醫藥文化寶庫的一把金鑰匙
等待更多人
來發現它的瑰寶價值
內容來源 | 句容文化旅游、句容茅山景區
編輯 | 成萌
校對 | 侍文
審核 | 張瑋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