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貝音樂
HiBy Golden 10th周年套裝
類型:便攜播放器+入耳式耳塞
售價:¥19998
“HiBy Golden 10th周年套裝,又一次選擇了‘不一樣’——我很難從海貝音樂過往的產品里,找到調音路子比較相近的某一款。而套裝所要傳遞的音樂理解也很值得細細品味:在還原音樂場面的基礎上所施加的‘鮮活勁’,似乎比一耳朵‘抓耳’的調音更容易引發聽眾的長久共鳴。”
引子:認識海貝音樂的十年
十年前的一次展會上,一個主推軟件服務的展位吸引了我的注意:一個前所未見的APP管理著手機里海量的音樂資源,UI界面簡潔有序,播放音樂的效果有著當時難得一見的安定感……
和當時很多朋友一樣,這個名為“海貝音樂”的APP便是我認識海貝音樂品牌的開始。一轉眼十年過去,海貝音樂早已從軟件端走到硬件,自首款便攜播放器R6開始,產品逐漸向耳塞、小尾巴甚至臺機品類擴散開來,至今早已枝繁葉茂。紛繁的器材給我的聽感不盡相同,但聲音不乏新意,每次嘗試新器材,往往能有新鮮的體驗。
近期,海貝音樂與FAudio聯合發布、價值19998元、限量499套的HiBy Golden 10th周年套裝正式上市。套裝由The Golden 10th黃金十年紀念版耳機以及R6Pro MAX TITANIUM LIMITED EDITION(即鈦合金版)便攜播放器組成,僅作套裝發售。在年初的耳邊事廣州聚會上,我分別聆聽了兩款器材工程機的表現,對各自鮮明的聲音特征印象頗深。
The Golden 10th耳機:親切熱情
The Golden 10th的外殼采用鈦合金制造,過往我們也常在高端耳塞上體驗到鈦合金外殼所帶來的輕量化、質量穩定、聲音干凈等特點。這副外殼在CNC精雕工藝之外又加上了一層腕表級真空離子鍍層,摸起來觸感精致,平時佩戴也能有效延緩磨損與腐蝕。
耳塞內部搭載二圈五鐵一壓電陶瓷單元架構,想要把這么復雜的結構融入耳塞中,腔體體積自然很難壓縮得特別小。從側面看,整個腔體的厚度比較大,戴上耳朵之后會有一部分露出耳朵之外,對于外耳道偏小的朋友來說或許會有些硌耳朵,好在塞子單邊13g的重量并不算太重,搭配尺寸合適的耳套的話還是可以戴穩固。
在配件方面,耳塞的圓形收納盒十分堅固、抗擠壓,保護作用相當好。標配的線材采用7N單晶銅、5N長晶銅、4N純銀線基,以Litz Type2結構混編而成,線徑24AWG,材質和結構均頗為特別;線體外層采用編織布料覆蓋,柔軟且不易打結。線材中央分線器的位置打上了套裝的專屬唯一編碼,很有紀念價值。
耳塞標配了兩款耳套,分別是海貝音樂自家的WG01聲導管液態硅膠套,以及FAudio的Vocal+硅膠套,前者聲音相對均衡,是我在聆聽過程中的主要搭配方案;關于耳套的玩法,我也會在套裝玩法部分進行分享。
The Golden 10th聲音最突出的特征,我覺得可以用兩個方面來描述。
其一是細膩的刻畫能力。The Golden 10th擁有當下旗艦級耳塞中穩居一線的細節揭示力,且對不同層次的信息描摹方式不盡相同。對于那些顯露于音樂表面的信息,它采用的是一種比較直白的方式來呈現;而對于隱藏在底層的細節,則是將其稍微加以銳化,讓它表達得更加明顯。這種處理方式的高明之處在于,它賦予聲音明晰線條感的同時不會把音樂整體磨得特別尖銳,在音樂正常行進的過程中“提醒”聽者留意那些微弱的信息,我們依然能夠清晰地分辨出細節的強和弱,將樂曲演奏所要表達的主次關系捋順。
The Golden 10th在結像的打磨方面也很見水平。它的聲音體態并不籠統地處理成一樣的大小,而是能夠根據樂器特征、與聽者的距離等因素來構筑,聽感錯落有致,最終達到“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效果;結像塑造得頗為立體,表面的信息留存完好,削掉了一些比較尖銳的毛刺以保證聽感上的順滑。經過精細打磨之后的The Golden 10th在自然還原樂器與人聲形態基礎上朝著順耳的方向靠攏,聽感十分親切。
在素質方面,除了強大的解析力之外,The Golden 10th的動態范圍也有上佳的表現,哪怕是應對大編制的交響樂也完全能夠把氣勢頂上去,讓人聽得十分過癮。如果拿The Golden 10th和市面上萬元級耳塞相比,它的綜合絕對算得上是相當能打;相較于售價兩三萬的超旗艦耳塞,或許它比較明顯的差距也只是在于橫向聲場的絕對規模沒有那么龐大。
