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王石對“厲以寧、何玉春教育公益基金”正式啟動活動有感而發,通過對厲以寧的緬懷,引出其當年萬科創立、發展的心路歷程。
王石表明,自己對目前的萬科有責任:
在外界看來,王石就是萬科,萬科就是王石。我認可:萬科是我創建的、制度是我建立的、團隊是我培養的,接班人是我選擇的。豈能推卸對萬科應盡的責任呢?
并表示:
正在嘗試和萬科的決策層建立暢通的聯系,為萬科的平穩過渡,為保護廣大投資者/萬科合作伙伴/13萬員工的福祉而盡所能。
我們都知道,目前擺在萬科面前的難題,是債務。
截至2024年底,其一年內到期債務高達1583億,2025年7月單月需兌付62.63億。
如果沒有深鐵的118億支持,今年第一季度萬科就得爆雷。但是,深鐵只能解決短期流動性問題。如果深鐵持續加注,深鐵勢必也會深陷泥潭。
對一家房企來說,債務問題只是表象,根本是現金流。
今年一季度,萬科實現營收379.9億,同比下滑38.3%。房開業務營收228億。同比下滑51.1%。開發業務的毛利率已經下降至6.1%。要知道,萬科的房價,基本都是區域最高。
如果市場沒有回暖,萬科進入負毛利銷售,只是時間問題。
要么負毛利銷售回流現金,要么保住毛利讓銷售繼續下探。萬科怎么選,都直接影響現金流。
市場就是這樣,萬科改變不了,深鐵改變不了,王石回來,也改變不了。
在我看來,王石的感慨,也僅限感慨。
因為從某個角度來看,萬科一直都是國企,王石放棄的40%股份,是它帶不走的資產。如果當年沒有捐贈,如今的王石,大概率是賣不了燕窩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能逼著王石發聲,說明萬科的危機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在外界看來,王石的發聲,更多為了擁護萬科的原本管理層。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對,因為萬科出事時間不短,王石為什么偏偏選這個時候。
根據公開消息,1998年-2022年期限,王石在萬科獲得的薪酬、獎金、退休金及分紅累計約3.4億。
也許,救萬科,也是救自己。
時間回到2015年7月,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和鉅盛華在二級市場連續舉牌萬科,短短半年內持股比例從5%飆升至23.5%,取代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2017年,深鐵以664億元收購華潤、恒大持有的萬科股份,持股29.38%成為新控股股東,終結了這場持續兩年的混戰。
然而,這場“白衣騎士”式的救援埋下了更深隱患:深鐵收購成本約20元/股。
2025年萬科A已跌至6.68元,賬面浮虧超166億元。若計入四次輸血120億及萬物云質押風險,實際虧損可能翻倍。
深鐵的債,比萬科的債更頭疼。因此不用過分猜測深鐵,沒有人比深鐵更想救萬科。
但我們終究要明白一個道理:
救萬科,前提是救地產。而有人認為,可以只救萬科。
大號談地產,小號談經濟,防止失聯
加入星球,每篇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