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超AI體育日工作坊活動紀實
當AI遇見體育課堂
會碰撞出怎樣的智慧火花?
福田超AI體育日工作坊
“四個一”解鎖課堂新樣態
2025 年 5 月 28 日,深圳市福田區“超AI體育日工作坊”活動在梅山小學成功舉辦。本次活動是福田區AI賦能課程教學改革學術周系列活動之一,由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指導,福田區教育局主辦,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福田區梅山小學及深圳市福田區劉銳娟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共同承辦,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提供專業支持。活動以“人機共育 生態重塑”為主題,以“四個一”模式(一組案例、一套工具、一個微沙龍、一場專家報告)深度探索AI賦能的新課堂和新教研樣態,探索智能技術與體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吸引全區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參與,共同推動智慧體育教學創新發展。活動由梅山小學體育科組長孫浩主持。
AI賦能課堂新生態,擘畫體育教育新藍圖
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李敏副院長發表致辭,他向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梅山小學、劉銳娟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等支持單位致以謝意,并系統闡釋AI賦能體育教學的戰略意義與實踐路徑。
▲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李敏副院長致辭
李院長強調,此次福田區AI賦能課程教學改革學術周以“四個一”模式深度探索AI賦能的新課堂和新教研樣態。他表示,AI技術正從三方面重塑體育教育:數據驅動實現教學精準化,智能工具提供個性化指導,全場景管理讓運動從課堂延伸至課間,以“數字軌跡”守護學生成長。
針對未來福田體育教學發展,他提出三點期望:構建“五位一體”智慧體育模式,形成可復制樣本;深化跨校與家校協同,推動資源流動;堅守“技術為器、育人為本”,讓學生在科技與人文平衡中享受運動。
多維場景技術落地,全鏈條教研深度聯動
(一) 案例領航:技術賦能“學練賽評”一體化
本次活動共有四節AI賦能體育課例展示,四節不同學段的展示課覆蓋田徑、足球、籃球、跳繩四大項目,AI讓體育課堂“活”起來——
梅山小學彭加陽老師的《障礙跑》利用智能心率表實時監測學生運動狀態,動態調整教學強度。
▲彭加陽老師AI賦能體育教學展示課
王力基老師的籃球課引入AI 數字人和智慧屏幕,針對“行進間運球、傳球”提供個性化動作指導。
▲王力基老師AI賦能體育教學展示課
福田實驗教育集團僑香學校李國靜老師通過智能跳繩設備與大數據分析,優化《花樣跳繩》教學節奏。
▲李國靜老師AI賦能體育教學展示課
王偉智老師的足球課借助智能足球設備追蹤運動軌跡,實現技術動作的精準評估。
四節課均以“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推進,通過智能設備采集心率、運動負荷、運動軌跡、跑動路線等數據,讓教學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
▲王偉智老師AI賦能體育教學展示課
深圳市教科院體育教研員黃鎮敏從“課程標準落實”、“教師表現”、“學生情感與身體投入”三個維度高度評價四節展示課,他指出AI技術“讓運動數據可視化、教學評價精準化、課堂互動智能化”,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強調體育課堂應堅持“精講多練”原則,通過智能設備實現運動負荷的科學監測與即時反饋,讓學生在安全范圍內充分鍛煉。同時他呼吁各學校應借助AI認真實施大單元教學,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黃鎮敏老師評課
(二)領域擷華:理論升華與實踐指引
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李大龍老師帶來《AI時代學校智能體育教學創新探索》專家報告,他從“智能體育教學案例分享”、“AI 智能體賦能體育教學”以及“智能體育裝備場景應用”三個方面重點介紹了基于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智能體育教學應用案例,分享如何利用數據分析輔助教師教學的AI助教、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的AI學伴等典型應用場景,強調通過數據分析支撐科學決策的管理模式,例如利用智能手環數據優化課程設計,引入VR體育游戲提升趣味性。
▲原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李大龍老師進行專家報告
(三)工具展示:經驗共享與實操應用
