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孟夏,醫藥界被一股“四川熱浪”點燃——
75歲的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倫”)董事長劉革新以赤膊健碩的形象出鏡,為科倫新產品麥角硫因代言。這一視頻引發全網熱議,讓曾經默默無聞的抗衰老“超級分子”麥角硫因從實驗室走向資本風口,引爆A股。
隨即,科倫一封公開信,宣告進入抗衰老賽道,開啟繼大輸液、抗生素、創新藥之后的“第四次創業”,成為麥角硫因產業化的“領銜主演”之一。
川寧遠眺圖
從全球輸液“冠軍”到抗生素中間體龍頭、創新藥先行者、合成生物先鋒,再到如今的抗衰老“新貴”,科倫以持續迸發的創新勢能,印證了其作為四川消費品工業創新標桿的硬核實力。
今年2月,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四川省首批消費品工業“三品”標桿企業名單公布,科倫憑借自主研發的三室袋產品成功入選,成為引領四川消費品優化供給與轉型升級的典范。
在醫療健康產業的世界版圖上,科倫這家從中國西南腹地崛起的民族企業,正以硬核創新為筆,蓄“三品”之力,書寫“中國方案”的鋒芒——技術破壁的堅定,實業報國的赤誠,盡在其中。
從“買不起”到“造出來”
十年匠心開創中國新“室”代
在成都某醫院的重癥監護室里,護士宋琴熟練地卷起一袋三室袋腸外營養液,分置三腔的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在10秒內完成充分混合,這價格不過百元的“生命袋”正為因車禍導致昏迷的周先生注入生機。而在二十年前,多室袋還被稱作“醫療奢侈品”,一袋價格高達千元,相當于當時很多人一個月的工資。
這場從“天價救命袋”到“普惠中國造”的蛻變,承載著科倫破壁突圍的十年創新鏖戰。
科倫三室袋使用場景
多室袋,被譽為“20世紀重大醫學成就”,能在無菌條件下“即配即用”,既省去人工配藥的繁瑣流程,又大幅降低感染風險。由于其在本世紀初仍被歐美企業壟斷核心技術,中國患者不得不承受高價之痛,這也激發了科倫實業報國的斗志。
2008年,科倫成為國內第一批立項研發多室袋產品的企業之一。彼時,科倫已是全球輸液巨頭,但仍毅然啟動這場“強行起飛,空中加油”的逆戰。
科倫多室袋主任朱仲強,這位曾全程參與研發的骨干回憶:“研發初期如在迷霧中攀珠峰,九死一生,設備、技術、膜材幾頭在外,團隊連參考樣本都找不到。 ”
設備是“首關”。海外采購被拒后,科倫聯合山東某設備廠自研。歷時5年,科倫派出設備研發團隊,駐扎在設備廠家,每天泡在車間16小時,修改圖紙上萬次,組裝零件超十萬件,卻都因質量不穩定導致研發的兩代設備接連報廢,千萬元投入化為泡影。
“科倫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把決定要做的事情做好。我們只有一個目標,打破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敝熘購娬f,2014年,科倫帶著在失敗中淬煉出的關鍵參數發起第三次沖鋒。
很快第三代設備誕生,但在調試關鍵時刻遭遇泄密危機,競爭對手開始頻繁“參觀”設備廠,科倫研發團隊當機立斷,將重達15噸左右的設備拆解并運回成都,在自主車間完成最后攻堅,徹底實現多室袋設備的國產化突破。
邁過設備的坎,還有焊接工藝與膜材適配的雙重考驗。
科倫多室袋能10秒完成混合,這既考驗設備精度、弱焊技術,對膜材質量要求也極高。
“焊接稍有偏差,要么難以開啟,要么自然破裂?!敝熘購娬f,團隊七年里進行了上千次建模,每次實驗都要消耗幾千個袋子,每個袋子取幾十個點的檢測數據來驗證。
在膜材適配戰中,科倫更上演"雙線作戰":全球篩選上千配方破解短期困境,聯合中石油解決“卡脖子”難題,攻克醫用聚丙烯粒料國產化難題,構建起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產業鏈壁壘。
科倫藥業新都基地車間
2017年寒冬,科倫首款三室袋“多特”獲批上市,十年鏖戰宣告勝利:88項專利構筑起技術護城河,使中國多室袋技術從落后30年一躍實現全球領先。
