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見系列真是又來一重磅:知名教授竟因一句話而開罪一省。
現在的專家和教授還是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吧,別一個不留神就用自己所謂的“高人一等”,發布那些令人不適的話。
最近知名教授汪中求就因為對廣東人的一個日常習慣發表了一番評價,成功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甚至開罪了一整個省,致使地方官媒直接出面批評。
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事情的起因是汪中求教授對廣東人飯前用開水燙碗這一習慣發表了極其負面的評價。
只見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嫌棄,面對鏡頭毫不猶豫的說廣東人把經過消毒的碗筷,再用開水重新泡一次實在令人無語。
并且還要把塑料紙和泡碗的水專門用器皿盛放,這個場景看著都讓人覺得很惡心。
這短短幾句話,卻引發了成千上萬人的吐槽與謾罵。
要曉得在廣東,以開水燙碗并非是什么新鮮事,也不是窮講究,而是一種歷史久遠、融入日常生活且約定俗成的餐前儀式。
汪教授的這番言論,無疑是公然冒犯廣東人的習慣,很快就遭到廣東網友的“圍攻”。
02
于是許多廣東人就直接在網絡上開始查找此人。
汪中求教授是一個江西人,畢業于九江學院。
他可不是什么籍籍無名之輩,而是出版過《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等著作的知名作家。
他的作品在管理學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部分書籍被許多追求職場晉升、企業管理提升的人士奉為圭臬,還暢銷到東南亞的很多國家。
他還自稱 “11 年茅臺集團特聘顧問”,曾任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精細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不過該研究院在 2013 年 7 月被北大清理整頓,并于 2015 年正式撤銷 ,現任中國精細化管理研究所所長。
從這些頭銜和經歷來看,汪中求在學術和商業領域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也算是公眾人物了。
03
一直以來,汪中求教授本人就喜歡發表各種觀點在網絡上與大家討論,引發關注。
但這次,他對廣東人燙碗習慣的評價,實在是讓人驚掉了下巴。
作為廣東人長久以來的習慣,在他的眼中卻十分惡心,像是一種詭異的“傳承”。
他甚至還稱這種行為是 “愚蠢” 的,是 “餐飲衛生低下的表現”。
這番言論充滿了貶低和嫌棄,完全沒有考慮到廣東人的感受,也難怪會引發眾怒。
更別說“護崽”的廣東地方官媒的關注。
5 月 26 日,羊城晚報記者聯系到汪中求教授,他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論已經傷害了廣東人民的感情。
面對這樣的情況,羊城晚報迅速做出反應,強勢回懟汪中求教授。
羊城晚報在相關報道中,毫不客氣地指出汪中求教授的言論才更讓人感覺惡心。
官媒強調,廣東人燙碗這一習慣,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行為,更是當地文化的一種體現,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和情感,不容被隨意詆毀。
這位代表著廣東媒體的發生,不僅是對本地文化的堅定捍衛,也反映出地域文化認同感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04
其次,廣大網友們也紛紛加入這場 “論戰”,對汪中求教授的言論展開了猛烈回擊。
網友們的評論可謂是妙語連珠、一針見血,充分展現了大家對于地域歧視的唾棄。
“是不是在廣東吃飯的時候,把洗碗水當茶喝了,才會說出這種話。”
“請把廣東人的洗碗水全留給教授泡茶喝 ?!?br/>
這些評論雖然言辭犀利,帶有一定的調侃意味,但背后卻是網友們對家鄉文化被冒犯的不滿與憤怒 。
除了這些幽默風趣的神評,還有不少網友從科學和衛生的角度進行了反駁。
有網友指出,餐廳提供的碗筷雖聲稱已消毒,可實際衛生狀況堪憂。
畢竟現在生活中有不少餐廳的碗筷清洗消毒流程并不規范,存在諸多衛生隱患。