其二是撲面而來的熱情。The Golden 10th制造“情緒”的方式并不單一:它在釋放聲音能量的時候堅決果斷,力量雄壯,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很容易把聽者包裹進聲浪之中;而在需要緩下來訴說柔情的時候,它也能夠將能量控制在相對溫和的程度。它的音色有一定程度的音染,既加重了聲音的核心質感,又稍微往年輕化的方向進行渲染,感染力很強。
與此同時,The Golden 10th的三頻分布也在極力鋪墊著聲音的情緒,在大體均衡的態勢上著重強調中下盤的質感。它的低頻十分扎實、厚重,力度和殘響都給得特別足,下潛也非常深,但又絲毫不給人發悶或者“轟頭”的不適感,也沒有對其他頻段造成掩蔽。中頻充分地利用了聲音寬大的厚度,把處在這個頻段內的音樂元素規規整整地排布下來:人聲位置略靠近舞臺邊緣,產生近似于觀眾席前排聆聽演唱的效果;主音伴奏樂器在其后,與人聲之間拉開了一定的距離;遠端的和聲伴奏與伴唱為樂曲墊上一層底色。這樣的中頻并不是簡單地把音樂拉扯出厚度,而是讓聽者可以感受到不同層次的聲音表達。
如果單看The Golden 10th表現的話,它的聲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完成度。毫無疑問,這是一款能夠擔綱品牌“旗艦”角色的耳塞。
R6Pro MAX鈦合金版播放器:雍容華貴
在海貝音樂發布這套十周年套裝之前沒多久,原版的R6Pro MAX播放器也才剛剛上市。我那時搶先體驗了這款播放器,對它音色渲染到位、極富音樂韻味的聲音特點印象頗深(回顧我的海貝音樂R6Pro MAX播放器評測,點擊:耳邊評測|成熟“音樂味”:海貝音樂R6Pro MAX對比R6Pro II、RS6)。那時候我也不會想到,這臺播放器很快會用一種全新的面貌問世。
R6Pro MAX鈦合金版在整體造型上和原版并無二致。它和The Golden 10th耳塞有很多統一性的設計,比如外殼都采用鈦合金材質制作,也都用真空鍍膜工藝加工,整體色澤處理成相同的古銅色。它額外加上了啞光防指紋油涂層,表面的磨砂處理較原版而言摩擦力更大,同時也提升了耐用度。機身側面指示燈處打上了機器的專屬編碼,與耳塞的編碼相對應,細節上做得比較到位。
配件方面,鈦合金版與原版基本相同,皮套用的也是同樣的款式,此前大獲燒友好評的氮化鎵充電器也依然出現在包裝盒中。
實際上,在海貝音樂剛剛公布周年套裝內容的時候,出于對原版的R6Pro MAX的喜愛,我與周邊一些發燒友也曾一度懷疑鈦合金版會不會僅僅是一個“換殼版本”。在聆聽套裝的時候,我特地將兩版R6Pro MAX進行了一番比較。
且不提三頻分布、光澤明暗這些風格上的區別,單說素質的話,R6Pro MAX鈦合金版相對原版有全方位的提升。拿最明顯的兩點舉例,鈦合金版有著相當高的安定感,特別是在演繹大動態場景的樂曲時,它明顯比原版更沉穩,聲音里透出井然的秩序——在這方面,它幾乎可以和海貝音樂自家另一款擅長演繹古典樂的播放器R8 II相媲美;鈦合金版的背景更顯漆黑,通透度極高,進而對聲音的質感襯托得更真實。如果說原版的R6Pro MAX尚屬萬元內播放器中不錯的選擇,那么鈦合金版所瞄準的就是萬元以上的旗艦水平了。
而單論R6Pro MAX鈦合金版的聲音,其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富麗堂皇的廳堂感。
一方面,鈦合金版對聲音空間的塑造極為舒展。它的聲音向遠端的延伸十分悠遠,給人以連綿不絕之感。寬闊的聲音空間很好地“消化”了它的密度,達到“致密”同時又“寬松”的效果。我甚至能在鈦合金版上聽出一絲類似高端電子管放大器材那樣,乍一聽蓬松綿軟,實則緊密的表現。
另一方面,它對三頻尤其是中高頻額外進行了提亮處理。高頻的光澤度較為耀眼,弦樂演奏細節在它的演繹之下活靈活現;而在聆聽三角鐵之類的高頻打擊樂時,金屬敲擊的質感清脆、鏗鏘,迸發出清晰的聲音線條。中頻的效果開揚、飽滿,適當的染色賦予了聲音潤澤的屬性。
這種處理方式讓R6Pro MAX鈦合金版自帶一種雍容華貴的氣質。它用一種光潔、優雅的方式,將樂曲本身的情緒、樂手與歌手演繹的效果逐一加以渲染,從整體上為音樂添加“光環”;而如果聚焦到某段樂句甚至單個音符,聽者也會被其光鮮亮麗的外衣吸引住。
HiBy Golden 10th周年套裝:栩栩如生