截至2025年3月,科倫多室袋累計產量突破4000萬袋,構建起24個品規的產品矩陣,市場份額位居國內榜首,更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
數字背后是惠及民生的溫度:產品覆蓋國內3500余家醫院,打破進口壟斷后價格降幅超90%,相比以前,預計每年可降低全國患者醫療費用總計逾百億元,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從零起步,十年突圍,這場始于四川盆地的技術革命在全球多室袋格局中刻下見證“中國制造”尊嚴的高光時刻。
從“跟跑者”到“領跑者”
以“三品”之力鍛造全球競爭力
延續著多室袋革命的匠心與毅力,科倫的創新版圖正以磅礴之勢向全球延展。
從2025年的春天開始,科倫的國際化戰略加速推進:
4月,科倫控股子公司科倫博泰SKB518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臨床試驗批準,讓中國創新藥站上世界舞臺。
5月,科倫子公司川寧生物與韓國ACTIVON的戰略合作,不僅讓麥角硫因等“生物制造名片”打入全球美妝研發腹地,更標志著科倫合成生物學產品全球布局實現重要突破。
兩大突破背后,是科倫以創新驅動鍛造的“三品”之力:品種引領力、品質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鍛造品種引領力,科倫實施“三發驅動 創新增長”的發展戰略,在大輸液、抗生素、創新藥三大領域構建起立體化創新體系。
大輸液板塊,通過“多室袋革命”打破國際壟斷后,持續豐富腸外營養多室袋產品管線,已形成24個品規矩陣的精準醫療方案,產品市場地位位居國內榜首,重塑了民族企業在中國高端輸液市場的形象。
抗生素領域,推進抗生素中間體升級與新品開發,加速產業鏈延伸和綠色轉型,從抗生素中間體向下游保健品原料、生物農藥、化妝品原料拓展,形成跨界產品集群,成為合成生物賽道的先鋒。
在創新藥競技場,聚焦腫瘤、自身免疫、代謝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依托自建的OptiDCTM、大分子及小分子三大技術平臺,佳泰萊?等3款產品已實現商業化,其中與默沙東達成的超百億美元授權合作更讓中國ADC藥物研發站上世界之巔。
科倫博泰佳泰萊新藥上市慶典
鍛造品質競爭力,科倫依靠創新力量賦能產業升級。
成都新都區的科倫大輸液車間, 在“三性、三驅、雙平臺” 的質量管理模式下,全面推動藥品制造過程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實現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從原料投料到成品出廠,超萬項參數被自動記錄分析,詮釋著一個全國質量標桿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極致追求。
在成都溫江區科倫博泰的研發中心,AI算法正在加速新藥研發進程,科倫博泰的科學家們通過機器學習優化分子結構,大幅縮短新藥研發周期。
而在伊犁河谷的川寧生物,則引入智能制造設備實施13項自動化改造,AI賦能的發酵環節生產效率得到提升,熊去氧膽酸合成生物化學原料藥GMP獲批,紅沒藥醇獲得歐盟COSMOS認證。與金珵科技合作開發的AI賦能平臺,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和研發效率。
川寧生物發酵車間
創立29年來,科倫依靠創新利劍持續增品種、強品質、創品牌,穩居全球輸液冠軍地位,并以83個品規的中標優勢,成為國家集中采購的頭部供應商;科倫川寧異軍突起,確立了抗生素中間體行業領導地位和合成生物先鋒地位;科倫博泰捷報頻傳,將創新成果不斷推向世界前沿。
從大輸液的腔室革命到創新藥的逆襲,從抗生素的綠色升級到合成生物的跨界破圈,科倫早已從大輸液龍頭蛻變為橫跨四大領域的“醫藥制造航母”。
從跟跑到領跑,從西南腹地到世界舞臺,科倫這家以赤誠之心詮釋實業報國的民族企業,不僅展現了四川“三品”標桿企業的高含金量,更昭示著中國醫藥產業向價值鏈頂端攀升的無限可能。
(四川經濟網記者 黃曉慶 李洋)
(科倫藥業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