曾經就有報道稱有些餐廳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的洗潔精質量不過關,殘留的化學物質可能對人體有害。
部分餐廳的碗筷清洗之后,未得到充分烘干就放在一起供人使用,這容易滋生細菌。
在這樣的情況下,用開水燙碗雖然不能達到完全消毒的效果,但至少可以沖走表面的灰塵、減少部分病原體,對健康還是有一定保障的。
05
要知道廣東人飯前用開水燙碗的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
在廣東,茶文化源遠流長,早茶文化更是深入人心。
在早茶的場景中,人們不僅享受著美食,更注重喝茶的儀式感。
泡茶之前,用熱水沖洗茶具乃不可或缺之環節,這個過程不但可清潔茶具,還能增益茶香。
這種對茶具清潔和儀式感的追求,逐漸延伸到了餐具上,形成了飯前燙碗的習慣 。
此外,宋代的點茶文化也對廣東燙碗習慣的形成產生了影響。
雖然宋代點茶文化與現代廣東的茶文化有所不同,但其中對茶具清潔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為廣東燙碗習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演變,燙碗逐漸成為廣東人餐桌上的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當地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其次,燙碗在廣東的社交場合中還具有獨特的禮儀內涵。
在廣東,為長輩或朋友燙碗是一種常見的行為,這背后蘊含著尊重和關懷。
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時,晚輩主動為長輩燙碗,表達的是對長輩的敬重和孝順。
在朋友聚會時,為朋友燙碗,則體現了彼此之間的友好和熱情。
這種行為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衛生和文化范疇,成為一種社交禮儀的象征。
06
隨著事件的持續發酵,汪中求教授也坐不住了,不得不出面回應這場風波。
5月27日,他發布了一段回應視頻,妄圖為自己的言論辯解。
在視頻中,他聲稱自己被歪曲事實、斷章取義。
他解釋說,當時是在和小伙伴們討論飲食行業的衛生標準。
本以為經過國家正規消毒部門消毒且塑封的碗筷,送到餐飲企業后能讓消費者放心使用。
可現實卻是,在廣東很多地方用餐時,人們還是要用開水燙洗碗筷,還把撕下的塑料紙和臟水倒在專門器皿里。
他用 “惡心” 一詞,本意是想引起社會對提高餐飲行業服務標準的關注,沒想到被人惡意剪輯傳播,挑起了區域對風俗文化的反擊。
然而,汪中求教授的這番回應并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
網友們紛紛指出,他的回應避重就輕,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使用不當詞匯評價地域習俗的錯誤。
即便他是在討論飲食行業衛生標準,也不應將廣東燙碗習俗扯進來并進行貶低,這明顯是對廣東地域文化的不尊重。
有網友從其過往視頻中捕捉到細節,只見他眉頭緊皺、滿臉嫌惡。
這足以證實,他對廣東人燙碗習慣的厭惡屬實,并非惡意剪輯的結果。
所以汪中求教授之所以趕忙澄清,不過是為了洗白自己,不影響自己日后的發展。
小結
誰能想到,堂堂汪教授居然在一碗開水上栽了跟頭?
這位大佬可能做夢都沒想到,自己對廣東人"燙碗儀式"的隨口吐槽,直接引爆了全網文化大討論。
您說這廣東人燙碗吧,表面看是給餐具做個桑拿,實際上人家玩的是文化傳承行為藝術。
可咱們汪教授偏要當"反矯情達人",結果被廣東老鐵們用文化底蘊糊了一臉。
要我說啊,這事兒就像老外第一次見中國人嗑瓜子——你可以不理解,但非要吐槽人家像松鼠開會就過分了吧?
畢竟文化差異這事兒,連歪果仁都知道見面時該親臉還是鞠躬得先查攻略,怎么到了自家地盤反而犯糊涂了呢?
以后那些公眾人物準備發表高見前,還是建議多思考思考吧,別給自己惹麻煩了。
參考資料:
“燙碗惡心論”教授發聲指責網友和媒體,網友炸鍋了!佛山官方文件...|光明網
專家稱“廣東人燙碗惡心”,網友坐不住了!本人回應:...|極目新聞
教授炮轟廣東人燙碗,理解并尊重他人的“學者”之姿呢?|正觀新聞
專家稱“廣東人燙碗惡心”,網友坐不住了!本人回應:被斷章取義|魯中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