The Golden 10th耳塞和R6Pro MAX鈦合金版播放器只作套裝發行,對于它們各自聲音表現的解讀如同一場追本溯源的嘗試。真正論及器材的欣賞,我更關注它們搭配成為套裝的效果。
與簡單的“長短互補”或者“優勢疊加”不同,Golden 10th周年套裝追求的是塑造出堪比現場演出的聲音鮮活度——
如同現實空間中能量的傳播帶有一定穿透力,Golden 10th周年套裝的聲音也有著扎實的力量感,甚至可以說隱約帶有一點“侵略性”,將聽者的感官包圍進聲音空間之中。其音色流暢而富有感情,同時對于音樂元素的質感區分得非常精確,沒有多余的“添油加醋”。低頻恰到好處的殘響形成自然擴散狀,將中高頻襯托于其上,使得音樂的主體獲得牢固的抓地力;中頻帶著適度的溫暖氣息,圓融而耐聽。素質方面,套裝的結像體態精準而自然,不同音樂元素之間分離度較高,落位的位置良好地還原了演出編制的設計;對于聲音細節的挖掘和編排非常規整,即便是微弱的信息,其還原出來的形態也是完整可辨的。無論整體場面的演繹還是局部細節的還原,Golden 10th周年套裝都刻畫得栩栩如生。
如果希望對套裝的人聲表現力有針對性地增強,FAudio為套裝準備的Vocal+耳塞套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相較于WG01耳套,Vocal+進一步加大了中頻的密度、拉寬了厚度,令其比重大于高低兩頻;人聲的結像更加豐滿,諸如口型、氣息運用等演唱技巧層面的細節顯得更加生動,演唱位置也稍微更靠前一些。
如果是出于欣賞流行樂里歌手嗓音的目的,那換用Vocal+耳套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且這種調整對男女聲曲目都有所兼顧,沒有明顯厚此薄彼的狀況。而如果想要從舞臺整體效果來欣賞音樂,不過分強調某一方面,WG01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綜合各方面表現來看,就曲風適應性而言,Golden 10th周年套裝最擅長的還是泛流行音樂,包括ACG、硬搖滾、金屬、電子樂等風格,在細分類目上的兼容度相當廣泛。套裝對于人聲的表達十分傳神,既照顧到清麗型女聲如Enya、王菲獨特的嗓音線條,又可以保證厚重型人聲如張國榮、Adele、Kelly Clarkson正常的發揮,甚至連Bryan Adams、Rod Steward這樣的“煙嗓”,聽起來味道也很足。
此外,如果對于古典樂在音色上不追求嚴肅還原向的表達的話,這個套裝也能夠勝任一些小編制曲目。以個人口味而論,我尤其喜歡用這個套裝來聆聽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從巴赫的賦格藝術,到維瓦爾第對弦樂演奏的精妙推演,Golden 10th周年套裝總能營造出富含感情的音樂氛圍來。
Golden 10th周年套裝這種演繹音樂的方式,和一些Hi-End級別的器材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說它們是“隨身退燒”級別套裝也不為過。實際上,就兩萬元價位而言,在當前市面在售的器材中,如果想要找出一套便攜播放器+耳塞的組合以達到Golden 10th周年套裝的效果,估計也要費一些功夫吧。聆聽至此,其實也就不難明白海貝音樂官方將它們作為組合套裝推出、而非拆分單件器材發售的原因了。盡管它們單獨拎出來都很值得一聽,但這個“西裝套”組合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或許才是海貝音樂真正要傳遞的審美。
結語:十周年,依然不一樣
在把玩海貝音樂各類器材的過程中,我常常在新老器材不同的風格審美取向之間來回品賞、反復對比。聆聽播放器時,均衡細膩的RS8、穩重大氣的R8 II、青春活潑的R4,都是我的心頭好;聆聽耳塞時,雄渾壯闊的Zeta耳塞、靈動熱情的Project Ace,觸動我的點也總不相同。每一次轉變,總會產生別樣的發燒樂趣。
而這一次的HiBy Golden 10th周年套裝,又一次選擇了“不一樣”——我很難從海貝音樂過往的產品里,找到調音路子比較相近的某一款。而套裝所要傳遞的音樂理解也很值得細細品味:在還原音樂場面的基礎上所施加的“鮮活勁”,似乎比一耳朵“抓耳”的調音更容易引發聽眾的長久共鳴。
以上。
閑雲散人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