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花欲燃吖
1652年,正在與順治帝用膳的皇后孟古青,突然將筷子拍在了桌上。順治忍著怒氣問:“皇后這是為何?”孟古青氣憤地說:“身為大清皇后,所用餐具竟然是銀質的,豈不是笑話?”不久后,孟古青消失在史籍中。
大清廢后孟古青成為了很多影視改編的題材,這樣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烈性女子,在封建皇權時代下,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她張揚,高調,她不魅權貴,也不輕視自己,她只是沒遇到一個合適的人,便成了這樁婚姻的犧牲者。
孟古青出生在科爾沁,是吳克善的女兒,她注定是要嫁到大清的皇宮里去的,而且從她家走出的女人要么得到權勢,要么得到皇帝的專寵,也難怪孟古青得不到順治的垂憐會心生怨恨。
吳克善的兩個妹妹都嫁給了皇太極,一個就是順治的生母布木布泰,另外一個就是著名的宸妃海蘭珠。除此之外,為了兩家世代交好,皇太極還將自己的四女嫁給了吳克善的三子。
因此,孟古青和順治的婚姻,其實早就是命中注定的結果。
皇太極猝然駕崩,儲君之位空懸,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布木布泰從中斡旋,最終和多爾袞達成了某種交易,二人扶持了6歲福臨繼承皇位,這場風波暫時平息。
不過順治皇帝并不是一個軟弱無能,唯唯諾諾的人,許是受到皇太極影響,再加上生母和多爾袞在旁的熏陶,他的幼年便先顯示出了出身龍子的優越感以及不同于人的倔強。
登位大典,乳母擔心他無法一個人乘坐轎輦,想要一同陪著,他卻說道:“此非汝所宜乘”,可見順治對于皇家尊嚴十分看重。這樣一個孩子,整個童年卻被多爾袞挾持和把控著,他必然積累怨氣,產生逆反之心。
多爾袞攝政讓順治的童年過得十分不痛快,這是他和孟古青婚姻悲劇的一個大前提。
順治14歲的時候迎娶了吳克善之女孟古青,這樁婚事是孝莊點頭,多爾袞認可的,順治先入為主地認為孟古青理應是多爾袞用來控制他的女人,所以,孟古青無論長得多么貌美,性格多么溫順,順治對她都沒有好感。
何況,孟古青性格跋扈,處處碰順治的逆鱗,本就受人掣肘太多的順治,更加無法忍受在后宮中被一個女人凌駕之上。
孟古青來自大草原,性格粗放慣了,來到皇宮里,又貴為皇后,自然認為天下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她天性妒忌,不容人,尤其是聽說過皇太極和海蘭珠的愛情故事,更加向往那種獨占一人心的感情。
她以皇后的身份霸占著皇帝,不允許其他嬪妃接近順治,若是有人侍寢得了寵幸,她就不依不饒地要給對方難堪,還為此和順治鬧得不可開交。
皇后本該是母儀天下,應該端莊賢淑,要知書達理,可順治上瞧下瞧,怎么看自己的這個皇后都粗鄙不堪,實在是無才無德。
這是他廢后的其中一個理由,臣子們卻勸說他“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個理由廢后實在荒謬。
孟古青仗著自己娘家有恃無恐,在宮廷作風奢靡,揮霍無度。換個角度想,她要是什么富紳之女,綾羅綢緞,金銀玉器,她想要怎么穿金戴銀都是她自己的事,不會有人管。
但她畢竟是皇后,順治不喜歡奢靡,崇尚節儉,偏偏她就要和皇帝對著干。
試想一下那時順治的心境和面臨的局面,朝臣中人人都和他作對,他們孤兒寡母早些年迫于多爾袞的淫威,一直謹小慎微地過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多爾袞死了,順治終于可以挺直腰板當個堂堂正正的皇帝了,卻要時刻受這個女人的氣。
他看見孟古青,就如同看見了多爾袞的氣焰,孟古青又是多爾袞親自指婚,他越看越能想起從前那些窩囊日子。
再加上,順治遇到了董鄂妃,那個孟古青一直心心念念的愛情故事沒發生在她身上,卻發生在了這個后來的女子身上。順治一見董鄂妃誤終生,滿心滿眼都是她。
孟古青越發偏執,和董鄂妃的溫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順治厭惡她的心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一日,順治出于“皇家禮貌”去同皇后孟古青一同吃飯,結果吃著吃著孟古青突然發癲,摔了碗筷怒斥:“堂堂皇后用銀筷子,簡直是有辱皇家顏面?!?br/>順治低頭沉思半晌后,堅定了自己要廢后的決心。
群臣力諫皇帝:“陛下若是實在不喜歡孟古青,不妨設立東西兩宮,何必廢后呢,若是廢后有損皇家顏面。何況孟古青從無錯處,也不可無緣無故廢后。”
群臣好話說了一籮筐,順治這次堅決不聽,他說道:我和皇后已經分居兩年!必須廢后。
1653年將皇后孟古青降為靜妃,從此孟古青在史籍中就消失了,去了哪里,什么結局都一無所知。
朝鮮李氏王朝中記載孟古青回到了蒙古大草原,還生下了一個孩子,朝廷幾次想來接走皇子,都被科爾沁拒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