由福田區體育教研員胡家曦博士帶領福田區體育AI核心教研團隊共同精心編寫的《福田區中小學體育與健康AI教學應用手冊》正式發布。應用手冊系統梳理 AI與體育教學融合的五大核心模塊——教研創新、智能備課、課堂增效、家校共育、安全指南,為全區教師提供實操指南。手冊特別強調 AI 技術在精準化教學中的應用,如通過動作捕捉分析優化學生技術動作,利用大數據平臺實現分層教學,讓體育課堂教學效率開“外掛”。
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八卦嶺)曾小丹老師帶來《AI引擎驅動體育教學駛入新時代快車道》的應用手冊案例分享。曾老師從五大核心模塊中,分別選取一個應用案例闡述AI如何賦能體育學科的教學教研,提升體育教學質量。
▲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八卦嶺)曾小丹老師應用案例分享
(四)頭腦風暴:深度研討與智慧碰撞
隨后的教研沙龍中,專家圍繞“AI 賦能智慧體育:數據驅動教學創新與共同體協同發展”展開深度研討。
深圳市教科院體育教研員黃鎮敏老師則系統介紹深圳市中小學智能體育應用現狀,肯定智能手環、AI運動分析系統等設備在實時監測心率、運動強度及動作規范性中的作用。同時針對探索AI賦能體育教學時,要做到“數據深度應用”、“強化師資培訓”、“完善隱私保護”、“融合傳統體育”。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黃鎮敏老師
福田區體育教研員羅偉柱老師從“內容部署”、“技術支持”、“發展成果”、“家校互動”、“未來規劃”五個方面分享福田區學校體育智能化實踐經驗,提出以智能穿戴設備、大數據平臺、AI 動作分析為技術支撐,構建“助教、助學、助研、助訓、助賽”五位一體的福田智慧體育模式,實現精準化教學、個性化運動、循證化教研。他特別強調“小場地,高密度”教學策略,通過AI技術優化場地利用效率,提升課堂運動密度與強度。
▲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羅偉柱老師
深圳市福田區新沙小學體育科組長胡琳琳老師介紹新沙小學通過AI賦能體育和課間活動的實踐,包括安裝AI體能鍛煉屏、智能健身器材,打造開放式AI運動場所:利用AI互動屏進行動作指導,通過大數據分析優化教學方案的精準教學:通過AI設備實時監測學生運動數據,確保課間鍛煉的科學性與安全性的AI課間管理,同時設計“用AI運動量數據擊敗校長可與校長共進午餐”等激勵機制,激發學生運動熱情。
▲深圳市福田區新沙小學體育科組長胡琳琳老師
深圳市福田區梅山小學劉銳娟校長首先介紹了學校基于“三化四步五環”模式的智能體育育人體系。然后她從“共研”“共建”“共用”三個方面介紹“智慧體育”共同體的實踐與探索:一是共研“專家參與、教研員指導、名師牽頭”的嵌入式教研策略。二是共建智能體育數據管理平臺以及家校共育的智能體育環境。借助數據接收器、心率采集器等設備收集、監測體育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學生的運動負荷數據;以及運用“家長體育健康小程序”,分析學生多維度數據,實現體育教學的分層分級家校共育。三是共用智能體育教學應用模式,總結凝練基于跨校聯動的“學練賽評”教學模式,形成“多校參與、線上聯動”的一體化教學策略。
同時探索出“跨校組班、多師協同”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策略。其團隊牽頭的教育部智能體育共同體項目《智能體育學生數據分析與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已于 2023年11月通過驗收并獲評“優秀”,成為區域示范樣本。
▲深圳市福田區梅山小學劉銳娟書記、校長
技術點燃教學熱情,數據守護成長軌跡
“一組鮮活案例+一場前沿專家報告+一套硬核工具+一場腦力碰撞微沙龍”,讓參會教師沉浸式感受人機共生的教育新生態。智能設備的精準監測、數據驅動的分層教學、趣味化的互動設計,不僅提升了課堂效率,更激發了學生運動興趣。有學生表示:“AI屏幕會告訴我運球姿勢哪里不對,跟著數字人練習很有趣!”教師代表則認為:“手冊和案例提供了可復制的操作路徑,讓技術應用不再‘高不可攀’。”
參與此次課例展示王老師說:“以前靠肉眼觀察學生運動強度,現在通過心率數據就能精準判斷是否需要調整。AI工具不僅減輕了教學負擔,更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私人定制’的運動方案,這是傳統教學難以實現的。”
六年級一位同學興奮地分享道:“我喜歡籃球課上的AI數字人教練,它能跟我們課上互動,還有智能運動手環,它會實時監測我的心率,給我打分。現在課間我還會去一樓AI微運動吧做開合跳、仰臥起坐等運動,動作不規范時屏幕還會及時提醒我調整,感覺運動更科學了、更有趣了!”
技術引領教學革新,聚焦體育教育新未來
福田區“超AI體育工作坊”以技術創新為支點,撬動體育教學的全流程變革,既展現了區域在智能教育領域的先行探索,也為“健康中國”戰略下的學校體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福田樣本”。隨著AI技術的持續滲透,福田教育將繼續以生為本,在科技與人文的平衡中,書寫智慧體育的新篇章,構建人機共生的教育新生態。
(中國改革報 莊志斌 通訊員 巫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