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到底是什么?
有人說
誰都會焦慮怎么可能是病?
那么
真的只是太矯情了?
還是每天想太多?
只是焦慮需要接受治療嗎?
廣東廣播電視臺《名醫面對面》節目組邀請了
東莞市第七人民醫院質量管理科主任
成人精神科學科帶頭人
廣東省健康科普促進會精神心理健康分會副主委
張少霞主任醫師
與大家一同分享焦慮障礙相關話題
焦慮是只是想多了?
“焦慮障礙”
不是主觀“胡思亂想”
是大腦神經功能失調引發的精神障礙
如同糖尿病需要綜合干預
焦慮也需要科學干預
焦慮障礙的常見類型
廣泛性焦慮障礙(GAD):
對日常小事過度擔憂,難以放松。出門后經常擔心門有沒有鎖,水龍頭有沒有關。
驚恐發作:
突發的強烈恐懼或不適感,常伴心悸、出汗、顫抖、呼吸急促、胸痛、惡心、頭暈或失去現實感等癥狀。像“心臟病發作”(但器官無異常)。
恐懼癥:
對特定物體、場景、社交活動產生過度的緊張、恐慌,出現氣急心慌、惡心、出汗等,甚至有昏厥感,難以自制。因此回避,影響活動。害怕被評價,甚至不敢接陌生電話或參加社交聚會。
焦慮究竟是不是“矯情”?
影像學證據:
fMRI顯示焦慮患者杏仁核體積增大、前額葉活動減弱;
存在遺傳:
焦慮障礙遺傳度約30%-40%(與糖尿病相當);
藥物有效:
抗焦慮藥物(如SSRIs)可調節神經遞質,有效率達60%-80%。
顯然焦慮并不是矯情那么簡單
怎樣預防焦慮障礙?張主任給您支招
1均衡飲食,告別“饑飽無常”
早餐:哪怕便攜組合、即食沖泡,也要保證早餐。
午餐:科學膳食搭配,保證蛋白質、雜糧、蔬菜。
晚餐:控制補償性吃喝數量,每周盡量控制到1-2次,飲酒要適度。
加餐:識別情緒性饑餓,在正餐進食時,每口咀嚼20下,專注食物本味,延長用餐時間,增加飽腹感。
2良好睡眠,告別“睡不好”
睡眠環境優化:臥室遮光窗簾、睡前1小時切換為琥珀色燈光(色溫<3000K),溫度16-19℃,濕度50%-60%。
晝夜節律重置:晨間固錨法、晚間褪黑素管理。
助眠運動處方:18:00-20:00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抗阻訓練(深蹲、俯臥撐)增加慢波睡眠,瑜伽拉伸降低肌張力 。
興奮類物質管理:14:00后禁咖啡因飲品、濃茶
正念呼吸: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降低交感神經興奮。
3時間管理,減壓小技巧
優先級管理:將任務按 重要-緊急分類處理,大目標拆解為具體、可量化、可實現的小步驟執行。
心理調適:重構時間認知,允許每天有低效期(大腦需要休息)。
周末閑暇:半天完全脫離電子設備——露營、徒步、泡湯、休閑等。
焦慮不是矯情或“想太多”
是大腦和身體發出求救信號
焦慮障礙需要醫學手段幫助
如果面臨著這樣的困擾
請馬上前往醫院
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